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王寿从山阴的达奚迁徙至余姚定居,自此,其后世也都成了余姚人。王寿的第五代孙王纲,在明史的《忠义传》中就有相关记载:王纲,字性常,文武双修,善于识鉴人物,与诚意伯刘基①交往甚为亲密。
  王纲曾经对刘基说:“你是个有抱负的人,而老夫我呢,只耽爱隐居山林之乐,祖祖辈辈都不愿为官场所累。”于是刘基对王纲刮目相看,不久便向明太祖朱元璋举荐。明洪武四年(1371),王纲以文才被招到京师,这时他已经是72岁的高龄,明眸皓齿,犹若壮年。太祖见王纲一派仙风道骨,极为惊叹,并向他求教治世之道。
  不久后,王纲官拜兵部郎中。当时正赶上南方的潮州地区爆发农民起义,朝廷便委任王纲为广东省参议,命其督管军粮。王纲曾对身边的人说:“我是用身家性命来为国家效力的。”写下诀别信后,王纲奔赴广东。
  王纲带着儿子王彦达同行,两人骑马赶赴潮州治理流寇骚乱。就在父子二人将要抵达增城的时候,不料被贼匪头子曹真所抓获。曹真便以巨额的金银财宝利诱王纲当众强盗的军师,王纲言辞呵斥:“你们想干什么?现在皇上已经昭告天下,坚决铲除地方叛乱。你们应当洗心革面,改作良民,共享太平盛世。否则,就是自寻死路,迟早被朝廷诛灭。”
  曹真大怒,立刻将其杀害。
  王纲的儿子王彦达这年才16岁,边哭边骂道:“你们这帮匪徒,也把我一起杀了吧!”
  曹真见状思量道:人们常说,父忠子孝,父子一并杀害恐有不祥,便释放了王彦达。王彦达用羊革裹着父亲的尸身,将他葬在禾山。
  过了几年,御史郭纯将王纲横死之事上报朝廷。皇帝听后大为震惊,下诏在增城为王纲建造庙堂,以褒扬他的忠烈。
  王纲是王阳明先生的五代祖先。本来王彦达凭借父亲的忠义之举,也可谋得一官半职,事实上,朝廷也有此意。但是自从目睹了父亲的惨死后,王彦达对做官之事再无兴趣。王彦达不应征召,一生粗衣恶食,归隐不仕,号称秘湖渔隐。
  高洁超脱
  王彦达膝下有一子,名叫王与准。王与准天资聪颖,对《礼》《易》二经的研究造诣很深,他曾著有《易微》,全篇洋洋数千言,为当时人所称道。永乐年间,朝廷下令遍访遗贤高士,打算启用王与准为官。王与准得知后立即逃入深山老林,坚决不肯踏上仕途一步,自号遁石翁,终老逍遥一生。
  王阳明的曾祖父王世杰,此人也是无欲寡求,淡泊名利,自称槐里子。王世杰因通晓明经,任教于太学,一直到其去世。
  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字天叙,自号竹轩公。后人曾经为竹轩公王伦著书立传,将他与晋代的陶渊明、宋代的林和靖等有隐逸志向的文人雅士放在一起,褒誉其高洁的品格,称赞其“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实在是不同凡响。
  竹轩公王伦迄今留下的遗作有《竹轩稿》《江湖杂稿》等,为世人所爱读。竹轩公曾官拜翰林院修撰。因王阳明祖上的忠义事迹,后两代子孙皆被朝廷授任为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等官职。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