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三、关于辛亥革命的成果
  近日中国之事,真是央央大国民之风,从此列强必当刮目相看,凡我同胞,自当喜而不寐也。今后之策,只有各省同德同心,协力于建设,则吾党所持民权、民生之目的,指日可达矣。
  ——《致吴稚晖函》(1911年11月11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46页
  此次武昌事起过于神速,未能十分预备,故困难之点尚多。然全国上下,风发云涌,四起响应,无不赞助;革党预备虽未完善,然以勇锐无前之气胜之,亦可替代预备。今此满廷忽有讲和之意,特以衰败无力之皇室,已无谈判之价值,非共和党之所屑也。
  ——《与英国记者的谈话》(1911年11月中旬),《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59页
  武昌举师以来,即由美旅欧,奔走于外交、财政二事。今归海,得睹国内近状,从前种种困难虽幸破除,而来日大难尤甚于昔。非我同人持一真精神、真力量以与此困难战,则过去之辛劳将无效。
  ——《与上海〈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71~572页
  武汉事兴,全国响应,匝月之间而恢复两都,东至于海,南及闽粤,风云泱动,天下昭苏。当此千载一遇之会,得驰骤其间,为主义效其忠,为社会尽其瘁,亦吾党穷欢极乐之时哉!
  ——《中国同盟会意见书》(1911年12月30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77页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页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不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画一,夫岂其难。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页
  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起屡仆,而卒睹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报纸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种之理想普及于人人之心中。
  ——《在上海〈民立报〉之答词》(1912年4月16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37页
  今日革命虽已成功,然人民多未明革命真理,故我辈仍不得谓功成身退。
  ——《在广州都督府欢宴席上致答词》(1912年4月25日),《孙中山集外集》,第55页
  自武汉发难,不数月而共和政治出见于亚东大陆,论者推原功首,咸以为数年来言论提倡之力,固矣!顾共和虽成,而共和之实能举与否,则当视国民政治能力与公共道德之充足,以为比率。
  ——《〈新国民〉杂志序》(1912年6月24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81~382页
  昔满清政府将扩张海军建设之费,以为建设一大娱乐园,以作私人之娱乐,吾想今日民主政府,必定努力整理新军备建设,改革中国旧军备也,而不有昔日满清政府之腐败也。
  ——《复陈其美函》(1912年7月1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90页
  今年中华民国之第一年,比去年大有分别。去年今日尚在专制之下,今日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人都平等自由。
  ——《在烟台各界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8月21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02页
  盖自武昌起义,全国响应,南北统一,共和告成,是吾国此次革命,非系一党之功,乃全国人之功。即我同盟会奔走十余年,流多少热血,提倡革命,苟不得全国人心之赞成,其成功必不致如是之速。
  ——《在北京同盟会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02页
  今年是民国成立的第一年。我们推翻了专制政府,改建了共和民国,大家就应知道,专制与共和,到底有什么分别?从前的专制国是皇帝的国家,现在的共和国是人民公有的国家。诸君要晓得今日到这个地位,自开国以来所没有的。从前是皇帝在上,人民在下,现在我中华民国人民,已从奴隶的地位变做主人的地位。
  ——《在江阴各界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23~524页
  中国革命事业,实全国人心理所成。而其所以共和建国之理由,盖因中国人数千年以来之战事,皆为少数人争皇位之战争,其最强者,灭除其敌人,而自立为皇帝。其在欧洲,有宗教战争、政治战争、种族战争;而在中国,则只有皇位战争。人民受苦极深,咸愿共和。此全国人之心理如是。
  ——《在日本日华学生团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2月22日),《孙中山全集》第3卷(下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0页
  中国此次之革命,就是恢复数千年历史上之文明。从前中国文化,限于亚东一小部分,不能扩张。今日得一种高尚完全之政体,政体既改良,人民道德亦必随之改良,方可表示共和政体之真象。
  ——《在日本日华学生团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2月22日),《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20页
  今日革命成功,祖国前途,大有可为。各国相待,亦异往昔。盖我中国以最短促之时间,成就最伟大之事业,为地球上亘古所未有。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2月23日),《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25页
  此役所得之结果,一为荡涤二百六十余年之耻辱,使国内民族一切平等,无复轧轹凌制之象。二为划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之迹,使民主政治于以开始。自经此役,中国民族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屹然于世界,不可动摇。自经此役,中国民主政治已为国人所公认,此后复辟帝制诸幻想,皆为得罪于国人而不能存在。此其结果之伟大,洵足于中国历史上大书特书,而百世皆蒙其利者也。
  ——《中国革命史》(1923年1月29日),《孙中山全集》第7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页
  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辛亥年满清之所以亡,是亡于他们失去了这个根本,民国之所以成,就是成于我们得到了这个根本。
  ——《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1923年10月15日),《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83页
  四、关于“共和之空名”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这回革命一起,不旬日已有十三省次第响应独立。独立如斯,太过迅速、容易,未曾见有若何牺牲及流血,更不知前仆后继之人及共和之价值,而满清遗留下之恶劣军阀、贪污官僚及土豪地痞等之势力依然潜伏,今日不能将此等余毒铲除,正所谓养痈贻患,将来遗害民国之种种祸患未有穷期,所以正为此忧虑者也。
  ——《与旅美华侨同志的谈话》(1911年10月20日),《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56~57页
  大清王朝诚然是一个“过去的遗物”,但满清的逊位,并非即是中国的完全得救。在我们的前面,尚有大量工作必须完成,俾使中国能以伟大强国的身分与列国并驾齐驱。
  ——《复康德黎夫人函》(1912年3月12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30~231页
  破坏容易,建设烦难。去岁推倒满清政府,仿佛撤毁一间腐败房屋,其除旧更新之际,此中端赖得人。
  ——《在杭州五十一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51页
  以先烈无量之头颅、无量之热血所获得之共和两字空名,行将归于消灭,是可忍,孰不可忍?
  ——《致南洋同志函》(1915年9月30日),《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194页
  唯余酷爱之共和,不但须有共和之名,且须有共和之实。
  ——《与苏赣督军代表的谈话》(1917年12月16日),《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264页
  革命党三字,至今日几为一般国民所头痛矣,何以故?革命党之目的,虽未尝无可取,革命党之精神,则重在牺牲、重在破坏,在演国民的悲剧,是故凡为革命党者,第一要不顾身不顾家之志愿而后可。然一般好静恶动之国民,则只知顾身,只知顾家,官僚阴谋者乘此国民之惰性,惟以顾目前之身若家,欺罔国民所谓“维持现状”。“维持现状”之一句话,自袁世凯创作以来直至今日官僚尚视此为惟一传薪之衣钵。然而国权暗削,日日卖国,民族之生机日促,现状之不能维持,转以日亟矣。民国以来,危机四发,经过多少痛苦,而人不知彻底觉悟者,皆坐此维持,现状之一语,自欺欺人,有以误到今日也。
  ——《在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闭幕式上的演说》(1919年8月5日),《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236页
  然则革命党何以从前失败乎?一言以蔽之曰,吾人所引之夥伴不良,中途判[叛]逆民国,此为吾人所已得之教训,今愿陈之诸君之前者也。辛亥光复以前,清之待遇我等者,彼时尚未有革命党之徽号,不曰谋叛背逆,便是朝廷之乱臣贼子。我革命党于此际,即不顾身不顾家,以与满清之朝廷奋斗。当时顾身顾家之国民,及惟官自视之大僚,避吾人惟恐不及,迩复辛亥革命成功,我党之胜利逢源而至,当时彼顾身顾家之国民,及惟官自视之大僚,向日避吾人惟恐不及者。
  ——《在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闭幕式上的演说》(1919年8月5日),《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237页
  民国元年那一班革命党人,以为把满清政府推倒,就算革命成功了。这就是没有根本解决的觉悟,所以闹成今日这样田地,其实革命仅做了一半功夫,还没有大成功。试看冯国璋是火烧汉口的,徐世昌是清朝的太傅,他们居然来掌理我们民国的统治权,这个民国怎能够弄得好呢?
  ——《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1919年10月18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下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7~148页
  现在的中华民国只有一块假招牌,以后应再有一番大革命,才能够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但是我以为无论何时,革命军起了,革命党总万不可消,必将反对党完全消灭,使全国的人都化为革命党,然后始有真中华民国。所以我们的责任,以后就在造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的演说》(1920年5月16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262页
  民众不了解革命的道理,不拥护革命,革命还不成功。
  ——《与李朴生等的谈话》(1920年夏),《孙中山集外集》,第248页
  不过当时同志鼓吹革命,全凭着一腔热血,未曾计划革命成功以后怎样的继续进行,怎样的完全达到我们的目的和主义。所以武昌起义成功以后,同盟会的同志就不能再往前做去,以致失败。武昌革命成功的快,原来也是出人意外的。一般同志都匆卒跑到政界去了,所以这革命的进行就未免半途而废。距武昌革命不到三个月,我到上海,就听得一种舆论。那舆论,也就是革命党同附和革命党的人发出来的,说是:“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我当时听了很觉奇怪,怎么革命军起,革命党就要消呢?实在不懂他们所说的意义。现在看起来,我们的失败就在这个地方。那是(时)革命党就没有继续下去,到后来统一告成,便有许多的党纷纷起来争握政权;只有革命党迟之又久,才改做了政党,然因一时拼命去罗致人才,以致内部十分复杂,中坚人物又冷了心,原来的革命党都退缩出来,所以结果就大大的失败了!后来,我鉴于这个失败,所以就另行组织中华革命党,以便实行我们所抱负的主义。
  ——《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的演说》(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390~391页
  民国虽已十年,祸乱相寻,实际未达共和境界,不过将满洲统治权换入腐败官僚和复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
  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国,还要将辛亥革命未了的事业,做个成功。但欲革命成功,便须巩固基础;基础之巩固,就在主义的坚定与人心之团结。
  ——《在中国国民党交通部成立大会的演说》(1921年1月27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60页
  辛亥革命所得,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按诸实际,民之无权,与尚未革命时相等也。夫以代议制度尚未实现之国家,而曰民权主义之目的已达,谁其信之!
  ——《〈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3月19日),《孙中山集外集》,第30页
  不幸辛亥之役,其所设施,不如吾意所期,当时汲汲,惟在于民国名义之立定,与统一之早遂,未尝就建设之顺序与基础,一致其力。大势所趋,莫之能挽,根本未固,十一年来,飘摇风雨,亦固其所,积十一年来之乱离与痛苦为教训,当知中华民国之建设,必当以人民为基础;而欲以人民为基础,必当先行分县自治,及今为之,犹可及也。
  ——《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1922年),《孙中山集外集》,第36页
  我们自革命成功以来,民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党务反不如前,几成了一盘散沙,把从前革命的精神都无形丧失了。这就是由于成功之后,大家都不注重党事,只看重政、军两种进行,所以就大遭失败。现在要从党务进行,就是要恢复以前革命党的精神,发挥十几年前吾党先烈的精神。这样做来,成功一定可靠。
  ——《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改进入会的演说》(1923年1月2日),《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页
  我们中国本来是统一的,但是自辛亥年革命以来,革命的事业还没有成功,这个病根便在于调和。调和的意思,本来是大公无私,求和平统一的。无奈一般腐败的官僚和军阀,发起反对共和。
  ——《在广州滇桂军欢迎宴会的演说》(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119页
  中国现局堕落,一至于此,乃革命不彻底之所致。革命之所以不彻底,乃因武昌之成功出于无意,成得太易太快,致堕革命党之精神。从今以后,我行我素,再从事于彻底之革命,此外之事,一概不理。此志能达,不怕他来什么内患外忧,倘兄不信,请观今日之俄国。
  ——《复徐谦函》(1923年7月4日),《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3页
  从前革命党虽然推翻满清,变更国体,但是十三年以来,革命主义还没有实行,这就是革命还没有成功。此中最大的原因,是当时革命党外面见到外国富强,中国衰弱,被人凌辱;内面又受满清专制,做人奴隶,几乎有亡国灭种之忧,一时发于天良,要想救国保种,只知道非革命不可;但不知道革命何时可以成功,并不想到成功以后究竟用一个甚么通盘计划去建设国家,只由各人的良心所驱使,不管成败,各凭各的力量去为国奋斗,推翻满清。这种奋斗,所谓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故满清虽然推翻,到了十三年以来还没有结果,这就是我们的革命仍然算失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下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96页
  我们知道要改造国家,非有很大力量的政党,是做不成功的;非有很正确共同的目标,不能够改造得好的。我从前见得中国太纷乱,民智太幼稚,国民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所以便主张“以党治国”。但到今天想想,我觉得这句话还是太早。此刻的国家还是大乱,社会还是退步,所以现在革命党的责任还是要先建国,尚未到治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96~97页
  从前本党不能巩固的地方,不是有甚么敌人用大力量来打破我们,完全是由于我们自己破坏自己,是由于我们同志的思想见识过于幼稚,常生出无谓的误解。所以全党的团结力便非常涣散,革命常因此失败。我们以后便要团结一致,都要把自己的聪明才力贡献到党内来,自己的聪明才力不可归个人所用,要归党内所用。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同一目标,同一步骤,像这样做去,才可以成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98页
  在满清未倒、革命未成功以前,革命党之奋斗,在宣传其主义于全国之人民,故人民均急希望革命之能成功,视革命二字为神圣;成功后不能如其所期,顿使失望。此种事实,谁负其责?革命党不能不负其责。人民以各种痛苦归咎于我们,我们实难辞其责,要皆由于所用方法不对。
  ——《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99~100页
  革命党有力量推倒满清,使反对者投于革命党之旗帜下,然何以革命不能成功?皆由于方法未善之过,使反革命派能乘隙以入,施其破坏而不觉,虽至失败,尚不知其所以失败的缘由。若当时有办法,有团体,先事防范,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建设起来,则只需三年之时期,其效果已颇有可观,决不至如今日之一无成绩。
  ——《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00页
  我们从前革命,均未收到好结果,就是因为革命没有彻底成功,其原因大都是我们同志负担责任没有始终如一,所以不能贯彻革命主义。
  ——《对于中国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1924年1月23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25页
  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
  ——《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2页
  从前叫做革命军,同在一个革命政府之下的军队,因为利害不同,竟会倒戈相向,做敌人所做不到的行为。因此知道不明白革命主义的军队,究竟不能除却自私自利的观念,如果和他们本身的利害相反,马上便靠不住;所以我们的革命,总是失败。我今天到此地来和诸君讲话,是要把以往的成败当做一场大梦,一概不要回顾他;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创造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293页
  民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人大多数都是用枪炮来奋斗;很少的用宣传来奋斗。……满清政府虽然是已经铲除了十三年,说到革命还没有彻底成功,没有得什么结果。这是因为什么缘故呢?简单的说,就是因为缺乏宣传奋斗的工夫。从前把枪炮的力量比宣传的力量看得太重,少向宣传那一方面去奋斗,所以用枪炮奋斗,虽然是已经成功,论到革命事业,还不能得甚么结果。现在我们应该晓得,初期的革命,十分重要的是枪炮奋斗,后来的革命,更加重要的还是宣传奋斗。如果我们没有宣传的奋斗,那末,我们用枪炮奋斗得来的结果便不能够保持,这就是十三年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广州国民党讲习所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29日),《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349~350页
  我们的革命事业,虽然推翻了满清,成立民国至今有了十三年。但是共和基础还没有巩固,一般军阀常常从中捣乱。那般军阀之所以能够捣乱的理由,固然是由于他们作恶,但是我们革命同志的团体不坚固还是一个大原因。如果我们的团体向来是很坚固,在民国元、二年便可以大成功。因为一般同志在那个时候的眼光都是不远大,只能够看到局部的事情,不知道互相联络,所以便成四分五裂。至于作事,始终不离革命这条路的还只有西南几省。但是,这几省彼此都是不联络,所以至今还是不成功。
  ——《在广州欢宴但懋辛等的演说》(1924年9月11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41页
  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辛亥之役,推倒君主专制政体……本已得所藉手,以从事于目的之贯彻。假使吾党当时能根据于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以肃清反革命势力,则十三年来政治根本当已确定,国民经济、教育荦荦诸端当已积极进行。革命之目的纵未能完全达到,然不失正鹊,以日跻于光明,则有断然者。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76页
  当时大家提倡革命,赞成革命,希望享共和幸福。民国十三年来,人民究竟享了几多幸福呢?不过是四分五裂,盗贼兵灾吧。有些智识薄弱的人,以为这些痛苦是革命造成,十三年前虽做满清奴隶,还得安居乐业,现在还比不上。其实革命事业像拆去旧屋建筑新屋一样,这十三年便是旧屋已拆,新屋未成的时期。在此时期,倘遇狂风大雨,其景象当如何?有人以为旧屋虽然有倾倒之虞,尚可抵御风雨于一时,而以为不应当拆屋,这是何等错误。十三年来,大家遇着大风大雨的生活,所以不能安居。但新屋建筑未成者,因为有满清遗下之官僚军阀为障碍。当此之时,人民有的不忍舍去一片旧瓦,有的不忍舍去一块旧砖。不能彻底廓清,让一级官僚武人存在。这便是不能够建设之原因。满清皇帝虽推倒,而数十个小皇帝代兴。故人民不能得安乐,反觉痛苦。尚有一个原因,国民自来做惯专制之奴隶生活,不问政治,故武人官僚敢这么放肆。
  ——《在韶关各界赞助北伐大会的演说》(1924年9月29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115~116页
  武昌起义由有计划而变为无计划,于冒险之中无意成功。故虽偶然成功,仍不能算为成功,因为无预定条理办法之故。
  ——《在韶关庆祝武昌起义十三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1924年10月10日),《孙中山集外集》,第55页
  革命的这种风潮,是欧美近来传进中国来的。中国人感受这种风潮,都是爱国志士,有悲天悯人的心理,不忍国亡种灭,所以感受欧美的革命思想,要在中国来革命。但是欧美的革命思想,一传到中国来,便把中国的旧思想打破。试看近二三十年来,中国革命党在各地奋斗,成功的机会该有多少?而每次成功之后,又再失败,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的革命失败,是被什么东西打破的呢?大家知不知道呢?是不是敌人的大武力打破的呢?是不是旧官僚的阴谋打破的呢?又是不是中国的旧思想打破的呢?这都不是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打破的呢?大家做学生的人,大概都不知道。依我看起来,就是欧美的新思想打破的。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66页
  中国近来也感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所以也起了革命;革命成了事实之后,又被这种思想打破,故革命常常失败。我们革命之失败,并不是被官僚武人打破的,完全是被平等,自由这两个思想打破的。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67页
  我们发生了革命,为什么又被平等、自由的思想打破呢?因为做人的事,在普通社会中有平等、自由,在政治团体中,便不能有平等、自由。政治团体中的分子有平等、自由,便打破政治的力量,分散了政治团体。所以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68页
  现在中国号称民国,要名符其实,必要这个国家真是以人民为主,要人民都能够讲话,的确是有发言权。像这个情形,才是真民国;如果不然,就是假民国。我们中国以前十三年,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
  ——《在上海招待新闻记者的演说》(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31页
  十三年来,民国绝无起色,党务并不进步,皆由尔等不肯奋斗之过。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其奋斗之成绩。尔等自不奋斗而妒他人之奋斗,殊属可耻。彼等破坏纪律,吾自有办法,与尔等何干?上海现有人口一百五十万人,今吾限尔等每人一年内须介绍党员一千人,否则不准再来见我。
  ——《与石克士等的谈话》(1924年11月21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57页
  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反革命的力量太大;反革命的力量过大,抵抗革命,所以革命一时不能成功。革命究竟是什么事呢?是求进步的事。这种求进步的力量,无论在哪一个民族或者哪一个国家,都是很大的。所以革命的力量,无论在古今中外的哪一国,一经发动之后,不走到底,不做成功,都是没有止境的。不只是十三年,或者二十三年,三十三年,就是四十三年、五十年,革命一日不成功,革命的力量便一日不能阻止。要革命完全成功之后,革命的力量才有止境。
  ——《在神户欢迎会的演说》(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77页
  五、关于必须“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你看愚园路这一带地方,以前都是坟墓,现在都是华丽的洋房了。这些洋房都是我国军阀建筑的。他们割据地方,横征暴敛,开烟开赌,无恶不作,吸尽民脂民膏,来到这里盖起洋房,娶小老婆,打麻雀牌,饮洋酒和吃大菜,弄得工人农民都吃不饱,穿不暖。这样,中国还能不亡国?所以我们非打倒军阀不可。
  ——《与马湘的谈话》(1919年),《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248~249页
  今日国民的知识,和国际的情形已比辛亥年时大大不同,进步得多了,做起来虽不无困难,但比以前不知容易了多少。十几年前之所以没有把反帝国主义的主张高喊出来,就是因为辛亥革命后同志们的心已经涣散,信仰也已动摇。现在本党改组,我们强化组织、坚定信仰,所以今后行之必易。
  ——《与黄季陆的谈话》(1924年3月),《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390页
  帝国主义列强必须放弃他们应得的那份庚子赔款,否则中国就要像苏联一样采取行动。因苏联已为中国做出了一个国家应怎样摆脱外国威胁和不公平待遇的榜样。
  ——《与外国记者的谈话》(1924年9月上旬),《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40页
  我们这次解决中国问题,为求一劳永逸起见,便同时断绝这两个祸根。这两个祸根,一个是军阀,一个是帝国主义。这两个东西和我们人民的福利是永远不能并立的。
  ——《在上海招待新闻记者的演说》(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41页
  可知十三年来之战祸,直接受自军阀,间接受自帝国主义,明明白白,无可疑者。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76页
  原夫反革命之发生,实继承专制时代之思想,对内牺牲民众利益,对外牺牲国家利益,以保持其过去时代之地位。观于袁世凯之称帝,张勋之复辟,冯国璋、徐世昌之毁法,曹琨(锟)、吴佩孚之窃位盗国,十三年来连属不绝,可知其分子虽有新陈代谢,而其传统思想则始终如一。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76页
  中国人民最恶毒、最强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本着“分而治之”的原则,豢养中国军阀,嗾使他们互相混战;各系军阀也只有依靠帝国主义才能存在。如果我们把帝国主义者赶出中国,那么,不必费多大力气,就可以肃清国内的敌人。我们应该重整自己的国家,把帝国主义者连同他们的帮凶——军阀一起驱逐出中国去。我们要按照苏维埃的军事制度来组织革命军队。要在南方建立北伐战略基地。
  ——《与鲍罗廷等的谈话》(1924年1月31日),《孙中山集外集》,第303页
  反革命之恶势所以存在,实由帝国主义卵翼之使然。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76页。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盖必如是,然后国民革命之目的,乃得以扫除障碍之故而活泼进行也。
  ——《北上宣言》(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94~295页
  吾人于此,更可以得一证明:凡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无不败。反之,与国民结合以速国民革命之进行者无不胜。今日以后,当划一国民革命之新时代,使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之现象,永绝迹于国内。其代之而兴之现象,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乃能告厥成功。
  ——《北上宣言》(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96~297页。
  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在神户欢迎会的演说》(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79页
  孙中山晚年对中国民主革命的
  一些新认识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十分注意总结这次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他晚年通过不断探索和思考,对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识到中国革命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把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思想。他说:中国“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俄国可为导师”。因为国民革命是“主张公道的”,“能合乎大多数人心”,因此,它必须发动全国的农夫、工人参加,必须巩固工、农、兵等广大的群众基础,“如果这种基础不能巩固,我们的革命便要失败”。而且孙中山提出了自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三民主义”是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中国革命成功以后,应“以社会主义理想来建设中国”。这些新的认识,都是难能可贵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