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伟忠的倡导下,全族共同祭祖仪式得以恢复。祭祖分两个程序,早晨各自祭祀近亲,上午中午依次分祭南高、大地、石湾子三处先祖,中午由伟忠安排聚餐,聚餐费用皆由伟忠一人承担。
2008年起每年的清明祭都撰有祭祖文,主题包括传扬祖先功德及家族文化,倡导敬祖孝亲。祭祖仪式由本族男性年龄最长者主持。贡品增加了鲜花。祭祖仪式之后,伟忠招待全族聚餐。
附:二○○九年清明节《祭祖文》(撰稿增超)
公元二○○九年四月四日,岁在乙丑,节届清明,春意融融,万象更新。吕氏儿女,会聚佳处,扫墓立碑,焚香叩拜,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敬,继往开来,泽被子孙。恭祭我祖先,举行奠礼。
孔子《论语》之中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句。它的意思是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一向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见我华夏子孙对祖先的孝敬和尊重不容置疑。今我吕氏一族虔心祭祖,躬身叩祭于列祖列宗,顿首泣血,顶礼膜拜。缅怀先祖。
回溯我吕氏宗族,时代变迁,风云变幻,颠沛流离,历尽沧桑,自强不息,繁衍广袤,由点到面,蔓延扩展,定居贫地司马台。在杂草丛生,渺无人烟,战天斗地,宵旺辛勤,不遗余力,垦荒种粮,谋取生涯。烟火如云,远笼万庄。
而今我吕氏一族已不断发展壮大,家族昌盛,人丁兴旺。在各行各业都有中坚人物,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了我吕氏族人的一份力量。这既是作为国人的责任,同时也是我族之荣耀。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我泱泱中华已再次崛起。祖国的繁荣昌盛已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在这历史时刻,我吕氏族人要涌现出更多有识、有为之士。为家族争光,为国家效力。
在此重申四点希望:
第一,望我氏族人员,就家庭而言,要尊老爱幼,任劳任怨,身体力行,体贴谅解,夫妻恩爱,忠贞不渝。
第二,望我氏族人员,就教育子女而言,要从小立大志,树立伟大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掌握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博知识,又有扎实功力的专业特长,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宏伟目标,一代强于一代,一代超越一代,成为家庭的荣耀、宗族的精英、社会的栋梁。
第三,望我氏族人员,就为人处事而言,要待人以诚,助人为乐,处事沉稳,不卑不亢,体现君子风度。
第四,望我氏族人员,就宗族内部关系而言,要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同舟共济,扶危济贫,谋求健康发展,共同富裕。
上述四点望大家用心体会,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现我等聚首于此,特备香火、纸课、佳肴、果品等供奉列祖列宗,以表虔诚祭奠。
谨此伏维尚飨。
公元二○○九年四月四日(农历三月初九)
二○一三年清明节《祭祖文》(撰稿增超)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以扫墓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将清明景象刻画得如此形象。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传统和情感的民族,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得以在我们每一代中华儿女中传承。怀念和铭记祖辈的点点滴滴,以积极与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癸巳年清明,吕氏族人团聚在此扫墓立碑,焚香叩拜,祭祀我们的先人。实际上,每年的清明节可以说是我们吕氏族人大范围聚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带着同样的心情踏上了颠簸的山路,去延续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祖先敬仰缅怀的习俗。家族里的长辈主持着祭祀的仪式,过后张罗饭食住宿。如此庞大,并且团结在一起的大家族式活动,在司马台、密云,甚至是全北京都是屈指可数的。我们祖墓也是在全体吕氏成员的艰辛努力下,迁移到这样一个上风上水的宝地。我们有人数众多的族人,我们有清晰完整的家谱。撰写我吕氏一族上下百年的家族史也即将问世。这等等的一切都是我们全体吕氏儿女骄傲自豪的根源。为此,我们作为后来人更应该将这种家族文化传承下去,家里人总是说这样的一句话“一笔写不出两个吕字”。是的,站在祖宗墓碑前的每一位,都与吕字有无法割舍的血的关联,我们只有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将我们的家族文化传承下去。一代强于一代,一代超越一代,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印在家族史上。汇聚我们全族的力量去开创我们吕氏辉煌的未来。
今天的团聚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短暂的相聚就要分别,故土常是回不去的家,相隔千山万水,也是咫尺天涯。外面的世界繁华而又喧闹,我们在外努力打拼常常只为在社会中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实故土才是我们内心真正的归宿。故土是我们的根,有根才会有所生长,才会枝繁叶茂。无论身在哪里,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贫穷富有。请记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始终有一个共同的根。
吕氏全族伏维尚飨。
公元二○一三年四月四日(癸巳年二月二十四)
经伟忠提议,从2008年起,吕氏家族将清明节作为全体族人相互交流的平台,从此,春节拜年不再是吕氏家族聚会交流的唯一平台。
2011年清明节,吕氏家族获得新墓地,祖坟迁移与祭奠仪式同时举行,在伟忠等的主持下举办了司马台吕氏家族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祭奠仪式。
吕氏家族,除了春节祭、清明祭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之外,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鬼节,还有十月初一寒衣节,也和其他家族一样,都有祭祀祖先的习惯。祭祀方式一般都是焚香烧纸,叩头,也有上贡品的,比如水果、烟酒、豆腐、猪肉之类。这两个祭祀日都是以各家各户为单位,不会集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