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9节 第九节

暑期一天天在各人的忙碌中逝去,开学的日子一天天逼近。

由郭局长书写的“儒林小学”四字被张寒儒制成石版阳刻早已镶嵌在学校大门的上方,白底红字,分外醒目。

村人不甚明白,为什么几年前的“张庄小学”变成了如今的“儒林小学”?

就有人答,那可是人家张寒儒校长和夏松林老师个人创办的小学,就各取了人名的一个字,这和过去的私塾一个样样。

哦,敢情咱村有了私塾啦,你们知道么,几十年前甚至更远的过去,张校长的爷爷,随后是他父亲,可都是咱庄子上的私塾先生哩,那是咱这方圆一带有名望的先生哪!

这就叫发扬光大,继承和发展,是吧?

这年头啥事都有啥事都有啊!

风一样的各种议论,在张庄的村巷里刮来刮去,张寒儒笑一笑,他知道谈论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但他不喜欢炒作,就说准备开学典礼的事宜吧,吕秋雁主张鸣炮庆贺,邀请嘉宾,热热闹闹,大张旗鼓。他不,他要让一切都悄悄进行,不请任何人,不举行任何仪式,学校嘛,要以宁静为主,以治学为主。

这中间张寒儒去过三次镇教办,他得向教办主任钱明复汇报“儒林小学”的创办情况,虽说属于私立,但毕竟在这个地盘上,让教办在行政和业务上领导,也算是没有和组织失去联络嘛。可是三次都没见着钱明复,他给教办其他人员都打了招呼,意思是让人转告钱明复,他张寒儒有事找过他了。张寒儒就少了个心眼,就没有向其他人员打问到钱明复的手机号码,等于至今还没和钱明复取得联系。

九月一号是报到开学的日子,也是儒林小学首次升旗的日子,小学还算宽敞的场院院心里,砌了一米高的青砖台阶,台阶上竖一根笔直的杨木木杆,木杆上用好多小铁环串着一根绳子,绳子下摆是一面崭新的尚未展开的国旗。

十点正,吕秋雁将多日报名入校的学生集合在了一起,这可是1至5年级的大大小小的58名孩子,站着还算整齐的队伍,集中在旗杆下面,夏松林走上前来,打开了录音机,把音量拧到最高度时,播放出了沉雄悲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张小斌站在旗杆下面随了节奏在拉绳子。他徐徐拉着,国旗便徐徐升上去了,在旗杆的顶端,旗面兜展开来,便在校园的上空猎猎飘动。

孩子们都举起了右手,那是少先队员向国旗敬礼的仪式,肃穆、庄严。张寒儒掠过孩子们一张张稚嫩却富于生气的小脸,看到那小脸上,有新奇和紧张,有由于假期还没完全收敛回来的乡野之气,娃娃们的一只只眼睛里,都山泉一般清亮纯净,像山村九月的天空。在前排,张寒儒没有看到乔刚,那孩子原本应该站在这里的,乔刚多想上学呀,那一对大而早慧的眼睛里又含了一层忧郁,真怨乔大年不明事理,为了区区小利把娃娃要生生耽误了……

王老驼的小孙子王三亮,也站在第一排,这胖敦敦的小家伙,这下好了,再不用他爷爷每天大清早跑二十五里地送他了。当张寒儒走到王庄的王老驼家,把创办儒林小学的消息告给王老驼时,老汉居然感动得老泪纵横,是啊,他七十多岁的人了,天天得接送小孙子,一天来回得跑几十里山路。

张校长,你可给咱办了大好事,咱方圆几个村的孩娃大人们都不知道咋样感激你哩……

王老驼的话依然在张寒儒的耳畔回响,直到雄壮的国歌旋律在空中响彻时,张寒儒的心,一下静了,他的思维跟着昂扬的韵律在递进,在升华,双眼里,便有泪水涌出来,扬了脑袋去看国旗,空中是一大团儿游走的红云。

……

张寒儒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就导入正轨,上午就按部就班上了国文、算术、英语和体育,58个学生分大班和小班两个教室,一二三年级为小班,四五年级是大班,除了体育、音乐一块上,其余科目则分开授课。

小班的第一节国文课,张寒儒便授于《千家诗》第一讲,他早就琢磨过,《千家诗》所以历经百世而流传不衰,主要取决于它的篇目多为名家名作,重要的是通俗易懂,易于上口,便于背诵,许多名句不仅生动传神,文采飞扬,且富哲理韵味和警策精神。全书按诗作描写景物的季节时令来排列其先后,给人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新朴实之感,四季的描绘,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张寒儒还注意到,其十二卷里,分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等十多个类目。孩子们在获得最初的美的享受时,又潜移默化被渗入这么多的知识,何乐而不为?

板书之后,张寒儒一反古人的授法,他先逐字逐句讲解,孩子们晓得其中诗意后,才同声朗读起来——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童声是乡村最美的音乐,她像一缕缕清新的风,飞出学堂,在村庄和田野上飘过,村人被这久违了的诵书声惊一下,呆一下,止了脚步, 了耳朵,细听一会儿,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岁月。

下午就有性急的家长扛来了半袋或多半袋麦子,熙熙攘攘的,如同前几年缴纳公粮,心细的吕秋雁一一称过并记入账册,忙活着和家长们把麦子倒进了早已备好的缸中。

张寒儒干不了这些活计,他嫌琐碎,也嫌麻烦,一人躲进办公室里,他觉得该给自己的学校写首校歌了,就静下心来,陷入了苦思冥想中……

时间一点点逝去,张寒儒的脑子里起伏着太岳山,流淌着黄鹿泉,直到夜深的时候,校歌的雏形写出来了——

太岳山下,黄鹿泉旁,

座落着我们美丽的张庄

树木葱郁,泉水流淌,

村心点缀着儒林学堂。

品读《论语》诵颂《诗经》,

师生共尝菜根香,

清风弹奏唐诗旋律,

泉水伴和宋词吟唱。

莘莘学子,

做蓝天下的一棵白杨。

先贤故里,教化之乡,

悠久土地上萌发着希望。

崇德厚学,彰显个性,

优美的人文传承弘扬。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古今中外在这里联网。

把视野投放在五洲四海,

让想象乘坐神六飞翔。

时代少年,

做太岳大山的一道脊梁。

在歌词作写的过程里,张寒儒一直激动不己,他绝没想到自己一个近六十岁的人了,感情依然那么脆弱,有好几次泪水已经浸洇了眼眶,忍了忍都没能忍住,便索性让它流出来,写到“先贤故里,教化之乡”的时候,已经有些模糊的爷爷和记忆里十分清晰的父亲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泪水中浸泡着的张庄“私塾”变幻着形象和轮廓,最后,就定格为现如今的“儒林小学”了……还有,他一直珍藏的出于祖父之手的那幅山水画《乡村私塾》,那可是他的传家之宝,他轻易不去展开它。此时,那画面中的山山水水,校舍树木,还有临窗执书的那个教书先生的形象,一起进入了他的眼帘,又一起在他的心域里起伏着……

这中间夏松林到他的房间里,给他点燃了两根烟,静坐了一阵,出去了;吕秋雁进来给他续了三次茶,见他投入地思考着,也没打扰,静静离开。

张寒儒想,天亮后读给他俩,听听他们的意见,有个别词句还不甚满意,三两天里抽一个功夫,到市里的群艺馆,那儿的副馆长是他以前的学生,大学音乐系毕业的,好让他给好好地谱个曲子……

这样想着,眼皮儿就沉沉地合上了,脑袋居然枕着写歌词的那摞稿纸,人便昏昏地睡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