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子夜刚过,哈尔西就到达了离贝纳迪诺海峡不远的地方,他发现栗田的中路舰队已经通过海峡撤了出去,又回到锡布延海。
  第3舰队的快速战列舰在两路主要敌人舰队之间向北行驶了300海里,又回头向南行驶了300海里,却没有遇上任何一路敌方舰队。至此,莱特湾海战结束了。
  莱特岛上日军惨败的报告这时也传到山下奉文的耳朵里。12月初,哈尔西在麦克阿瑟面前保证说,美军将在年底前登上吕宋岛,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
  战前,哈尔西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对吕宋岛上的机场进行轰炸,一举将日军几乎全部的空中力量摧毁在地面上。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哈尔西进展顺利之时,一股强台风突然出现在菲律宾海湾,毫无防备的哈尔西舰队在这次强台风袭击过程中,有3艘没有海水压舱的驱逐舰倾覆沉没,7艘战舰受重创,约180多架飞机被台风抛入海中,千余名官兵葬身海底。这场台风给哈尔西带来了致命的一击,并使他丢掉了进攻吕宋岛的机会。
  山下奉文得知后大大高兴了一场。但是,美军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了进攻吕宋岛的能力。只是将进攻吕宋岛的部队改成了克鲁格将军指挥的主力部队,即第6集团的第1军和第14军。这支部队共有约28万人,各种舰艇在1000艘以上。部队不断地向这里集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了。
  12月15日,进攻吕宋岛战役在民都洛岛拉开战幕,美军要使这里同莱特岛一起成为进攻吕宋岛的基地。
  进攻的部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顺利地占领了所有的目标,而岛上的500名守军则望风而逃,躲到山里不敢出来,经过了几天的准备后,麦克阿瑟日思夜想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45年1月9日,西南太平洋舰队在林加延湾进攻吕宋岛,3年前日军就是在这里登陆的。这批远征军基本上是进攻莱特岛的原班人马:第6集团军、第7舰队,加上第3两栖作战部队。战役开始,进攻部队首先遇到了日军自杀飞机的重创,它们击伤了43艘盟军舰船,其中18艘操作严重失灵,5艘沉没。有1艘巡洋舰遭到5架飞机的炮击。“神风”攻击队炸死738名盟军官兵,炸伤将近1400人。
  在以后的地面战斗中,日军为天皇效忠的精神仍很强烈。随着美军的前进,日军的狙击也越来越猛烈,他们凭借着洞穴、山洞和埋入地下的坦克负隅顽抗。“没有一个人投降”,麦克阿瑟后来写道,“每一个日本兵都战斗到死。”美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20多天的激烈战斗,才前进到距马尼拉郊区20余公里的卡隆比特。为了尽快拿下马尼拉,美军调来了最精锐的部队——骑1师和第5师。
  2月1日,在麦克阿瑟的亲自指挥下,美军向马尼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军则凭借着坚固的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一排排的美军倒下去了,又一排排的美军冲了上来,他们就像是下山的猛虎,跃过战友的尸体继续前进。山下奉文此时就像是一只急红了眼的疯狗,疯狂地叫嚣着:“宁可把这座东方珍珠橄榄般美丽的城市毁灭在炮火之中,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能轻易地让给美国人。”然而他毕竟不是麦克阿瑟的对手了,在死守马尼拉不成的情况下,只好率领着他的残部退缩到山区继续顽抗。现在打在他头上的已不仅是麦克阿瑟的铁拳了,还有滂沱的大雨、泛滥的流行病和游击队的袭扰,更为严重的是后勤供应已经完全断绝了。
  在以后吕宋岛平原地区进行的常规战斗中,美军利用近距离空中支援、装甲兵、炮兵和步兵进攻,打垮了日军。但在山地作战时,美军第6集团军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帮助下,才使战斗趋于平衡。然而在马尼拉战斗中,虽然山下奉文将军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的城市,但是大约2万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后勤部队拒不服从命令,与美军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展开了巷战。3个美军师用了1个月的时间,牺牲了1100人才拿下这座城市,所有的日本守军都死在碎石瓦砾之中,马尼拉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有10万菲律宾人在战斗中丧生,许多人是被日军屠杀的。马尼拉战役中的日本武装力量按西方标准已被打败,但是他们仍不放过杀害美国人和菲律宾平民的每一次机会,他们死抱着一线希望,认为他们的凶残暴行可以使敌人陷入恐慌。
  就在这样重重的困难面前,山下奉文仍然率领他的残部在顽抗着,直到1945年8月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才不得不放下武器。就是这样,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日军军官以投降为耻,不执行天皇命令,剖腹自杀或割颈自刎。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战斗,双方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以麦克阿瑟战胜了冤家对头而告终。
  正当马尼拉落入美军手中时,西南太平洋舰队也在巴拉望登陆。接着,他们攻克了棉兰老岛。到4月中旬,巴比将军的第7两栖部队对菲律宾中部、南部发动了38次进攻。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让皇家海军支援麦克阿瑟将军和澳大利亚军队重新占领婆罗洲。5~6月间,巴比的第7两栖部队派兵,大部分是澳大利亚人,在打拉根、文莱和巴厘巴板登陆。像在菲律宾中部一样,登陆部队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但进攻石油丰富的港城巴厘巴板是整个战争中西南太平洋部队遇到的最难对付的海岸防御;海军对该城进行了16天的炮击,第7舰队对沿岸工事发射38万发炮弹和7300枚火箭后,进攻军队才登上了海滩,人员无一伤亡。
  随后美军又攻下了硫磺和冲绳两岛,不过这两个战役损失很重。
  经过将近1个月,而不是预计4天的残酷战斗和互相残杀后,硫磺岛才被占领。“神风”飞机击毁了支援舰队中不少艘战舰,“萨拉托加”号航母丧失了战斗力,护航航空母舰“俾斯麦海”号沉没。进攻部队的伤亡人数超过了岛上守敌的伤亡人数。
  美军登陆部队和海上舰队共有1.9万人受伤,将近7000人阵亡或因伤重致死。冲绳战役是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海战。34艘美国舰艇被击沉,368艘被击伤,许多已无法修理。4900人阵亡。在注册的4824名伤员中,许多人其实是被“神风”飞机的炮击引起燃烧的汽油严重烧伤的。
  战争进行到这时,那些从未离开过战场的高级指挥官已经无法忍受极度的紧张和疲惫。到了5月底,尼米兹上将终于派出他的第二套班子登场。哈尔西、麦凯思和希尔换下了第一套班子的斯普鲁恩斯、米切尔和特纳。
  6月21日,美军宣布冲绳已被攻克。第二天,守军牛岛满将军承认战败而自杀。美第10集团军有7613人阵亡,3.18万人负伤。
  就这样,日本最后两个海外前哨基地硫磺、冲绳,也落入美国人手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对日宣战,结束了中国长期在世界东方孤军奋战的局面。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为适应这一变化,中日双方调整了各自的战略方针,美英也制定了新的对华战略:珍珠港事件的当天下午,蒋介石分别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高思、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和各国使馆武官,声明中国军队已准备对中国香港、越南、缅甸采取行动,配合各国友军作战。
  12月9日19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文告,正式对日宣战。12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建议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协调各国作战。
  12月16日,罗斯福电复蒋介石,请他最迟于12月17日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并希望产生一种联合机构,以便指挥各盟邦共同作战。12月23日,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英、美3国代表。经长时间的讨论,会议终于达成协议,将美国代表勃兰特提出的草案修改为《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向罗斯福总统报告。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发表了有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共同制订的《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相约: “加盟诸国,应各尽其兵力的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这同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向美、英、苏所提建议书的内容一致。宣言先由中国和美、英、苏4国签署,其余22国按国名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中国经过长期单独抗战之后,已赢得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迅速做出反应。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应该继续过去5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自己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两国政府首脑和高级军事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讨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全球战略,会议确定德国仍是主要敌人,欧洲应是主要战场,决定仍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但“先欧后亚”并不是“保欧弃亚”,中国在美英的全球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主要作用。而且可以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军事力量,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被牵制在中国战场。当时,日本陆军兵力分布情况是:日本本土4个师,朝鲜、中国东北15个师,太平洋战场10个师,中国关内21个师、20个旅和1个骑兵集团。因此,中国战场是使美英集中力量打击德国和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
  美英总战略设想在远东建立一条阻止日本进一步扩张的防线。这条防线一端在澳大利亚,另一端在印度和缅甸。它计划首先从防线中部不断加强对侵华日军的空袭,而后从滇缅公路得到补给的中国军队在美军航空兵协助下将日军逐出中国。与此同时,以英国和荷兰为主的联合海军部队防守澳大利亚、缅甸、印度和锡兰港口,使其保持畅通。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中国的联合部队在美国航空兵的支援下负责地面防御。整个作战行动由美英荷澳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部指挥。
  为把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盟国的军事行动结合起来,1941年12月29日,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建议在中国成立一个盟军作战行动司令部。罗斯福接受了这一建议,在征得丘吉尔同意后,于31日致电蒋介石,提议成立包括泰国和越南在内的中国战区,由蒋介石出任统帅,并成立盟军联合参谋部。两天后,蒋介石复电表示同意,并要求美国派军官赴华参加联合参谋部。美国决定任命史迪威中将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协助蒋介石指挥中国战区的盟军。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在1942年1月19日致函中国驻美代表宋子文,具体说明史迪威的权限。其中包括:监管所有美国对华军事援助事宜;在蒋介石统辖下,指挥所有在华的美国军队以及蒋介石拨给指挥的中国军队;代表美国参加在华的一切国际军事会议;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改善、维持并控制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2月2日,马歇尔代陆军部拟定的指示为史迪威规定的使命是:“改善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进行战争,帮助提高中国陆军的战斗能力。”史汀生曾指出:中印缅战区虽处在第三位,但就其战略和政治意义而言,这一地区是极其重要的……它持续不断地提供异常低廉的代价取得的惊人的军事和政治胜利的可能性,它能够迫使日本入侵者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美英中操办这些大事的同时,日本方面已在中国战区的缅甸方向发起了攻势。
  1942年1月4日,日军第55师突破泰缅边境,于19日占领缅南战略要地上瓦,夺取了丹那沙林地区的3个主要机场,阻断了英军从缅对马来西亚的支援,并获取了空袭仰光的基地。1月20日,日军第55师主力突破泰缅边境守军的防御,于23日占领高加力,并向毛淡棉方向发起进攻。
  此时,日军大本营鉴于马来西亚作战进展顺利,遂决定实施缅甸作战。1月22日,日军大本营命令“南方军总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攻占缅甸要域”。
  1月31日,日军第55师主力攻占毛淡棉,第33师于2月4日攻占萨尔温江东岸的拔安。英印第17师退守萨尔温江西岸及米邻地区。2月8日,日军第55师强渡萨尔温江,突破仰光以东第一道天然屏障。
  2月17日,日军第15集团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在毛谈棉决定,以攻占仰光为目的,先向锡唐河畔前进。命令第33师和第55师于20日通过比里河一线,一面消灭正面之敌,一面向锡唐河挺进,并准备以后的进攻。据此,日军第33师和第55师两路并进,于20日渡过比里河,全力围攻米邻,迫使英印第17师于22日向锡唐河后撤。当他们抵达河岸时,发现桥梁已被日方守桥部队炸毁,以致英印第17师陷入绝境,遭到日军追击部队的重创,仅有师长及3300余人逃回东吁。
  2月16日,丘吉尔在给缅甸总督的电报中指出:“我认为,缅甸及同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英国仍将救援缅甸的希望寄托于英联邦成员澳大利亚身上。丘吉尔甚至罗斯福都曾吁请澳大利亚将正从中东返回澳大利亚途中的澳军改调增援仰光,但均遭拒绝。
  3月4日,日军第55师击溃英军第7装甲旅的抵抗,突破仰光以东最后一条防线勃固河,于7日占领仰光东北100公里的佛都勃固。开战仅仅两月,英军未做重大抵抗即濒于崩溃,缅甸战局危殆。直到日军轻取毛淡棉等地,进逼仰光,英国当局才慌了手脚。急忙派人于2月3日匆匆赶到腊戍。
  8日上午,日军第33师几乎兵不血刃就进占了仰光。仰光的失守,标志着缅甸防御战第一阶段的结束。
  日军占领仰光后,不待其后续增援部队到达,即开始分路向北的作战行动,西路第33师由仰光地区沿伊洛瓦底江向仁安羌进攻;中路第55师由勃固地区出发,向东吁进攻,然后向曼德勒发展;随后又命令即将在仰光登陆的第56、第18师在东吁附近集结,以第56师向东路进攻,经莫契、垒固、东枝、雷列姆,直插腊戍,第18师加入中路主攻方向,进攻曼德勒。
  正当日军分路北进时,罗斯福将攻缅计划交给了蒋介石的外交部长中国驻美代表宋子文。按照这个计划,史迪威起程抵缅对中国远征军准备进攻的路线、方向和作战目标进行了视察。随后,中国远征军立即赶到缅甸前线,以第5军担任日军主攻方向的曼德勒正面作战,以第6军担任东路莫契、雷列姆方向作战;第66军集结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待机。西路伊洛瓦底江沿岸作战,由英缅军担任。
  担任曼德勒正面方向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决心以先遣第200师在东吁及其以南地区,阻敌前进,掩护军主力于彬文那附近集结,准备与右翼英缅军协力实施会战,击破当面之敌后,收复南缅甸。会战于3月8日开始,与数倍于己且拥有强大空中支援的日军血战12天,然后主动地有秩序地安全转移,不仅粉碎了日军企图在东吁聚歼中国远征军主力的计划,而且重创日军第55师,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在战斗中被击毙的日军横田大佐在其生前的日记中惊呼:“东吁之役,是我皇军入缅以来所遭逢的唯一大激战。”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