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2012 > 第 6 章 北 方: 神九,与天宫相约
第13节 东风站:交会对接

 

  6月18日中午,神舟九号飞船经过五次变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空的轨道追上了天宫一号。
  
  中午1点30分,东风指挥控制中心,座无虚席。
  
  前方的大屏幕上,我们看到了返回舱内的三位航天员和久违的天宫一号。三位航天员表情平静,他们看上去精神状态都很好,尤其是位于画面右下方的刘洋,太空失重的影响让她看上去更加美丽。由于返回舱内空间有限,舱内摄像镜头只能拍摄到两位航天员,画面左上方的航天员刘旺一直“游离”于镜头之外。
  
  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舱外都安装了摄像头,它们在相互距离几百米的茫茫太空中同时捕捉到了对方。从天宫一号看去,神舟九号飞船如同一只飞翔的雄鹰。而天宫一号则像一位巨人,等待着与神舟九号在太空相拥。
  
  自动交会对接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关键点,因此三位航天员已经换上了出征时穿的舱内太空服,万一对接时出现失误或者意外,航天员可以得到航天服的保护。
  
  120米停泊点检查完毕后,神舟九号向着天宫一号缓慢飞来,在天宫一号的镜头中逐渐变大,变大……
  
  1点50分,神舟九号运行到与天宫一号距离30米的停泊点时,位于东风指挥中心10公里外的92号测控站测控雷达成功捕获到了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调度里随即传来“东风,双向捕获”的声音。返回舱信号的右上方,赫然多了几个大字:东风站。
  
  此时的东风指挥控制中心成为连接飞船与北京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主要接力站。东风指挥中心将接收到的飞船信息实时传回北京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同时接收北京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指令传给返回舱内的航天员。返回舱内,三位航天员不时地按照地面指令进行检查和操作,报告飞船运行状态。
  
  30米停泊检查正常之后,飞船开始最后的靠拢。对接时刻就要到了,指挥大厅内,人人屏息观看。飞船以每秒两米的速度,瞄准天宫一号接近、接近……
  
  亲身体验太空对接的三位航天员,紧张?还是激动?平时以微笑面对镜头的刘洋,紧绷的表情略显严肃。即便是有过一次太空飞行经历的景海鹏,此时也有一丝凝重。
  
  近一点,再近一点!10米、9米、8米……3米、2米、1米……
  
  6月18日14点07分04秒,对接机构顺利接触,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稳稳地连接在一起。画面下方的刘洋,第一个开心地笑了,引来指挥大厅一片掌声。
  
  拉回、紧缩……7分钟后,对接机构完成紧缩,将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两个航天器紧紧连接在一起,自动对接圆满成功。
  
  打开天宫大门,近在咫尺。不过,航天员还要为开门做许多准备工作。自动对接成功,他们又可以脱去繁琐的太空服了。在太空穿脱复杂的太空服是一件颇为费力的事儿。景海鹏再一次打开返回舱舱门,三位航天员轮流到轨道舱换上了宝蓝色工作服。下午5点,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组合体又飞临祖国上空。这一次,刘洋在返回舱内担任临时“指令长”,景海鹏则带着开启天宫大门的钥匙,在刘旺的配合下,很快完成了舱压平衡,轻松地打开了天宫一号的大门。设在天宫一号舱底的摄像头,实时向地面传回了这一历史性的画面。
  
  土黄色的“地”,白色的“天”,天宫一号内整洁、宽敞的环境,让坐在飞行指挥控制大厅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羡慕不已。
  
  在飞船内“憋屈”了两天,第一次面对天宫一号偌大的空间,景海鹏有些激动。他慢慢地沿着天宫一号“地上”扶手带“爬”进天宫一号。“爬”了几步之后,景海鹏想站起来在摄像机前面打招呼,谁知脚一蹬“地”,便“嗖”地向前漂去,差点“栽”了个跟斗,“手忙脚乱”地抓住了摄像机前面的扶手,总算稳住了身体。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朝着镜头摆摆手,这个小小的插曲再一次引来指挥大厅的掌声和笑声。
  
  紧接着,刘旺也来到天宫,步履小心地挪动着脚步,景海鹏转身扶了一下刘旺,免得像自己一样被“滑倒”。
  
  返回舱内的刘洋还在值班,完成与地面的“联络”之后,刘洋也来到天宫。第一次在这么大空间飘浮,刘洋兴奋不已,三人第一次在太空照了一张“全家福”。
  
  在天宫的日子里,三位航天员除了睡觉,一刻也没有闲着。在完成繁重的科研试验之余,机会难得的他们没忘了给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表演一些“太空大戏”:骑单车飞跃千山万水,吃东西表演太空魅力;第一次值夜班的刘洋,细心地“打理”着美丽的太空家园;第一次在天宫翻跟头,却贴在“天上”下不来;恰逢爱人生日的刘旺,特意带上了心爱的乐器,在太空吹奏“生日快乐”;正值儿子中考的景海鹏,天地约定,同交一份满意答卷;端午节,一份来自太空的集体祝福,让全球华人心潮澎湃,“工作人员辛苦了,晚安!”“早上好”,这些极为平常的问候语,当通过天宫之内的摄像头传到地面时,千言万语化作一股暖流……
  
  转眼组合体已在太空度过6天,24日,是手控交会对接的日子。
  
  这一天,三位航天员起了个大早。“地球”时间5点钟,三位航天员就开始准备手控交会对接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们先是关闭上天宫大门、轨道舱大门,换上舱内航天服,回到返回舱,关闭返回舱大门。
  
  上午11点,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飞船组合体飞行到马林迪上空。“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测控站双重检测着组合体飞行。11点05分,北京飞行指挥控制中心下达了天宫一号、神舟九号分离的指令。指挥大厅内,人们紧紧盯着大屏幕上等待解锁的对接机构。不一会儿,对接机构解锁成功,瞬间的震动,让飞船的两枚巨大的太阳能“翅膀”上下摆动,如同展翅飞翔的雄鹰,扇动着“翅膀”,以每秒几十厘米的速度缓缓远离天宫一号,撤离到140米停泊点。等待地面检查之后,飞船继续后撤,一直到400米停泊点,再次停泊检查之后,飞船逐渐逼近天宫一号,到140米停泊点等待,接下来的过程,将由航天员在太空通过手柄“开着”飞船去和天宫一号对接。
  
  整个撤离和逼近,飞船、天宫已绕地球飞行了整整一圈。地面测控人员,又跟三位航天员一起,经历了一次“日出日落”。当天宫掠过地平线时,射向飞船的太阳如同一颗巨大的钻石光芒万丈,将整个飞船包裹在五彩光环之中。
  
  当飞船和天宫再一次飞临祖国上空,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测控站捕获了飞船和天宫。在“天链”中继卫星和密集地面测控站双重测控网包围之下,手控对接开始了。
  
  对于手控对接,刘旺满怀着百分之百的信心。此时,在天宫“游玩”了六天的他已经“轻车熟路”,“驾驶”着飞船直逼天宫。
  
  越来越近了。指挥大厅内,再一次响起“数米”的声音:10米、9米、8米、7米、6米、5米……
  
  没有多少人在此时感觉到紧张和担心,因为大屏幕上显示的刘旺所控制的神舟九号飞船对接机构中心,几乎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中心十字重叠。坐在指挥大厅内的备份梯队指令长聂海胜,不时地露出轻松的笑容。
  
  24日12点47分,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在刘旺的操控下,比自动更加精准地对接在一起。
  
  几分钟后,对接机构完成紧缩。再次入住天宫,三位航天员更加从容……
  
  (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20期,原载于《神剑》2012年第4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