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贫困,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每在放牛后,半夜起来与长工们一起帮磨豆腐,他年纪虽小,但做事很勤快,颇得长工们喜欢,因此,长工们尽量照顾不让他干重活。后被财主知道很不满意,便将他辞退回家了。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庙跟前的小乞丐们混在一起。长工们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的干草堆里,到时朱元璋就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不久,父母兄相继亡故,朱元璋更孤无所依,便入寺当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时,长工们仍照样送来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长工们见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动就没有再送了,当庙会结束,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发现豆腐上已长满了一层白毛,他就拿回庙中,偷偷地弄来油煎食之,觉得味道更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义军,几年后他升任红巾军左副元帅,时为吴王。1357年, 一次,率领大军到徽州地方驻营,命随军炊事把这道菜在当地传播开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现今起名为“虎皮毛豆腐”,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外名菜。
  陕西菜:陕西饮食文化
  唱一首《信天游》,或者大声吼一句《秦腔》,饿了,坐下来吃一碗三秦面,在当地人看来,那真是个“爽”啊。
  “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腰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奈饥燎的太。”这首歌谣表明,在陕西八大怪中,面条像腰带,乃排名第一。
  秦地自古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一天三餐,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陕西的面条可不是一般的面条,就像陕西人一样实实在在,陕西的女人是擀面条的行家。
  与外地的面条比起来,陕西面条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面条,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然而,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面条,再调和上红彤彤的油泼辣椒、红褐色的酱油和醋、雪白的盐,撒上绿莹莹的芫荽和葱花,上面再卧上金灿灿的荷包蛋。那么,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让你不忍心下箸去破坏这美妙的面条了。
  看,端上来的这碗面条,红、白、绿、黄四色相间,寓意春、夏、秋、冬四季,美不胜收;闻起来,淡香扑鼻,吃起来,入口软如糯米,嚼起来又筋如牛皮,口味绝好。
  陕西把饼叫锅盔。这种饼直径二尺,又圆又厚,像锅盖。锅盔那可是历史悠久了。传说在秦朝,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时,由于军中士兵所带干粮容易发霉变质,于是,军中火夫就发明了锅盔。
  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用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锅盔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在陕西,烙制锅盔用的锅可不是一般的小锅,而是用来做十几人饭菜的大锅。
  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西府。做锅盔用的锅一定得是用生铁铸成的大锅,做锅盔用的面必须是当年收成以后上好的麦子磨成的面粉,经过发酵后,让面醒过劲儿。然后经过师傅揉、摔、捏、拍、捻、压、擀等多道手法,使面糅和得十分均匀。这时,师傅操起一根鸭蛋粗细的擀面杖,慢慢地把面团擀成一张大饼的模样。
  这样就到了下一道工序,就应该开始烙馍了。这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火候的大小决定锅盔的颜色和质地,一般人烙制时候没掌握好火候,不是没有熟透,就是烙煳了。烧火用的是材料一般也很讲究,正宗的锅盔用当年上好的(麦尖)麦秸。烙制锅盔的手法有 “一转、二翻、三挠”。等到快出锅时,再撒上新鲜芝麻,出锅后焦里透黄,咬着酥脆,吃着香甜,不愧有陕西八大怪的美名。
  锅盔自唐、宋以来,在西安城多处设有驿店,外地客商东来西往,北上南下,锅盔作为客商的携带干粮已远走他乡。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都会精心给外孙烙制小锅盔,然后用白线扎上守岁钱,穿过中间的孔,带在外孙脖子上。
  油泼辣子也是菜,这是陕西第三怪的了,不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陕西人吃辣的水准也是当仁不让的。且陕西人吃辣吃得精细,吃出了文化,这点恐怕是川人和湘人所无法达到的。一般来说陕西人嗜辣如命的喜好,当然与陕西人爱憎分明的个性有关。纯正的陕西人离不开辣椒油,不仅是在吃面条时,尤其是用锅盔和馒头直接夹着辣椒食用,当冒着热气腾腾的雪白馒头,掰开以后,夹上几勺辣椒油,闭上眼睛,咬上一口,一股香辣的感觉,直冲头顶,怎一个“爽”字了得!
  陕西人喜欢用青花粗瓷老碗吃饭,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这就像陕西人的秉性一样。
  陕西民风淳朴彪悍,民间的秦腔花脸吼起来,生动地反映出人们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因此秦腔有着深厚的根基。
  陕西人喜欢秦腔,与喜欢辣椒一样。
  河南菜:河南老乡,吃馍喝汤
  河南菜在东莞很少见到,偶尔见到那么一两家菜馆也是欣喜的。不过,我那天还真去过那么一家河南菜馆。店内装饰得挺红火,让人感觉到一份节日的喜庆,顾客边吃还可以边听豫剧呢!不要我说,去过的读者也应该知晓,那是“河南老家”吧。
  其实,河南男人下馆子,很少有七个碟子八个碗的,家里来了客人,有菜炒菜,没菜了蒸锅包子就能喝酒,包子蒸好了,再煮锅米汤,主人一句“恁(你)吃吧”,客人就开吃,很少有客套话。不像别的地方,无菜不喝酒,无酒不成席。
  有老语云:“河南老乡,吃馍喝汤。”描述的就是这种待客方式。
  河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河南人一天三顿吃面条都不厌烦。在河南农村,最让人难忘的是河南人吃饭时的姿势和用的海碗。端碗面条,随便找个地方一蹲就吃。家里人递过来一个小板凳,接了并不坐,而是往旁边一放,还是蹲着。再看他手里那大海碗,像个小锅,三斤面条都盛得下。
  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叹服,“你看人家河南老深儿的碗,多实在!”正感叹时,吃面条的汉子见有人盯着他,忙起身殷勤地说:“那客从哪儿来的?都晌午了还没吃饭吧?不嫌弃的话俺给您也盛一碗?”听,多热情。
  关于“老深儿”这个词,还是给大家解释一下的好。
  就像江西男人问路都称“老表”,河南男人问路时,相互间都称“老深儿”。首先要严重声明的是,“深儿”这个词并不是官方认可的词语,而是谐音,这个词来源于普通话的“老师傅”,叫着叫着,省了“傅”字,只剩下“老师”二字,用河南话这么一叫,就成“老深儿”了。
  不过,在川菜、湘菜盛行的东莞,河南菜在东莞的名气并不大,但菜式众多,别有特色。
  河南菜也称豫菜,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锅(锅鸡、锅鱼)、北面(面食、馅饭)。就烹饪技术来说,豫菜的特色是选料严谨、刀工精细、讲究制汤、质味适中。而河南菜的烹调方法,也有50余种,扒、烧、炸、熘、爆、炒、炝,别有特色,其中,扒菜更为独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汤汁自来黏”的美称。仅凉菜就能多到二三十种,让人挑选起来眼花缭乱。另外,河南爆菜时多用武火,热锅凉油,操作迅速,质地脆嫩,汁色乳白。主要菜品有:南阳黄牛肉、醋熘白菜、孜然羊肉。
  河南人下馆子吃饭,最过瘾的还是要听豫剧。
  豫剧这土生土长的河南戏在中州大地上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河南人可以说都是拿豫剧当摇篮曲,从小听到大的。豫剧《常香玉》、《血溅乌纱》、《打金枝》等很有名的,《梨园春》这么好的栏目能在河南出现,而且办得红红火火,让京剧的老大哥都自叹不如,不能不说这与豫剧在河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关。
  鲁迅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豫剧套用了一句:只有河南的,才是中国的。豫剧节奏明快利落,不似京剧的拖腔带势,也不似越剧的缠绵悱恻,唱者快意,听者舒心,正合了河南人的性格。河南男人要是表示气愤或是不可接受时,就会拖着长音:“咦——”那劲头让你想到的就是豫剧。有次在河南菜馆吃饭,看到的豫剧表演,梆子声一响,那些河南籍的男食客就立刻兴奋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众口一词,声震云霄,那种劲头绝不亚于唱《同一首歌》的火热程度。观者都感叹不已,“看,那些唱得欢的,都是河南人!”
  闲话了那么多,关于河南菜或与河南有关的,还有许多呢,这里就暂且不说了。
  苏杭菜:甜甜的味道
  鱼头豆腐的故事
  苏菜中有一道名菜叫做“鱼头豆腐”,它的来历据传也是来自那位乾隆下江南的趣话。
  乾隆微服出访到吴山,恰逢大雨,淋成落汤鸡。饥寒交迫,便走进一独居人家找些食品充饥。屋主王润兴是一个经营小吃的小贩,见来人如此模样,顿生同情心,可是家徒四壁,便把没卖出去的鱼头和豆腐加上一些味料放进一个破砂锅中炖好端给乾隆吃。乾隆感觉美味极了,比宫中的山珍海味还好吃。
  后来,乾隆再到吴山,他没忘记王小贩,又去这间破屋,对王说:你手艺这么好,怎不开一个饭铺。王说:我自个儿都吃不饱哪有钱开店。乾隆就赏赐他五百两银子,还提笔写下“皇饭儿”三个大字,落笔竟是“乾隆”二字。王润兴这才知道他遇上了当今皇帝,惊得长跪不起。
  从此,王润兴便把乾隆御笔“皇饭儿”挂在中堂,专营鱼头炖豆腐。“鱼头豆腐”在几代人的不断改进下,如今已是一道名菜。
  梦里水乡浙江菜:清淡新咸味儿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苏浙一带山清水秀,物产丰美,故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其水产资源丰富,为浙菜提供了丰富的烹饪原料,经过历代厨师的改良创新,逐渐形成醇正、鲜嫩、细腻、淡雅的菜品风格。
  浙江菜特色
  浙菜体系由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为代表的四个地方流派所组成,具有清鲜爽脆、鲜咸合一、嫩滑爽口、香酥绵糯、汤味浓重之美味。
  蒜子鱼皮
  原料是鲨鱼皮的干制品,成品鱼皮软糯,蒜香浓郁,鲜味别致。
  原汁墨鱼
  原料为东海墨鱼,制作时墨袋一同烹制,其味鲜脆爽口。
  龙井虾仁
  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制作成茶叶虾仁色泽鲜明,滋味独特。
  温州鸭舌
  以新鲜鸭舌腌制入味再风干后蒸制而成,其色泽亮丽口感干香。
  爽口蛰头
  选自东南三帆蛰头为原料,其味清脆爽口,为下酒之佳品。
  虽然辣和麻现在于广东有些普遍,但适当地调节一下味觉,试试清淡型食物,也是对胃的一种安慰。浙菜以清鲜为主,就如浙江那边淡雅的文化风味,品尝过后自然回味。
  贵州菜:酸辣可口的开胃菜
  贵州菜的最大特色就是酸辣,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别于川、湘、粤、鲁、苏等菜系。在贵州一提起酸汤鱼,谁都知道首推凯里的苗族风味酸汤鱼,且还正流行酸汤鱼火锅。其实,酸汤鱼不仅苗家有,侗家、水家也有,且风格不同,风味各异,当然,正宗的酸汤味还是在凯里的农家。
  贵州凯里酸汤火锅店
  “凯里酸汤火锅店”位于常平振兴街,于2007年2月开业,餐厅装修特色以地方农家风味为主,除了门面有苗家特色之外,进门之处就是一小桥流水小池,且池中有从清水江运来的海底鸭在戏水,一派自然悠闲的气息围绕其间。墙壁上挂满贵州纯手工制成的蜡版画,还有竹制牛头和芦笙。吃着贵州菜品着酸辣汤听着贵州音乐,那片自然和悠闲,是由心而生的一种美妙感觉。
  贵州菜的特色
  贵州菜具有“辣醇、酸鲜、香浓、味厚”之特征,贵州人在吃辣椒上,自成一派,以“口味独特、辣而不猛、辣味醇和”而名声在外,那种酸是西红柿熬出来的酸,酸里还带着甜,用此种酸汤来熬的鱼,贵州人取名“酸汤鱼”。
  酸汤分为白酸和红酸。白酸没有辣椒油和西红柿,而红酸里配有辣椒油和西红柿,两种汤颜色有异而功效与味道相同。酸汤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胃等功效,以贵州特有的番茄酸、糟辣酸、虾酸、糯米酸、盐酸等制出来的菜肴,浓香扑鼻,香满齿颊。
  海底鸭酸汤火锅
  海底鸭属于贵州清水江的一种天然鱼,最大的特征是天然健康无污染,且汁浓味鲜无刺无鳞,肉质鲜嫩口感鲜香。
  蕨巴炒腊肉
  贵州腊肉的香是一种特别的味感,其制作方式独特而繁琐,其味特别香醇。蕨巴以蕨根磨成粉再炒本地腊肉,味道香醇天然营养。
  泡椒蕨根粉
  蕨根粉是以蕨根磨成粉再做成粉丝,配上泡椒,就有酸辣中又带上了蕨的味道,是一种独特而美味的粉丝菜。
  青椒小麻鱼
  用吸附在清水河中石头上的小麻鱼,炒熟加青椒,清香而美味。
  干烧乌江鱼
  采用新鲜的乌江鱼,剖杀后加上各种调料炸至金黄,再加上葱花、芡粉等配料。这道菜略带有酸、甜、咸、微辣,且壳脆肉细、油亮色红、鲜香可口,其味无穷。
  内蒙菜:呼伦贝尔草原,飘来清香的烤羊肉的吱吱声
  从东莞的南北路段沿途直线走过,再拐入一条街,经过具有伊犁风情的美食店,斜对面就是乌达慕蒙古风味的大街了。
  走进去,那感觉就是不一样,一眼就看见一个特别小型的舞台,墙上挂着草原上的图腾。其独特的草原装修风格,和飘出来的烤羊肉那诱人的芳香,让我感觉仿佛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驰骋于马背上,放眼望去,天地间一片无垠的绿野,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开阔,让人心旷神怡……我闻到了煮熟的奶茶的醇香,似乎有马头琴那粗犷高昂的声音远远传来。
  呼伦贝尔的佳肴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的。相传,生活在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且味道更加鲜美,食用方便,逐渐代替了烤整羊。并在羊腿烘烤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还有手扒肉也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喜欢的食品。
  手抓肉,即指羊肉,吃法独特,用手抓食。到草原游玩,除了策马扬鞭之外,品尝手扒羊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项目,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了草原,才不虚此行。
  其实,草原上还有许多特色美食,比如炸羊尾、涮羊肉、酒锅牛三宝、清汤牛尾、烧罗汉珠等。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美,温差大,所产绵羊肉鲜细嫩,是涮锅子的上等原料。最过瘾的要算整羊席了,那是呼伦贝尔地区款待贵宾和祭奠及盛大节日宴会上的极贵重的名佳菜,色、香、味、形俱佳,别有风味。轩宴席是整只羊做成而得名,一般选用两岁左右肥羯羊整只。其吃法独特,整羊平卧于一大木盘中,羊脖上系一红绸带以示隆重。端入餐桌让宾客观看后回厨房改刀,按羊结构顺序摆好,主人先用刀将羊头皮划成几小块,首先献给席上最尊贵的客人或长者,然后将羊头撤走。再把羊的背完整地割下来,在羊背上划一刀再从两边割下一块一块的肉逐个送给客人,请客人用刀随便吃,吃时蘸好适口的调味汁。整羊席上,还可适量安排凉盘、热菜、饭菜等。我在乌达慕就曾吃过一次,那年,一班诗友聚会,男男女女,咏诗、喝酒、吃整羊席,感觉很激情,很温暖,很惬意。
  涮羊肉的由来
  说起涮羊肉的历史,那就远了,它起源于元代。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征,一次经过激战后,人困马乏,饥肠辘辘。部队停下杀羊烧火,正准备烤羊肉时,探马来报,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仅距驻地十里。忽必烈边下令部队开拔,边喊着:“羊肉”。可烤羊肉已经来不及了。厨师急中生智,飞快地将羊肉切成片,放在沸水锅中搅拌,待肉色一变即捞在碗里,撒上盐面、葱花、姜末,送给忽必烈享用,后迎战获大胜。筹办庆功宴时,忽必烈特意点了战前吃的羊肉片。厨师为此效仿上法精细制作,并配以腐乳、辣椒等多种作料。将士们吃了赞不绝口,忽必烈当即赐名为“涮羊肉”。从此,涮羊肉即为宫廷佳肴,清光绪年间流传民间。由于地区习惯和条件不同,吃法各具风格。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上脑、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适度薄片,放在火锅沸水中轻涮。再取已备好的芝麻酱、腐乳、韭菜花、卤虾油等调味佐料食用。此吃法,肉的质地鲜嫩,不肥不腻,新颖别致。
  男士们却偏爱清汤牛尾,那是内蒙古传统风味名菜。以内蒙古草原鲜牛尾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腿、鱼肚、海参、口蘑等涮制而成。口味咸鲜,清澈见底,营养丰富。
  有羊肉吃必有奶茶喝。奶茶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日常饮品,在蒙古包中常年弥漫着奶茶特有的醇香。奶茶是用砖茶和牛奶共同煮成的,煮沸后还要加入少许的盐。食用时一般佐以饼等面食。
  一般到了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大家围着一起吃木炭钢盔涮羊肉,配以八种草原独有的酱料和新鲜的羊肉及四季时蔬,并有内蒙姑娘领舞献艺,美酒美人,好不惬意。
  如今,东莞的食客在本城就可以品尝内蒙古的美味,感受内蒙古那粗犷灵动的歌声。
  台湾菜:小食的魅惑
  台湾菜与众不同,它的每一个菜系都有不同的个性,台湾菜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以清鲜为先。岛内气候炎热,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便成了台湾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都趋于清淡,在大多以色重味浓取胜的地方菜中,台菜的清鲜美味反而独树一帜。
  海味丰富,冷食、生吃显美味。环海的台湾,海资源丰富,滋味本就鲜美的海中鲜,不需太多的作料及烹调法,就已经非常美味清鲜了,所以台湾菜一向以烹煮海鲜闻名,再加上受日本料理的熏陶,台湾菜更发展出了海味之冷食或生吃,颇受人们喜爱。于是虾、蟹、鱼几乎攻占了台湾料理的所有席面。
  羹汤拿手做,酸甜滋味长。台菜一向有“汤汤水水”之称,台式料理中,可汤可菜的羹汤菜不在少数,像西卤白菜、生炒花枝等。羹汤菜发展于清朝时期,当初移居到台湾的只限男性,对于忙于开垦又不善家务的男人们来说,煮一锅汤汤水水最方便了,而后农耕生活辛劳,物质又不像现在这么丰沛,只要一锅可为汤又可为菜的羹菜,既可全家饱食三餐,又营养俱全,更为方便。台式羹汤逐渐深入民间,并向鲜美细致发展。除羹汤菜外,台菜中属酸甜味型的菜肴亦不在少数,此一味型之产生,与炎热天候关系密切,炎炎夏日中酸酸甜甜的菜肴实在是既开胃又下饭。
  台式料理中的另一特色,便是善用腌酱菜烹出美味菜肴来。腌菜、酱菜之所以入得菜肴,也与气候炎热有关,昔时劳动量大,汗水流得多,而喜食咸味,再加上为能长时间保存食物,便制作了各种腌制菜,如咸菜、黄豆酱等。尤其是台湾的客家人所制作的腌酱菜更是无有能出其右者,将这些腌制过的或酱制过的食物佐以其他食材,其风味之特殊,至今依然广受欢迎。而以中药材熬炖各种食材的药膳食补,是台菜的另一特色,虽然各地方菜系中亦可见中药入菜,还是不如台菜对药膳食补之热爱。
  菜脯蛋
  菜脯,即萝卜干,源自闽南发音,是台湾乡土名菜之一。将菜脯配以特选大葱及鸡蛋烘焙而成。做法简单,却能体现菜脯、大葱、鸡蛋的甘甜清香、外酥内嫩,是道极具台湾淳朴气息的烘蛋料理。
  花生猪脚卤
  顾名思义,将花生、猪脚、酱油、米酒及特配中药材以小火慢炖,长时间炖煮后皮肉香滑且富有弹性,花生吸取炖煮精华香而入味,具养颜美容功效。
  三杯鸡
  三杯鸡是台湾的代表菜式。何谓三杯鸡?即一杯酱油膏、一杯米酒、一杯黑麻油,精选上等的鸡腿和鸡翅中,鸡肉经过葱、姜、蒜和酱油膏24小时腌制后,放到油锅中炸到金黄色,再用麻油把蒜瓣炒至金黄色,把蒜瓣和鸡肉放入锅中同炒,再加入三杯酱料。此道菜中还加入了一种台湾特有的香料——九层塔。三杯鸡味道浓郁,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香嫩的鸡肉,味重的调料,清香的九层塔,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除这些精致菜品外,台湾地道的小吃更是琳琅满目。举凡蚵仔煎、虱目鱼肚粥、炒米粉、大饼包小饼、万峦猪脚、大肠蚵仔面线、甜不辣、台南担仔面、润饼、烧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鱼酥羹、肉羹、猪血糕、东山鸭头、肉圆、卤肉饭、波霸奶茶、布丁豆花、药炖排骨、药炖土虱等,皆是台湾风味独特的名食小吃。透过这些地方小吃,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丰富多元的台湾,认识饮食背后的文化与人文典故,为台湾菜增添了不少色彩。
  新疆菜:遥远的地方,有我向往的孜然美味
  任何一个菜系,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它的地方饮食文化底蕴。品尝一道菜,如果真正用心细品了它的味道,你就能从中品味出它的文化内涵。新疆美味带你走进三千年不倒的胡杨的故乡新疆,品尝遥远的新疆菜带来的美味,品味其独特的美食文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其饮食文化每一点独特之处,都鲜明地反映了新疆农牧区和多民族的特色:比如新疆菜辛辣,是因为这里的冬季非常寒冷,必须吃燥热的辣椒,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习惯,体现了这个民族人人都具有一种豪爽奔放的个性。
  新疆菜分传统菜和新派菜,传统菜是所谓原汁原味的做法,而新派菜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加以改良创新。新派新疆菜能符合大众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新疆菜的特色
  新疆菜一般以酸辣为主,以洋葱、大蒜、辣椒粉、醋以及产自新疆中东的特产“安息茴香”为配料,吃起来有一种筋筋的、香香的、辣辣的独特的孜然口感,每一口菜的味道都有足够的醇香浓郁。
  刀郎羊腿
  这菜是将羊腿提前腌制4个小时后,再蒸制一个小时,加上洋葱、鸡蛋、孜然等一起入烤箱烤30分钟而成。色泽金黄,口感外酥里嫩,美色美味。
  薄饼羊肉
  以羊腿肉、青椒、洋葱、孜然等炒至七成熟,再配以葱丝、香菜而成,是一道新疆的家常菜肴,口味近于北京烤鸭,口感细腻、滑而不腻。
  格瓦奇
  又称“新疆的天地一号”,是蜂蜜加啤酒花发酵后的饮品,口感微甜,是新疆维吾尔族百年的传统饮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