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静坐战
  当纳粹铁蹄践踏波兰国土时,英法百万大军无动于衷,西线呈现一片安静的景象。德国人将之称为“静坐战争”。这一新名词让英法联军遗臭万年。
  英国的一名将军形容道:“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和其对峙的只不过是德国的26个师,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勇盟国被希特勒消灭了。”这名将军说的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同样无动于衷,数额庞大的英国远征军也已经被陆续运到马其诺防线背后。
  德国方面,早已料定了这种情况。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儿德在8月初制定进攻波兰的计划时,就已经断定法国不会出兵。一则,法国要出兵,则需借道比利时,而比利时多半不愿自己的国土由此成为法德两大强国的战场;二则,英法两国只盼着希特勒能在打下波兰后继续东进,攻打东方的他们称之为“红色怪兽”苏联。
  英法坐山观虎斗,既是坐观盟友波兰被消灭,又想看纳粹德国和苏联火拼。9月7日晚,希特勒与陆军司令伯劳希契进行的谈话,也认为英法两国并无真正开战的意图,因为英法两国内阁缺乏果敢的气魄。
  英国和波兰在战争行将发生时签订的军事同盟,吓阻的思考多于实质意义,其后的事实也证明英国此举不过是做做样子。相反的是,法国在1939年5月19日签订的军事同盟协定中明确表示“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不出三天的时间内,逐步对有限目标发动攻势”并有义务在“第十五天派遣主力部队对德国发动攻势”。法国的军事总动员在9月1日即已宣布,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法国的士兵只是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背后乘凉。
  波兰的副总参谋长曾询问法军统帅甘末林将军可以派出多少兵力发起对德国的攻势时,后者表示将可调遣35到38个师的兵力。但在战争迫在眉睫时,甘末林对他的政府说如能在得到“英国部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的前提下,法国将在两年后可以发动一场对德国的大规模进攻。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当德国进攻波兰时,英、法两国在西线驻扎了110个师的兵力,德国仅有23个师,并且德国的坦克和飞机基本上都被调去进攻波兰。英法两国错失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如果当初英法两国可以果敢地对纳粹德国发动进攻,则将迅速威胁德国军工企业之重心鲁尔区,迫使德国屈服。以此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或许可以在1939年即被扑灭。
  英法军队在西线占据压倒性优势,缘何没有对德国发动进攻?除了心怀侥幸希望希特勒能继续东进和苏联两雄相争外,失败主义情绪的蔓延也是重要原因。法国政府甚至坚决不允许英国空军对德国境内的目标进行空袭,原因是担心法国工厂会遭到纳粹空军的报复性打击。殊不知德国人最担心的就是鲁尔区遭到英法空军的轰炸。
  英法两国的这种畏事退缩的表现,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初就已开始,绥靖政策大行其道即是一有力佐证。9月的第一周,即英法宣战的第一周,德国海军击沉了11艘英国舰艇,吨位达6万多。但随后三周内,英国舰船的损失反而渐渐减少,原因在于希特勒希望海军方面能稍微“克制”一些,以避免英法两国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对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希特勒对海军的这种要求,和严禁西线陆军不可生事如出一辙。
  希特勒一方面抓紧进攻波兰,一方面为“和平”造势。9月19日,希特勒声明“我无意和英国和法国作战”。时波兰主力已经基本被德军消灭,希特勒正着手准备对西线的攻势。9月26日,即华沙陷落前一天,德国的广播和报纸等又进行和平攻势,扬言“德国对西方没有野心”。
  当希特勒磨刀霍霍时,英法还心怀侥幸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英法两国在希特勒的和平攻势下所考虑的,是如何在避免战争的前提(在他们看来,避免战争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了)下保全面子。波兰的战事还未结束,英德两国就在瑞典的斡旋下在荷兰召开秘密会议。
  希特勒调转枪口
  9月下旬,希特勒早已加紧战前准备,希望抢在英法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时在西线发动进攻。10月6日,德军的准备几乎已经完成,但希特勒依旧装出一副诚挚的样子提出了“和平建议”以麻痹英法两国。希特勒一面表示希望法德“两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国家互相接近”,又对英国表示“我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过任何违反英国利益的事情”。
  纳粹的喉舌《人民观察报》不失时宜地进行和平鼓噪,相继刊登了《德国希望和平》、《德国对英法没有战争企图》、《建议进行谈判》等报道。除此以外,德国还意图通过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和平“斡旋”。
  英法两国尽管认为希特勒的和平宣传不可信,但依旧没有对德国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相反的是,希特勒在10月10日上午即发布了西进的第六号作战指令。德国的将领认为这一指令太过仓促,均表示反对。但希特勒这个战争狂魔以其过人的嗅觉意识到时间拖得越久,对英法越有利。
  根据第六号作战指令,德国军队务必以最短的时间做好穿过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地的战前准备,进攻目标为歼灭法国及其同盟国(如比利时)的军队,并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以作为对英国进行海空作战的基地。
  希特勒要求德军尽快出击的原因,更多是基于德国战略地位的不足。一方面德国的粮食和原料基地均有不足,很多友好或不友好的国家很有可能在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样被拉入英法同盟中;另一方面,德国的鲁尔区极易受到攻击。鲁尔区堪称德国工业的心脏,一旦遭到轰炸,便有可能“导致德国战争经济的崩溃”。因此,德国需要速战速决。
  这样,整整几个月的时间中,德国疯狂地加紧战前准备,英法两国的大军在马其诺防线背后待了近乎半年的时间,毫无动作,坐视德国人整饬军备。但坐山观虎斗,往往可能会遭到饿虎的反噬,当1944年3月和苏联瓜分了波兰、解决了东线的后顾之忧后,希特勒终于向英法两国举起了屠刀。
  第五节 挪威战役,希特勒先夺“粮仓”
  进军北欧
  战争伊始,德国面临着一个险峻的问题。对于德国来说,其对手拥有的资源远超德国。英、法两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战争期间可以利用殖民地的资源维持战争,苏联则本身拥有广阔的领土和资源。与这几个国家作战,物资是德国最大的短板。
  同处北欧的瑞典,是德国铁矿砂的重要来源,德国每年消耗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万吨来自于瑞典,瑞典可称是德国的粮仓。为了确保铁矿砂的供应,和瑞典同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挪威,就成了纳粹德国的重要目标。挪威和瑞典的领土均纵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一东一西,倘若挪威对英国海军开放港口,将对德国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冬季时德国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砂需要先经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然后再运到德国。
  早在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即劝告希特勒占领挪威,这样一可免除德国海军重蹈一战覆辙(一战时,英国海军凭借对挪威港口的控制,将德国海军牢牢封锁),二可利用挪威港口作为对英国作战的基地。但至为关键的是,德国可以保证铁矿砂的供应,这关乎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胜负。
  1939年12月16日,挪威纳粹党魁吉斯林(挪威国防部长)访问柏林,希望能获得希特勒的支持以在挪威发动政变,建立亲德的新政府。但在1939年底以及1940年初,希特勒正筹备对西欧的作战行动,不希望在北欧扩大战场,希特勒希望挪威能保持中立。
  英法方面同样觊觎挪威的战略位置。1939年9月19日,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所提交的关于在挪威海内布雷的方案在英国内阁获得通过。这是对挪威中立的挑战,希特勒对北翼的安全以及战略物资的担心骤然上升。1月27日,希特勒指示德军统帅部拟定一份占领挪威的作战计划,以在必要时使用。德军统帅部由此成立了由海、陆、空三军代表组成的准备工作参谋部,“威赛演习”计划由此诞生。
  1940年2月5日,英法两国加紧筹备登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远征行动。双方在巴黎召开的军事会议,决定派遣由2个英国师和1个法国分遣队组成的远征军执行这一行动。2月16日,“阿尔特马克”号事件发生,这坚定了希特勒入侵挪威的决心。
  “阿尔特马克”号事件。2月16日,德国海军补给舰“阿尔特马克”号由于受到英国军舰的追逐,逃入挪威水域。英国海军在丘吉尔的命令下闯入挪威水域,拘捕该船,并救出了战俘。事发时有两艘挪威炮艇在场,但并未对英舰的这一行动作出任何反应。挪威政府随后对英国的入侵行径表示抗议,希特勒则认为挪威已经倒向了英法两国,有摆脱中立的危险,遂决定对挪威采取军事行动。
  3月,希特勒向德国海、陆、空三军下达了执行“威赛演习”的密令。位于德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之间的丹麦成了德军的第一个目标,德军需要占领丹麦以作为跳板。
  “威赛演习”计划主要如下,使用海、陆、空三军立体作战,从南到北分6个港口登陆。第一目标是夺取港口和机场,其后是扩大登陆场并占领挪威全境,并随时准备好对英法军队的反击作战。为实现这一计划,德国海军出动了几乎全部兵力,空军出动了6个航空师和2个空降师,卢亚军出动了5个步兵师。尽管英法海军掌握着绝对优势,但德国统帅部认为海军舰艇损失大半也在所不惜,这足见德国对于挪威的重视。
  相对于德国而言,英法两国动作缓慢,不断延迟登陆挪威的计划。4月初,德军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海陆军集结在威赛河口,空军进驻德国北部机场。为麻痹英法两国,德军还抽出小部分兵力驶出北海,作为疑兵。
  4月2日下午,希特勒向三军指挥官下发了正式指令,“威赛演习”行动定于4月9日凌晨开始执行。
  血战挪威
  4月6日晚,一支搭载一万多名士兵的德国登陆舰队趁着夜幕驶进了波罗的海。次日下午,英国海军侦察机发现这支德军舰队的踪迹,向英国海军部发出报告,后者根本不相信德国舰队的目标是挪威,反而认为是有可能出击英国。英国皇家海军遂于4月7日于斯卡帕湾出发北上,在茫茫北海中搜索德军舰队,英国舰队错过了歼灭这支德国登陆舰队的最有利时机。
  4月9日凌晨4时20分,德国驻丹麦大使向丹麦递交了最后通牒,限令后者在1小时内接受“德国的保护”;1小时后,德国方面又向挪威政府递交了类似通牒。此时德国舰队已经逼近各港口,并在同一时间向丹麦发起了海陆进攻。丹麦几乎未做任何抵抗,在4小时后接受了德国方面的最后通牒。挪威政府则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
  5时50分,800架德军各式作战飞机和250架运输机向挪威蜂拥扑去;与此同时,德军在挪威各港口发起登陆作战。挪威军队一则实力欠缺,二则仓促抵抗,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在纳尔维克港,10艘德军驱逐舰逼近港湾时,2艘挪威军舰尚不知大祸将临,向德舰要求说明身份,德军派出一艘汽艇要求这两艘挪威舰艇投降。遭到拒绝后,很快就被德舰击沉,300名挪威水兵葬身海底。上午8时,德军占领纳尔维克港。
  另一路进攻特隆赫姆港的德军未受任何抵抗即获取了这一港口,原因是守军接受了挪威纳粹分子吉斯林的号令交出了该港。在卑尔根港口,德军遭受了一定的阻碍,挪威重创了德国巡洋舰“葛尼斯堡”号以及一艘辅助舰,前者在当晚被英国飞机击沉。截止到中午,该港也被德军占领。西南方向,德军占领了斯塔万格以及附近的机场,德国空军由此获得了一个前进基地,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在南部海岸,德国登陆舰队两次被克里斯丁海岸的炮台击退,但在德国空军炸毁了岸炮以后,该港口在下午3时被德军攻占。
  德军仅仅在进攻挪威首都奥斯陆时遇到了一点麻烦。德国舰队原计划在4月8日抵达奥斯陆,但在进入奥斯陆的峡湾入口处,德国舰队遇到了挪威海军的拦截,轻巡洋舰“埃姆登”号被撞,另有一艘鱼雷艇被击沉。在奥斯陆以南15英里处,德国舰队又遭到岸炮和鱼雷攻击,旗舰“布吕歇尔”号被击中,弹药库被引爆,1600名德国官兵随着该舰沉没,舰队司令落水后被俘虏,德舰被迫暂时撤退。
  4月9日中午,德国在奥斯陆附近的福纳步机场发动登陆战,吉斯林以“第五纵队”配合德军的行动,奥斯陆陷落。挪威王室和政府撤往哈马尔。
  在德军发动挪威战役的同一天,英国主力舰队抵达卑尔根,德军出动轰炸机攻击英国舰队。英军被击沉1艘驱逐舰,另有1艘战列舰和2艘重巡洋舰被击伤,缺乏空中掩护的英国舰队被迫暂时撤往舍得兰群岛。德军牢牢掌控了挪威中部和南部的制空权。慑于德国空军之威,英国统帅部决定不以水面舰艇进入挪威南部水域。
  但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由于德国空军作战半径的限制,该处的登陆部队缺乏空中掩护。英军先后在4月10日和13日对纳尔维克进行轰炸,10艘德军驱逐舰被炸沉。4月14日,英法联军在纳尔维克登陆,16日在中部的特隆赫姆登陆。在特隆赫姆登陆的英法军队同样由于缺乏空中支援,遭受德国轰炸机的狂轰滥炸,被迫在5月2日撤出。
  双方在纳尔维克的争夺,可谓是整个挪威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英法联军占据了此处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德国登陆部队对实力远甚于自己的英法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数度击退后者的进攻。5月28日,损失惨重又无外援的德军被迫放弃纳尔维克,向瑞典方向退却。
  另一方面,德军于5月10日在西线发动了全面攻势,英法联军在西欧大陆屡战屡败。及至6月初,法国已经危在旦夕,英法联军已经顾不上在北线的战役。6月7日,两国从挪威撤出了全部军队。挪威国王和政府流亡伦敦。
  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吉斯林在德国的扶持下组成了傀儡政府。
  取得挪威战役的胜利,德国在占领北欧全境的同时,一方面保障了自己的铁矿砂资源,一方面又获得了从挪威出击英国以及驶向大西洋的出海口。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