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但据民间的说法,曹操出殡之日,四门皆出棺椁,分葬于数十座早已经准备好的墓穴内。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传天下。
  “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在宋代以后进一步强化。宋代后期,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金朝干脆就以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于是,金人也就将错就错,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们对软弱惨遭灭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怀念,同时对元朝异族统治极度不满,于是借古讽今,更加丑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也是秉承了这种思想。清代毛宗岗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等资料,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句子。从此以后,漳河岸边的北朝墓地也就被传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早年曹操起兵的时候,由于军饷不足,便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
  《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
  曹操拥兵百万,征战那么多年,其军费开支之大,又岂是挖掘几座陵墓所能够的?所以在曹操的有生之年,究竟挖了多少陵墓,恐怕连他自己都算不过来。
  试想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在生前挖了那么多人的陵墓,死后肯定也怕别人来挖他的。所以,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然曹操生前立下遗嘱“俭葬”,可是他一死,恐怕就由不得他了。身为儿子的魏文帝曹丕,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让老爹在九泉之下穷得叮当响。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生前并不节俭,每次赏赐有功之臣,也是从来不含糊的,这就是为什么曹操为人奸诈,却有那么多谋臣良将为他卖命的原因。
  一个生前不节俭的人,又何以高调地提出死后“俭葬”呢?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他要告诉天下的盗墓贼们,我的坟墓里没有值钱的东西,别来挖了。
  像曹操这种踩着别人的头颅爬到权力顶峰的人,其仇家之多,肯定是数不过来的。那些想要报仇的人,在仇人已死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发泄怨恨的最佳手段,就是掘坟开棺戮尸。
  当然,像曹操那么聪明的人,自然是不会让人掘坟开棺戮尸的。所以,曹操一面提倡“俭葬”,一面秘密安排诸多疑冢,让那些想挖他坟的人,挖来挖去都挖不到他的真坟。
  事实证明了曹操的精明。才几十年的时间,司马氏就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开棺戮尸,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疑冢,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墓葬所在。
  不过,有民间传说,那些人在一个白发老头的帮助下,于洛阳以西的堤旁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终于找到了曹操的真坟。士兵们进入墓室,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又把曹操的尸体搬出,剁成碎块,甩入河中喂了乌龟。最后,官员们吩咐请出白头老人,准备给他官做,可是老头消失了,像神仙一样无影无踪。官员们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老头之所以晓得曹操的墓地所在,是因为他是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的后人。曹操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发的家,当年,张角在广宗病死,黄巾起义失败。参加黄巾起义的将领们,为了保护自己领袖的尸骨,在邻近的县埋了许多假墓碑,欺骗官军。官兵们找遍了方圆三百里地面,挖遍了几十座立有“大贤良师”的张角坟,也没有找到张角的尸体。只有曹操不肯善罢甘休,他依靠手下的摸金校尉,终于得知了张角真墓的秘密。于是,他亲自带领兵马开赴张角的老家巨鹿郡内,在老漳河边凿穴探墓,终于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张角的墓室。曹操由此深受启发,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又把参与修墓的人全部杀掉,想躲过后人的惩罚。可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张角兄弟的后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诡计,为自己的祖宗报了仇。
  传说终归是传说,无非是宣扬人世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道理,是世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张角三兄弟虽死,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太平经》并没有失传。
  民国十二年,苗君儒曾经遇上为袁世凯算过命的李大嘴,李大嘴外号“李半仙”,以看相算卦为生,但其主要是看风水。李大嘴不愧是玄学的高人,一见面就说出了苗君儒的身份,并且说他是当世奇人,这一生将有多次奇遇,只可惜与女人有缘无分,注定孤独。
  与李大嘴畅谈了一番之后,苗君儒对玄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夜,他住在李大嘴家中,想拜李大嘴为师,可李大嘴坚持不肯收他这个徒弟,说他命硬,两人没有师徒之缘。言外之意,若是收了他,李大嘴会折寿。
  他并没有勉强,只虚心地向李大嘴请教一些玄学方面的问题。
  两人谈到风水堪舆,李大嘴拿出几页纸来,是隋代版本的《太平经》。李大嘴神秘兮兮地说:唐代杨筠松所写的《疑龙经》与《撼龙经》,就是根据《太平经》的残本所著的,他只凭这几页纸,就能替人看风水,要是有一整本书,就成为参透玄机的大师了。他还说,替冯国璋看过风水的郭阴阳想拿檀香纸版的《疑龙经》跟他换这几页纸,他硬是不答应。
  苗君儒问李大嘴这几页《太平经》是怎么得来的,李大嘴说是先师临死前所赠,至于先师是谁,他就不肯说了。
  苗君儒从李大嘴那里学了不少风水堪舆的知识,对他的考古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后来,即便发现一座帝王陵墓,苗君儒也可以从山形与墓葬朝向上,大致看出墓葬内部的结构,选准地方挖掘下去,可以尽快地挖到主墓室,而不需像以前那样,将整座墓葬挖开,费工又费时。
  “苗教授,你在看什么?”一个声音从苗君儒的身后传来,他回头一看,是崔得金。
  崔得金仍穿着昨天的衣服,斜挎着手枪,腰间扎着皮带,与昨天不同的是,他脚上穿着一双黄色的皮靴,不再是棉布鞋。
  他把脚在地上用力踩了几下,有些兴奋地说:“这皮鞋穿着就是舒服。”他见苗君儒不说话,接着说道,“苗教授,昨天晚上肖司令和日本鬼子打了一仗,这双鞋子是肖司令派人送来的战利品。队伍紧急转移了,鬼子封了山,你的那几个学生可能暂时来不了。没事,你多住些天,等他们就是。”
  既然学生们因为战事来不了,苗君儒只得耐心地在这里等下去,何况他手上的伤没好,去哪里都不方便,倒不如在这里休养。
  崔得金走到苗君儒身边,望着对面山谷上方的五色祥云,说道:“我刚来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村名叫‘抬棺’,村里的人都姓守,那朵天子云下面就是皇帝谷,村里的人说,山谷里葬了一个皇帝。每年的正月二十三,他们都会到谷口去祭拜。我查过了,曹操的忌辰是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你说,葬在皇帝谷里的,会不会就是他老人家?”
  苗君儒问道:“你来这里多久了?”
  崔得金如实说道:“一年多。”
  苗君儒问道:“这一年多,你在这里做什么?”
  崔得金说道:“那是我的工作,不需要告诉你吧?”
  苗君儒淡淡地说道:“既然你这么说,我们没什么好谈的,你去忙吧。”
  崔得金讪讪地说道:“你可不要乱跑,肖司令叫我负责你的安全。这周围经常有鬼子和汉奸出没,还有几伙土匪。只要你不离开村子就没事。”
  苗君儒看着崔得金离去的背影,觉得这个人的言行与常人不同,感觉有些怪怪的,可又说不出到底怪在哪里。
  抬棺村并不大,从地理位置上看,没有一点战略价值。村子里的人不多,也不太喜欢和外界的人打交道。
  “有女不嫁抬棺村,好男不走抬棺道。”自古以来,抬棺村的人极少与外面的人交往,而外面的人也非常忌惮抬棺村,遇上抬棺村的人,似乎就沾上了晦气。
  抬棺村的一些男人要想娶婆娘,就得花钱去外面的贫苦人家买。而本村的女人,也都会嫁给本村的男人。虽说有一条与外界连通的牛车道,可一年到头都没几个人走。
  抬棺村和皇帝谷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禁地,若非抗日局势的需要,八路军也不会派人到村子里去。
  从1938年到1940年这三年间,八路军派到村子里的工作队或者小股驻军,不是自杀,就是变成疯子。前前后后损失了上百人,查来查去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直到派来了崔德金。
  一个懂风水堪舆的人,在这地方待了一年多,究竟是为什么呢?
  正想着,从村西头传来一声女人歇斯底里的尖叫。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