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大凡历史上风流伟大、功业彪炳千古的人物,往往自孩童时代就开始引人注目。事实上,这一点却经常为普通大众所忽略,对于这方面的记载自然也就少之又少。而一旦有一天此人飞黄腾达,对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人们才会开始关注造就其成长的时代土壤。
  幼年是一个人一生成长最为重要的阶段。大凡那些帝王将相和伟大人物,其幼时的资质、少年时期的言行举止,都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但是,要详细地考察清楚这些帝王将相、伟大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不凡事迹,且做到毫无偏差,实在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对于王阳明先生,要获悉他的幼时经历自然也是如此。坊间流传的不少事迹,自然不乏后人的牵强附会及夸张之传。同样,要判断其真伪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本章节择取笔者认为是正确的内容,对王阳明先生的幼学时代展开叙述。
  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明宪宗在位时期,王阳明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但凡伟大人物的诞生总有种种奇谭流传后世。至于王阳明幼时获得神僧点化,被相术士所评判的传说,自然是后人看到其事业辉煌,为了向后世夸赞而胡乱杜撰的事情。
  王阳明先生因此比一般的伟人还伟大多倍,最终得以扬威名于世间。
  逸话
  传说王阳明出生的时候,太夫人郑氏已经怀有身孕十四个月。这一日,王家祖母岑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队身着绯衣的天神腰佩美玉,从云中飘逸而来,吹奏着乐曲,敲打着鼓点,气象万千,十分曼妙。神人们从空袅袅而降,把怀里的一个婴儿递交给岑氏。老太太在梦里一惊,于是马上醒转过来。就在这时候,忽闻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王阳明就这样带着神幻色彩诞生了。
  王阳明的祖父竹轩公王伦闻知此事,感到十分惊异,于是便给孙子取名为“云”。不仅如此,事情不久便不胫而走,众紧邻相亲都引以为奇观。到了后来,大家甚至还将王阳明出生的房子称作“瑞云楼”。
  王阳明到了5岁的时候,仍然不会说话,家里人都暗暗着急。一日他与一群孩子在门外戏耍玩闹,正好有一高僧路过,他看见了王阳明,便叹了一口气,说:“好个孩儿,可惜被道破。”
  竹轩公王伦一旁听闻,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他连忙给孙子改了个名字,为王守仁。几乎是与此同时,接连五年都不能开口的王阳明立刻会说话了。
  祖母的梦和祖父的改名故事,的确多少有些近乎怪谭。但在某种程度上,其与王阳明所受到的幼时教养,也是一种暗合。
  越中文化
  吴越地方在古时候是荒蛮偏僻之地。到了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在这里交战多年,几度盛衰兴亡的历史为世人所共知。然而吴越的文运至此尚未正式开启。
  吴越地方气候温暖宜人,五谷丰稔,既有“陂池灌溉之利”,又有“丝布鱼监之饶”,其西北诸州的情况自然远不能超过它。
  倘若越中地方文运开启,其进步更将是一日千里。不过,这样的隆兴一直到了东晋才姗姗到来。到了唐朝,更是繁荣昌盛几近顶峰。到了南宋时期,此地已经是人多地少,甚至都有些人满为患了。勤劳好强的人们在此繁衍生息,繁荣兴旺的文化也得以代代相传。
  地方生活的影响
  叙述至此可以想象得到,吴越地方为人称道的秀美山水和名胜古迹,引得世间文人骚客驻足流连自然是不会少的。王阳明出生在这里,受到吴越文化的感化自然不会少于一般普通人。且不说祖上的遗风早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潜移默化,王阳明天性豪迈阔达,势必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这点绝非偶然。
  古文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如孟子昔日云:“居移气,养移体。”此话不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优越的生活条件同样可以改变人的体质。正所谓是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也不断发生变化。任何进化论者不论如何探索生活进化的规律,都逃避不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此处谈论其故土生活的影响之大,并不是信口开河、胡乱一说的。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万物,那是因为人会追求自由的意志,并采取行动,遵循外部的生存环境,从而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其实这也是对起初叙述的印证。
  当一个人遇到外围条件变化的时候,他不仅在形体上,且在精神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倘若史学家们都能秉承这一法则,来整理伟人们的事迹,探索其本源,并将其地方生活的经历参考进去,继而斟酌考虑,必然会有大的斩获。
  众所周知,中国的陆地幅员辽阔,南方与北方的地理气候差异极大。北方气候残酷寒冷、蚀骨穿心,屡遭缺水等诸多自然灾害困扰。群山峭壁巍峨高耸,浊水汪洋四处流淌,佳卉良草较为少见,珍禽异兽更是难觅踪迹。所以北方人自古就有隐忍自律的品性,其文化就多显淳朴笃实之貌。实际上,北方好多人都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疲于奔命,深思远虑和远见卓识自然无暇顾及。
  与这些形成对比,中国的南方地方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天空晴朗,江河清澈见底,空气新鲜,山水秀丽美好,花鸟虫鱼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大诗人杜牧曾对这一景象作诗《汉江》一首,讴歌汉江的风景宜人:
  溶溶漾漾白鸥飞,
  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
  夕阳常送钓船归。
  诗中体现了大诗人艳羡安逸,性情风流放荡,不囿于规则掣肘,超然物外的情怀。就像上诗所写的那样,北方人在天性方面,易对浮华之事大肆追求,而南方人得益于天赐之丰饶万物,有着充足的物质财富,其精神世界也十分丰富。中国六朝时代绮靡繁冗的文学表现形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
  越中及南方一带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之一,虚无玄远的老庄思想在此大行其道,甚至达到了鼎盛。
  后世居住江左的晋代人皈依老庄教谕者数量众多,这点也绝非偶然。王阳明深受南方文化的影响,有着恬淡静退的价值观倾向。在他一生中,很多进退维艰的时候,他都能选择脱离凡尘俗世、归隐于山林壁洞,就是其明证。且不说王阳明耽爱佛教和道教,从其厌世思想也可窥见端倪。
  朝廷风云机变,王阳明遭到朝廷奸佞的跋扈陷害,后被贬黜至地方。面对盗贼蜂拥出现,且国运日渐衰落,厌世的念头在王阳明心中逐日增长。这些在王阳明的言行举止中也能屡次看到。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