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手记

 

  在我居住的观音市,有间名叫“粉墨”的旧书店,我时常上那儿淘书。三年前,我在店里发现了一本奇妙的平装书。
  此书封面很怪异,富士山配以观音像和樱花,完全一副“外国人印象中的日本”的模样。书名也是十分直白的The Japan Murder Case,作者名则是用片假名拼写的Samuel X。“粉墨”书店正好位于美军基地附近,那书或许是被手头拮据的美国大兵卖了换钱的吧,总之,书名和作者从未耳闻。我询问了经营旧书店的好友山内铳儿,他是伦敦堂的店主(也是京极堂那位中禅寺秋彦的友人 ①),熟知西洋书籍(尤其侦探小说),却也不知该书来历。
  我赶紧拜读,书中内容丝毫不逊外观,奇妙怪异得紧。故事主人公是个美国人,大致讲他造访日本,解决了三起离奇案件。虽算推理小说,其内容——也就是作品中的世界——同样让人困惑。
  具体而言,这部小说正如其名,是以现代日本为舞台,然而书中呈现的世界却同你我所知的现代日本相去甚远。The Japan Murder Case书中的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的人力车和现代化汽车你来我往;电脑早已普及,街头巷尾却满是留着发髻的武士。更有甚者,如同江户时代吉原 ②的游郭,竟然堂而皇之地挂牌营业。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书中对日本的描写充斥着诸多误解和夸张。
  该书似乎出自美国人之手,看来作者本人并未亲临日本,多半是依托失实的资料和想象进行创作的吧。
  我并不因此恼火,反倒被小说中别具一格的幻想世界深深吸引。相较于经过周密调查写就的关于日本的小说,此书更得我心。
  再者,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书里虽然充斥着对日本的扭曲见解,却不时蹦出让我大为惊叹的宏论,也有对业已遗失的日本精神的重新认识。并且从结果而言,作者心目中失实的日本形象,可以说为侦探小说展示了全新的可能性,启发极大,进而让我产生了应当将其翻译引进的想法。
  我费尽周折,终于和居于美国的作者取得了联系,并向他提出将The Japan Murder Case引进日本国内翻译出版的意愿。然而早已封笔、几乎过着隐士生活的Samuel X对此并无兴趣,只回以冷冷数言表示拒绝。
  我自不甘放弃,接连写信进行交涉,终于获准翻译引进。不过对方附有条件,要求不得对外公布Samuel X之名,而是归在我名下代为出版。
  由此,《日本杀人事件》冠以山口雅也著作的名义,得以问世。
  《日本杀人事件》幸得广泛好评,并于发表次年荣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大奖。
  如此一来,对续集的呼声自然顺理成章。不知有多少熟人或读者向我问起,东京茶梦的下一轮冒险何时能够成书?然而此书本非我之所作,断不可擅自狗尾读貂。如是种种,我只得再次同Samuel X联络。
  这一回,Samuel X同样兴致缺缺,只说自己著书唯有一本,并无后续。我当然不会信以为真就此断念。我随即指出,在《日本杀人事件》末尾,写有茶梦决心留居日本从事私家侦探一幕,既然如此,必当存有后续,并恳求倘若著有续作,或是未成书之原稿,可否借予在下拜读。
  如此数轮书信往返交涉,Samuel X终于再次被说服。某日,我打开收到的小包裹,里面正躺着一叠机打原稿,并附有Samuel X的回信。
  信中内容照样冷淡简短——
  真服了你的热情,我确实存着没发表的手记,就取其中两篇给你吧。
  ——仅此一言。前次也是如此,Samuel X并不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小说(Novel)”,而唤之“手记(Memorandum)”,就似他曾亲历日本,遂有该作。虽然,如他所述的日本并不存在,我却也不再多言,省得坏了对方心情,徒添麻烦。
  总而言之,我阅读了送来的机打原稿,认为其同样具备翻译发表的价值。尤其第二篇《实相之船》,古今东西,它同我至今读阅的一切侦探小说大相径庭,实属异质之作。
  我立刻写信同Samuel X展开交涉,又是好一番顽强游说,终于取得翻译出版的许可。不过对方同样附有条件,要求不得出现原作者之名,而是作为我的个人著书公之于世。
  ——综上所述,这便是《续•日本杀人事件》终于得以问世的原委。
  照例,为了保存本作的独特世界观,故事中对日本相关描述的失实之处,并未加以订正。
  ——以上原委,特此向各位读者说明。
  ——山口雅也 于观音市草庵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