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社科心理 > 战争与和平的狂想-俄罗斯帝国 > 第 2 章 沙俄的诞生——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公国
第3节 罗斯的“凯撒”——伊凡四世的扩张与沙俄的统一
  节导语:15世纪后期,莫斯科民间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将成为“第三个罗马”。伊凡三世完成了祖先的遗志,建立了独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作为伊凡三世的继任者,瓦西里三世和伊凡四世殚精竭虑,终身为国,终于建立起庞大的沙皇俄国。而伊凡四世也因为雷厉风行的施政风格和暴戾恐怖的专制统治,被称为“雷帝伊凡”。
  戎马一生的瓦西里三世
  瓦西里三世在俄国历史上的定位,有些类似于康乾盛世中雍正皇帝的定位,夹在两位明君中间,实在难以出名,但是他也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有人这样调侃:或许瓦西里三世可以父亲伊凡三世和儿子伊凡四世: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你的爸爸不如我的爸爸。
  瓦西里三世在位期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在西线,莫斯科军队彻底击败立陶宛军队,立陶宛被迫求和,割让大片领土。在西线稳定后,瓦西里三世盯上了俄罗斯的藩属国——位于东部的喀山汗国。1506年,瓦西里三世发兵喀山汗国,但却出师不利,还和喀山汗国结下了恩怨。但皇天不负苦心人,在1524年的第二次东征后,喀山汗终于对瓦西里三世俯首称臣。1509年至1510年,瓦西里三世花了很大精力,最终把普斯科夫彻底并入莫斯科版图。在占领普斯科夫之后,1512年,瓦西里三世带领大军亲征斯摩棱斯克,企图一举拿下这个西部边疆上的重镇。期间,克里米亚人入侵莫斯科大公国,瓦西里三世把吞并俄罗斯诸公国作为头等大事,就是克里米亚人的入侵也没能使瓦西里三世从斯摩棱斯克前线撤兵。果然,瓦西里的专注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围困了斯摩棱斯克两年后,1514年,斯摩棱斯克守军举城出降。瓦西里三世效仿其父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时的做法,只委派了一位督军管理这座新接手的城市,就放心的撤军返回莫斯科。
  但是,瓦西里三世的大军前脚刚走,新占领的城池就被立陶宛策反,瓦西里三世只得班师回营,重新平叛。吃了督军制度大亏的瓦西里三世决定不再向这些城市派遣督军,而是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手段——移民。他下令将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等地居民大批迁往莫斯科等地居住,而将大批的原莫斯科领地上的居民被迁往这些新占领的土地。除此以外,他还把原有的行政区划打乱,重新划分,直接把这些地区划入莫斯科大公国的行政管辖。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俄罗斯最后一批半独立的封建公国也被并入莫斯科公国版图。莫斯科先后于1510年兼并普斯科夫;1513年兼并沃洛茨克;1521年兼并梁赞;1522年兼并诺夫哥罗德。
  在内政方面,瓦西里三世的主要成就就是削弱贵族们的势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君主制中央集权。虽然瓦西里三世的历史成就并不如其父伊凡三世和其子伊凡四世,但在内政外交方面也颇有建树。瓦西里三世在位期间,莫斯科大公国继续进行领土扩张,多次击败立陶宛,把大片领土,包括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在内的战略要地并入俄罗斯版图,奠定了俄罗斯西部边界的雏形,同时通过数次征战,彻底使喀山汗国成为俄罗斯附属。瓦西里三世极大地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削弱了封建领主、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为俄罗斯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数年经营,雏形初现的俄罗斯逐渐成为以莫斯科为首都的统一的欧洲强国。从1462年到1533年,也就是在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俄罗斯国家的领土扩大了六倍,从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到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的支脉,成为欧洲幅员最大的国家。
  担当君王生前事,千古一帝任评说
  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在国家都都有这样的君主,他们暴戾专制,同时他们勤政为国。他们徘徊在明君与暴君之间,担当者善名与恶名。伊凡四世就是这样的一个帝王,他名垂千古,彪炳史册,却又暴力残酷,恶名远扬。总的来说,伊凡四世对于俄罗斯民族的贡献,无可替代,青史留名。
  1530年的一个天雷滚滚的日子里,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出生。老来得子的瓦西里三世欣喜若狂。其实,看似美满的沙皇家族暗藏着不幸的前奏。实际上,伊凡四世出生在了一个十分危险的时机:此时瓦西里三世已经是风烛残年,国内大贵族实力强大,国外强敌环绕,这个孩子注定有一个不平凡的童年!
  1533年12月瓦西里病逝,三岁的小伊凡被抱上了王位,瓦西里留下遗诏建立由七位大贵族组成摄政会议,辅佐年幼的伊凡直到他十五岁亲政。年幼无知的伊凡四世对成长道路中即将发生的一系列阴谋毫不知情。
  稍稍幸运的是,在他执政的前几年里,皇太后叶莲娜垂帘听政,担任摄政王,独揽大权。在母亲叶莲娜执政期间,莫斯科公国与周边的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立陶宛处于战争状态。为了争取和平发展的时间,叶莲娜施展出高明的外交手段,远交近攻,纵横捭阖,使国家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叶莲娜还推行了金融改革,在俄罗斯货币体系中补充了一个新单位:戈比。叶莲娜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她修建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石墙和壕沟,并把其中间的区域定名为“中国城”(可能是纪念她来自中国的祖先——马麦汗),著名的红场就在这一区域。
  1538年4月3日,不幸终于来临,叶莲娜被政敌下毒杀害。这时的伊凡四世父母双亡,年仅8岁。舒伊斯基兄弟欺辱国君年幼,发动兵变,掌控摄政会议,并操纵伊凡处理国政。他们把伊凡视为傀儡,对他毫无敬意,在宫廷中为所欲为,舒伊斯基甚至公开羞辱伊凡。伊凡在残酷的环境中,学会了韬光养晦,增长了心机和阅历,迅速的成熟起来,权臣的侮辱让伊凡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1540年,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舒伊斯基失势并且被大杜马驱逐,亲伊凡四世的别利斯基大公代替舒伊斯基成了新的摄政王,伊凡四世利用短暂的自由时期,开始培养忠于自己的近卫士兵。1542年舒伊斯基兄弟东山再起,推翻了别利斯基,再次重掌朝纲,并大肆迫害异己势力,杀害了不少支持伊凡和别利斯基的大臣。然而,令舒伊斯基兄弟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伊凡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软弱无能了,1543年,趁着大贵族杜马召开会议,在伊凡四世的授意下,亲沙皇的卫兵们公开闯入会场,并逮捕了舒伊斯基。舒伊斯基的党羽们准备不足,被伊凡打了个措手不及,伊凡顺藤摸瓜,将舒伊斯基的余党一网打尽。令人惊讶的是,年仅13岁的小伊凡还下令放狗咬死舒伊斯基,并暴尸城门,此举树立了伊凡的铁腕形象,威震朝野,从此再没有一个大臣敢公开挑战伊凡的权威。
  1547年1月16日,东正教大主教将象征着沙皇地位的皇冠戴在了年仅十六岁的伊凡四世头上,伊凡成为了“全俄罗斯君主和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伊凡正式将莫斯科公国改名为沙皇俄国,决心打破一切束缚,建立君主专制政体。
  1549年伊凡组建了重臣会议,任用出身低贱的政治家阿达舍夫等为重臣会议主要成员,同时,在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主要依靠有军功的中小贵族的支持,限制大贵族的专横,而1550年制定的新《法典》更是把已经取得的中央集权化成果肯定下来:如限制地方总督的权力,废除大贵族的司法权,一切案件均由沙皇法庭审理,使中小贵族在法律上与大贵族有平等的权利等。他还建立了新的贵族代议机构——缙绅会议,另外伊凡四世还建立了中央政府的前身——行政衙门,专门处理政务。
  在军事上:伊凡四世规定了军役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实行“一长制”,规定每150俄亩必须出军士一名,保证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伊凡还组建了全新的兵种——配备先进火器的射击军和炮兵,俄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伊凡四世对内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外积极扩张。1552年,再收复了南部的哥萨克族之后,哥萨克骑兵作为俄罗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伊凡四世御驾亲征喀山汗国,此役哥萨克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装备着大炮火枪的先进的俄军面前,喀山军民虽然拼死抵抗,但是仍然难逃往悲剧的命运。10月,喀山城破,三万军民战死,喀山从此并入沙俄。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俄罗斯著名的旅游胜利莫斯科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伊凡四世为了纪念吞并喀山汗国而修建的。
  喀山汗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的中间,在吞并了喀山以后,伊凡四世顺势越过乌拉尔山,并控制了伏尔加河流域。在以后数百年中,正是通过喀山城的皮毛贸易,远东的资源才变成源源不断的财富,从喀山流向莫斯科。
  出于对欧洲出海口的战略需求,伊凡四世在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战争持续了二十五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通过此次战争,沙俄向欧洲展示了强盛的国力。
  除了对波罗的海的战争,伊凡四世还侵占了阿斯特拉罕汗国。通过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整个伏尔加河流域沦为了沙俄的附庸,伏尔加河成为了俄罗斯的内河,此后,沙皇在那里开始了战争殖民。最重要的是,因为拥有了阿斯特拉罕,俄罗斯开始有了染指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实力。从此以后哥萨克骑兵作为半军半民的组织,以实际独立的地位,拥有新占土地的优惠,为沙皇镇守着南部边疆并成为东进的急先锋。1572年,经过十几年的征战,伊凡四世终于消灭了克里米亚汗国。粉碎克里米亚汗国意义重大,克里米亚汗国作为当时的奥斯陆土耳其之鞭,一直威胁着俄罗斯南部疆土的安全,并且由此而上,土耳其北上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而粉碎克里米亚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其不可能侵略俄罗斯,从而有力的保障了南部边界的安全。
  与其父亲一样,伊凡四世在戎马一生的同时,也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562年,莫斯科大公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这项改革规定全俄罗斯的土地都属于沙皇。除了直接剥夺贵族领地,伊凡四世还把全国领土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两部分,发达富有的特辖区归沙皇管理,而贫瘠落后的普通区才分给被剥夺了土地的贵族们。通过削藩,伊凡四世加强了中央集权,大贵族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可以预想得到:伊凡的改革遭到众多贵族的反对,但反对的举动只能招致更加血腥的镇压。在贵族们集体噤声的时候,只有代表着神权的教会敢于公开反对沙皇。可是,任何阻碍伊凡四世实现专制统治的绊脚石最终都会被伊凡消灭,在杀害了莫斯科大主教后,伊凡终于得到了总主教对他“有权处决任何想处死的叛徒”的许诺。独裁权力达到了顶峰,全俄罗斯上下噤若寒蝉,无人敢于发表任何与沙皇相左的言论。
  更为离奇的是:因为怀疑自己的儿媳妇不检点,他甚至用手杖敲死了王储伊万,演绎了一出“伊凡杀子”的人间悲剧。因为在改革中展现出的恐怖手腕和亲手杀死儿子的残忍,伊凡在俄罗斯历史上被称为“伊凡雷帝”(意为恐怖的伊凡)的称号。没有什么是伊凡四世不能做的。彼得大帝曾这么评价伊凡雷帝:“朕常欲效其勇智而不能与之比肩。唯愚者不知其时,不解其政,不识其煌煌伟业,反诽之暴君。”
  在伊凡大帝的统治时期,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从280万平方公里扩张到了540万平方公里,几乎扩张了一倍。俄罗斯在当时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