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婚恋家庭 > 如是爱:恋爱公开课 > 第 3 章 爱的尽头,是无奈
第6节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三儿”

 

花了两三天时间,把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翻了一遍,本来是想看看关于节庆风俗方面的资料,倒也不少,尤其是关于七夕的。但竟然发现有一个诗名,从晋朝开始,前后出现不下十余次,名字唤做《三妇艳歌》,就连著名的陈后主也参与了创作,而且一写就是十阙!

三妇,是指大妇、中妇和小妇。我断定这是文人的“思想意淫”,不过挺有趣。大妇,就是正妻了,明媒正娶,有法律保障的那种,不过挺可怜的,在这些诗里,一般都是干活的,比如织布什么的,而且还是用很差的材料来织布。然后是中妇,待遇稍好,也是以操持家务的形象出现,但一般是织丝。古代找老婆其实跟现在很相似,找“发妻”除了门当户对,就是要提倡“道德”和“人品”,也就是说,要“正”。古代人很奇怪,他们认为女人一漂亮,品德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正”,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字眼,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它的含义,反正就是妇德、妇言那一类,至于妇容一项,先天的东西,不可改变,就只好认了。如此一来,时间一长,男人难免心生厌烦。你想啊,天天举案齐眉,其实挺累的。于是就有了“小三儿”。

我之所以说这些诗是文人的“思想意淫”,是因为古人并不像现在,找个“小三儿”那么容易。有钱人毕竟少,如果妻舅家是个厉害的主儿,一般还是很收敛的。所以一没钱,二不敢,那就只能“思想意淫”了。

古时的“小三儿”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跟现在的差不多。从这些诗里看,男文人笔下的“小三儿”,一般都是什么活儿都不做的,老大、老二忙着家务营生,“小三儿”呢,就弹弹琴什么的,估计还识字,如果能写诗当然更好。现在中国人一讲素质教育,就往琴棋书画上靠,这些东西对于男人而言,其实挺没用的,不如有钱有权来得实在,但对于女性来说,意义就不同了,它能让女人显得更有修养、更有气质。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女人,生来就是“被看”的,用社会性别的理论来分析,这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不仅如此,而且那些“小三儿”都年轻漂亮,一出场,必然是坐在梳妆镜前。那男人干吗呢?一般是很悠闲地在高堂上坐着;优哉游哉,日子那个滋润。

由此就想到鲁迅先生,他说,有的人就希望这个世界只剩下他和一个漂亮姑娘两个人,外加一个卖大饼的。从这点上看,中国人真是没有进步多少。

说实话,“爱情保鲜”真的很难,甚至可以说,极少有人做得到。行为不出轨,精神、思想也难免蠢蠢欲动,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性吧。

但是,既然选择了婚姻,也就选择了责任,一纸婚书,是精神上的承诺,也是法律上的契约。喜欢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生活在一起,看他(她)自由而快乐,就足够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