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创业是人干的事儿吗?

 

  
  有个词叫人事,先有人,后成事。
  刘备赤膊起家,先找关张,再觅孔明,从无到有一夜神话。袁绍守着偌大家业,有一田丰而不能用,半壁江山也被败光。刘邦先得萧何韩信张良,后有垓下之胜。而项羽也一如袁绍,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天下诸侯纷纷离心。水泊梁山在白衣秀才王伦的手上,有人才而不敢用、不会用,惨淡度日。等到了及时雨宋江的手上,则聚义厅召集了108好汉,终究成了气候。
  历史早就告诉我们,有人相助的,成功了。而没有人相助的,不管其他条件再好,都败了。
  历史如此,创业也是如此。不懂这个道理,创业也就绝不会成功。
  P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大三的时候,受到了创业大潮的鼓舞,和朋友一起创业。P有着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学校的创业项目,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资金在校内开了一家名为“骑楼”的咖啡馆,手底下带着几十个同学,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但是那毕竟不是真正的实战创业,盈利归学校,亏损也归学校,P至多算一个免费劳动力,为学校经营。同时,学校还美其名曰“锻炼学生能力”。愤愤不平之下,P决定自己单干,真正地来创自己的事业。
  他决定搞电商,有点类似一号店的模式。P是一个缜密而又细致的人,早在创业之初,他就制定了各项策划、计划与预案,几乎涵盖与设想到了其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曾经给我看过他事先准备的材料,从可行性报告到市场分析,从项目立项书到具体的实施计划和进度表,从紧急预案到备用计划,一切材料应有尽有,能够想到的事情P都已经想到了。
  从纸面上看,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完美的创业计划,文字上的前途一片光明。按照他这样“算无遗策”的设计,包括我在内的各位朋友都认为他能够很踏实地实现他的目标。
  可是,两个月以后,他找到我,说自己干不下去了。我忙问及缘由,他说和几个一起创业的朋友闹翻了。他本来为他们新设立的公司制定了各种详细地规章制度,他原本有信心按照他的计划,一切都会很好的运转起来。可是问题出在具体的执行上。他的朋友认为大家一起创业氛围最重要,所以要随性一些,都对他的那些冷冰冰的制度规章不以为然,基本不予遵守或者打马虎眼。这样一来,慢慢地就生出了矛盾,直到现在这样让他心力交瘁。
  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认为守时是一个公司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所以他要求他的员工,也就是他一块创业的朋友们都要准时。如果通知8点开会,则不能8点5分到,要求大家之间相互督促。可是他的朋友都认为这些无所谓。他的合作者认为P这样做是端着,庙小妖风大,规矩太多。以小见大,这样类似的事情不计其数,P也就失去了在朋友中说话的权威性,计划的实行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差,直到今天干不下去。
  这就是一个因为人失败的创业例子。
  在我创立“天一碗”之初,为了买到便宜的厨房设备,走访了北京许多转让或者濒临倒闭的餐馆。其中有一些餐馆让我很奇怪,明明地段很好,哪怕是贴出了转让的告示,生意也依然不差。一问老板原因,超过70%都是因为和朋友合伙最后闹翻,没有办法再经营下去。
  这就是创业,这就是创业之中最大的问题。在一个创业过程中,创业的点子并不重要,你能够想到的,别人都能够想到。失败的创业者和成功的创业者之间唯一的区别的就是,同样的想法,成功了的人能够实现而失败的人实现不了。而一个点子的成功,在于高效的执行力,而高效的执行力,来源于高效的执行团队。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人”字。
  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一个富有执行力、团结的团队实在是太重要。
  有一位创业前辈的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受用无穷。当他说到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之时,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大公司的运转靠制度,小公司的运转靠人情。
  道理很简单。小公司,或者说创业公司的给人的待遇,通常是低于大公司甚至是低于市场同期同行业的待遇的,有才能的人或者周边的人愿意加入这个团体,无非是因为看好这个公司的潜力,看重这个公司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在这样一个报酬机制与市场脱节的环境里,权威与奖惩是无法维持公司的运转的,因为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让人离开一家前景不明的小地方。这对员工没有任何威慑力。
  一个总共6、7个人的公司,职责与岗位的分工本来就不明确,一个人往往要承担数项职责和任务,甚至员工还要当“救火队长”,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何时有问题就出现在何时。创业公司尤其是这样,因为它的人力成本要压到最低,这就意味着创业团队的一个人要当两个人甚至三个人适用。
  在这样一个报酬与劳动量的不对称的劳动环境里,要求人朝九晚五,上班打卡请假报告,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运行,则没有人会尽心办事。一个小公司出现人心不齐、人浮于事的情况,该公司离失败也就不远了。精神焕发与团结向上是一个草创公司最重要的制胜法宝,如果这样的公司一个人只能当半个人、三分之一个人来用的话,这样的业是创不成功的。
  2000年出头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刚刚发展。有一位我后来认识的老板在北京某区县创业搞房地产。当时,这里的市场还很混乱,没有秩序和规则,一切奉行的是丛林法则。黑社会、行贿受贿、幕后操作,在整个房地产市场里面比比皆是。当时,这个老板刚刚从大学毕业,与朋友合作开起了房地产公司。他记得他作为一个新人准备竞拍他的第一个地块时,另外一家公司的老总带着黑社会找到他,要他放弃这个地块。对方来了30多个人,他这里连着朋友员工更不过10来人,可就是这点人,硬是卯着胆子生生地把对方带来的人拦在了公司门口不让进来,只让对方老板一人上办公室谈判,最后这位前辈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个故事江湖气和传奇色彩都很浓。可是它也说明了,对一个弱小的创业企业而言,众志成城是多么的重要。创业企业会面对无数困难,没有人的相助与齐心,往往最后的结果都是夭折,而反之则往往会发展壮大。
  创业最重要的是激情。而激情最好的来源是氛围。如果一个创业的领导者不能为他周边的人提供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暖的氛围,那么他的合作者很难说会尽心。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实在是至理名言。在不影响大局的时候,宁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也不要太理想主义,百般苛求,希望任何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志与方向发展。这样实则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只会徒然伤害合作者的积极性。
  而学生创业做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教条主义与权威主义。我看到过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例子,第一个失败的原因是三分钟热度,第二个就是与一起创业的朋友之间无法相处。创业公司不需要权威,而学生很多时候会在理想主义的驱动下,苛求周围的人和事情,要求一切都尽善尽美。P的故事一个例子。我在开办“天一碗”的时候,很多服务员来自于农村,并不理解我的经营理念,有的时候我很着急,就会说一些重话,结果员工的积极性大受影响。后来我改变策略,不再反复说教,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做事情,身体力行把我希望达到的标准做给他们看,这样的方式很快为他们接受,“天一碗”的发展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做事先做人。有些人喜欢外企的氛围,理由是他不需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人事上,只需要做事即可,这样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殊不知,这样去做一个螺丝钉尚可,如果是去做一个领导者,无论中外,实则都离不开与人相处:要学习去宽容别人,要学会理解别人的想法,要学会倾听。道德经说和光同尘,虽然这个词在很多时候有一定的贬义,可是在有些时候,确实有他的道理。
  创业,创的这份业,需要从打地基开始,而这个坚实的基础,就是人。正如唱戏,搭台子是简单,可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吹拉弹唱一个班子。有了戏班子,哪儿的场都能跑,哪儿的台都能登。
  创业,是人的事儿,不是事儿的事儿。
  9.0禅录:
  种种执念之中,人对自我的执着最是难以破除。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想有所成功,跳出这个桎梏,宽容和包容他人,是题中应有之义。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