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从1987年南下东莞打工,我离开家乡江西永新县已经很多年了。在广东,我从事过仓库管理员、人事专员、保险经纪、广告媒体等工作。可以说,是广东让我成熟了、坚强了,是广东让我拥有了今天的一切,广东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所有在外漂泊的人们都会有各自的第二故乡,第二故乡洒下了我们奋斗的汗水,第二故乡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接下来,我想谈谈我第二故乡的美食——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又称潮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它发源于岭南,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发展而成。粤菜影响深远,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餐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自成一家。粤菜取百家之长,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粤菜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灼虾、白斩鸡、烧鹅、蚝油牛肉等。粤菜在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在国内地位仅次于川菜,是中国第二大菜系。
  粤菜的历史悠久,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粤菜起源于汉,就是凭借这段历史来说的。
  广东人的年夜饭
  除夕夜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过年最热闹的大事儿。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喜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难以言喻,人们既能享受满桌佳肴盛馔,也能享受那快乐的气氛。
  年夜饭的菜式年年有新意,但在食材选择和重头大菜上,却仍以回归传统为大潮流,一些流传已久的生活习俗,各种吉祥的菜肴仍是年夜饭的主流。
  从古至今,年夜饭宴席中的菜名都大有讲究,既要寓意吉祥,又要朗朗上口。一些喜庆的食材是必须有的。如鱼,象征“年年有余”,“鸡”和“吉”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在菜里加入生菜寓意为“生财”,豆芽在过年时叫“如意菜”等等,不一而足。
  粤菜在年夜饭的菜名设计上,既复杂又富丽堂皇。东莞人家的年夜饭菜式就是个例子。“发菜蚝豉猪俐”,寓意“发财好事大利”,而“发菜猪手”则谐音“发财好就手”,“鲤鱼炊饭”象征鲤鱼跳龙门。
  盆菜是年夜饭的传统菜式,有“一家团聚”的意头。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由来已久,一般也称为大盘菜,顾名思义,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一层层叠进大盘中,最易吸收菜汁的菜肴放在下面。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香浓。盆菜的吃法很适合国人的传统,一桌子人,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和美满。盆菜的这一特点也使它越来越多地走入一个家庭团圆饭的餐桌上。很多粤菜酒楼,如莞香楼、东莞人家都有盆菜推出。
  烤乳猪在粤菜中地位无菜肴能及,无论是婚嫁祭祖还是开张大吉,烤乳猪都是重头戏。在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年夜饭上,烤乳猪当然也是必不可少。
  康熙年间,烤乳猪就已经是宫廷名菜,后来随着“满汉全席”的盛行,烤乳猪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广东的烤乳猪以色泽大红、油光明亮、皮脆酥香和柔嫩鲜美而在全国烤乳猪中独领风骚。乳猪猪皮含大量胶原蛋白,有养颜健肤功能,而且肉质较瘦,脂肪含量少,老年人亦可放心食用。这是一道大菜,一般的饭馆没有,要到比较正宗的粤菜馆才能吃到。
  吃年夜饭关键还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全家团圆,一年一度的团圆饭才能充分体现出家庭温馨。
  又闻粽子飘香来
  广东有不少粽子是值得推崇的,如庚家粽子,道滘裹蒸粽等。庚家粽子最初由东莞万江庚家村人发明,最大特点是先将馅炒熟,调好味道后再包进苇叶,由于馅煮熟后,外层糯米就可以包得很少,煮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吃起来皮薄馅多。庚家粽子以蛋黄咸肉粽为主,这是体现水乡农家朴实的粽子,很对东莞人的口味,东莞不少酒店都有这类粽子出售。
  再说道滘裹蒸粽吧。道滘裹蒸粽产自道滘,深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选用晚造糯米、自制咸蛋黄、五花腩肉、精选绿豆、湖南特产莲子、上等冬菇,配以作料蒜蓉、沙姜、茴香、八角、五香粉、白糖等,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粽叶包好,加以东莞咸草绳捆绑密实,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其技术要点是配料要均匀,火候要掌握得好,煮6至8个小时,出炉时蛋香、肉香、米豆香融为一体,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黏,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芳香四溢,令人垂涎,食时加幼砂糖,使人食欲大振,欲罢不能。道滘粽,水乡情。道滘裹蒸粽是道滘人创造的驰名小吃,也反映了道滘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一面。
  淳朴的客家菜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其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客家饮食习俗反映出简朴好客与尊老知礼的传统文化观念。简朴好客,客家人平时饮食节俭,不事奢华,而待客却十分大方,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多用盆、钵、大碗,有古人遗风。尊老知礼,客家人设筵用八仙方桌,依辈分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已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等。客家饮食习俗不仅仅反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观念,也有期盼吉祥的寓意。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鸡,有“无鸡不成筵”之说,既取“鸡”与“吉”谐音,又取鸡为掌管人间吉祥之鸟之意。过年吃“团圆饭”,元宵吃汤丸,都为取“团圆”的好兆头。
  客家饮食民俗也十分重视养生保健意识。客家菜用料讲究鲜嫩,野生、家养、粗种;煮、煲、炖,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营养与纤维。烹调讲究原汁原味,不使过浓作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其膳食搭配,主要以效用为主,多用药材调理阴阳,清降补泻,并根据时令增减食物品种。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做法。如玫瑰酒双鸽,将双鸽宰净,抹干,覆摊于瓦钵内,鸽下横放竹筷两根,使鸽身与钵底有一点距离,以畅热力,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鸽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
  现在,饮食界返璞归真之风日浓,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客家饮食的特色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素、野、粗、杂,吃法传统。不挑食,不偏食,有益于平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之道是很有道理的。
  粥趣
  广东人是喜欢喝粥的,更喜欢“及第粥”的好兆头与喜庆。
  及第粥是广东的著名小吃,是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等原料加入粥中煮制而成。及第粥具有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的特点。关于及第粥的由来,据说是清朝时期,广东有位状元叫林召堂,登科后回乡拜祖,途经广州时天色已晚,便住进一客栈。第二天早晨起来用粥,巧遇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大人,两人聊起,御史问林召堂所食何粥,林随口说是“及第粥”。因他发现猪肉丸中的“丸”字与元同音,可比做“状元”;牛膀可比做“榜眼”;粉肠切成小段,在外沿剞二刀,煮熟后有花样,可比做“探花”。林召堂从交谈中得知御史儿子正在备考,盼着日后能金榜题名。“及第粥”也称“三及第”,三及第指“状元、榜眼、探花”之意,是说给御史听的吉利之言。御史果然大悦,及第粥之名也由此盛传开来。
  粥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被古人誉为“神仙粥”和“天下第一补人之物”,最宜养生祛病。张耒《粥记》对粥能养生说得非常明白:“每晨起食粥一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粥的主要原料为粮食,还可以添加具有营养价值或对疾病有疗效的配料,一起煮熬。如莲子、扁豆、红枣、薏仁、百合、茯苓、胡桃等,或辅以火腿、羊肉、牛肉、鱼肉、鸡肉、鸡蛋等,熬制后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滋补养身之功。我国收录可查的豆、果、米与海鲜、禽蛋、菜、畜类、野味等煮成的粥近千种。如东北有玉米子粥,北京有豌豆粥,广东有鱼片粥、皮蛋粥、艇仔粥、火腿粥等多种,云南有紫米薏仁粥,苏州有鸡酥豆糖粥,福州有八宝粥等,这些都是粥中珍品。
  我国民间就以药粥防病治病。如久病羸弱,五脏虚衰,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可用人参加冰糖,放在粳米中熬粥。对虚劳腰痛,筋骨不健,可用羊骨一节,加陈皮、草果、姜、盐与粳米熬粥经常服用,疗效明显。中老年肺虚久咳、多痰咯血,用猪肺、薏仁、粳米、葱、姜、盐、黄酒熬煮成猪肺粥进行调理,也很见效。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煮粥方法,很有独到的见解:“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清代黄云鹄在其《粥谱》中谓粥“于养老最宜: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对食粥养生大力推崇。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并专作一首著名的《食粥诗》,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司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如果说文人喜欢夸张,对于粥的描述免不了多一些溢美之词,那么你再读一读这首《南粤粥疗歌》,就知道平民对粥的朴实诠释了: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心虚气不足,粥加桂脯肉。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东莞人早些年是这样煮粥的:在前一天晚上9点,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把洗好的米倒进一个叫“龙罐”的器皿里,这是一个像大瓦罐一样的东西,然后在“龙罐”外围全部用谷壳围起来,再用泥巴封死,从龙罐的两侧的开口点火,在外面火的加热下,米在“龙罐”里面快速不停地转着。第二天早上6点起来,把“龙罐”打开,把里面的粥舀出来,这时候的粥特别绵软,而且因为快速运转而不会粘锅,吃了这样的粥一天都会觉得很有力气。
  猪红粥
  莞城猪红粥,数东门和阳桥头那家有名。早晨,远近的人群都慕名前去品尝。不但粥的咸、香合人们口味,且猪红既软又滑,而且每碗粥必配以鱼片、油撒、葱花、胡椒粉兼油,吃起来津津有味。
  茅根粥
  茅根粥为东莞特有的早点,与鱼片猪红粥同为大众最喜爱的早餐。以鲜茅根、玉竹头、扁豆、赤小豆、茯苓等与米同熬,具有清凉、去湿、降火等效果。谚有:“腰酸与骨痛,最好猪腰煲杜仲。”食时,加盐少许,清香可口,佐以油炸桧,可以果腹。
  蟛蜞粥
  东莞的麻涌人习惯到田基、塘边、沟坑捕捉体大螯壮的野生蟛蜞吃。吃法多为熬制蟛蜞粥。加工时除去甲壳、小爪和腮脏,保留蟆肌肉、双螯。放于清水中浸泡,洗净后盛起晾干水珠,然后用器皿装起加入适量盐油、烧酒、姜汁,拌匀腌 2 分钟左右 , 再放至已煲熟的粥里,并配落花生米、咸头菜丝或菜叶于粥中,再次煮 10 余分钟,待蟛蜞熟透。最后放些葱粒、生抽、胡椒粉、味精之类作料。吃时美味鲜香。
  柴鱼花生粥
  柴鱼是海鲜干品中的一种,通常卖海产品的商店中有售,质量好的约二十元左右一斤。柴鱼有刺,不多,且吃起来是软的。柴鱼自身带着一种甜味,因此它不像有些海产品那么腥。柴鱼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清蒸或煲粥。柴鱼花生粥的特点是粥闻着有花生香味,看着是黄白相间的颜色,吃着有淡淡的清甜味,夏季胃口不好时,吃这款柴鱼花生粥是上佳之选。
  陈启泰的家乡风味
  不久前,我有幸和同事一起,陪同慕名而来的大食客到了“莞溢腊味”。为的就是品尝他儿时的东莞腊味。他就是著名的香港主持人陈启泰,近年主持美食节目,吃遍天南海北,尝尽山珍海味。
  “我们在香港听朋友推荐,说这里的腊肠味道很像自己家里做的,这样的腊味很合我的胃口,并有家的味道。”陈启泰对同行的我们说。
  为了满足陈启泰的要求,“莞溢腊味”店老板为他准备了一桌美味的东莞腊味,蒸腊肉、腊肠炒菜心、萝卜焖鸭脚包等,再平常不过的腊味菜色,没想到博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莞溢腊味”有何等魅力,能吸引陈启泰专程前来寻觅?老板解密,说是这腊肠的好味道和真材实料。“莞溢腊味”坚持选择河源农场的生态猪。这种生态农场猪采用科学绿色养殖方法,不用添加剂,让猪自然成长。这些猪屠宰后,肉质鲜美,瘦肉香甜,肥肉少而不腻,是制作腊味最优质的原料。
  为了满足各种顾客的要求,“莞溢腊味”还推出了低热量高营养的瑶柱腊肠、注重猪肉品质的腊肉以及风味独特、香气四溢的鸭脚包。
  瑶柱腊肠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腊味中添加瑶柱。瑶柱是扇贝的干制品,因其味鲜,且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素有“海鲜极品”的美誉,被列为“海八珍”之一。日本北海道出产的瑶柱更是瑶柱中的珍品。“莞溢腊味”在制作瑶柱腊肠的过程中加入从北海道进口的干瑶柱,味道更好,而且营养价值更高。“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格外爽口。”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