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娜拉风暴:易卜生与社会问题剧
  话剧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独立女性职业演员。在戏剧如日中天的时代里,女子独立谋职的比重又大大提高。20世纪30年代,一批年轻女子来到上海,希望当话剧演员赚取工资,获得生存的独立和社会的认可,这其中就包括因婚姻不如意而从山东老家出走上海的蓝苹。
  1935年,初来乍到的蓝苹还是剧团里的小演员,在几个戏里出演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获取低廉的收入,从来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但是蓝苹的好机会最后还是到来了。从这一年的元旦起,磨风艺社在南京陶陶大戏院演出当时风头正健的《玩偶之家》,一连三天,场场爆满。主演王苹本是一所小学的教员,演戏是她的客串经历。但学校当局却以她“抛头露面,有伤风化”为名,开除了她的公职。这引起了社会强烈的不满,经抗议迫使学校收回成命。这就是所谓的“娜拉事件”。
  针对“娜拉事件”,国民党文化官员陈立夫、潘公展在开办不久的上海剧院演出了张道藩所写的《摩登夫人》。这是一出蹩脚的鼓吹妇女应该回归厨房,服务家庭的作品,与《玩偶之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众看了之后都感到极为无聊。
  “娜拉事件”后,虽然王苹重返校园,但社会上依然有一股保守和顽强的势力,激烈反对像《玩偶之家》和《人民公敌》这样的剧目再上演,并对剧团肆意进行诋毁。为了清除对自己的污蔑,更是为了对抗当局对于《玩偶之家》“有伤风化”的不实指控,上海戏剧协社重建演员班底,拟将《玩偶之家》进行大型公演。
  但是《玩偶之家》在选角色的时候,又颇费了一番周折。男主角由社里最好的演员赵丹出演,但是女主角娜拉是一个心理层次很丰富的女人,她最后行为激烈,迥异于大多数的东方女性,要找一个能与娜拉神似的女演员不容易。再加上上一个“娜拉”王苹因出演而惹上麻烦,很多演员对于再演娜拉望而却步,应该找谁来演这个女性才最合适呢?导演张泯在一时间找不到适当人选。
  最后他突然想到了新到剧社不久的蓝苹。蓝苹虽然是个小演员,舞台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在她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逆反、激烈的性格。生活中的蓝苹,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一股叛逆的气息,从某种角度来讲,她是活生生的娜拉。张泯最终拍板,定下由蓝苹来演娜拉。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即便是在今天,一个导演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让一个新人在一部大戏中挑大梁,也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事后证明,张泯当时的决定极为正确。
  而蓝苹闻讯后则是又惊又喜。从她过去的经历来看,她的出演是最本色的演出,生活中的她和娜拉有部分相似的经历。当年在夫家生活的时候,婆婆因为她不善于做家务而谴责、排斥她,丈夫又因为她不肯生育而和她产生激烈矛盾。一想到从前的经历,舞台上的蓝苹把全部怨愤都倾泄出来,一大段娜拉的台词毫无停顿、节奏感十足地脱口而出,其间夹杂着自己多年来在夫家生活的委屈、难堪和最后的抗争等种种情绪。在娜拉要出走的那一部分,她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恰如其分,有如当年自己决心离家,坚持独立的那一刻。
  当台上的娜拉“啪”的一声把门带上,离开自私的丈夫海尔茂,台下的人们在深受感染的同时,也记住了蓝苹这个名字。从此,蓝苹成为了上海滩的一颗新星,蓝苹版的《玩偶之家》被视为无人可出其右的绝版佳作。
  这是蓝苹初次在上海滩崭露头角,日后她在《我与娜拉》一文中写道:“无形中娜拉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热烈地崇拜着她。”在江青的后半生,她一直为自己1935年的一夜蹿红感到骄傲。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在接受一个西方记者的采访时还非常激动地说:“我21岁演娜拉时我就红了。”
  公元1935年,即民国二十四年,被称为中国的“娜拉年”,是话剧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由于“解放”和“自由”的口号越喊越响,女子独立的风气日益高涨,女性戏剧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