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悲观样本
  中国位于什么发展阶段
  中国现象让人眼花缭乱,百思不得其解,前工业化时代、现代、后现代特征和问题一并涌出,应接不暇,颇有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之眩晕感。中国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今夕何夕?中国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官方的标准答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算是准确的,但对于做市场判断基本没什么帮助,你懂的。其实当下做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科学研究时,常见的困惑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置身何处,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社会的高速演化通常带给人眼花缭乱甚至时空错乱的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参照系,来看清楚镜中的自己--有时觉得它像1800年通过“圈地运动”完成工业化的英国,有时像1920年古典自由市场暴露出重大缺陷时的美国,有时像1990即将在货币狂潮和地产泡沫中崩溃的日本,有时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旋即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这一方面,说明在客观上,我们身处时代的复杂性(当然事前看来,每个时期的当代人也都是这样觉得的),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自身独特视角的主观性以及价值观的差异。
  不过,对于中国现在所处阶段的判断,最终导出的结果倒也简单,无非两种情形:乐观Vs悲观。纯乐观的就不多说了,网络语言中通常被贴上“五毛”的标签。这里主要看悲观的,来吧,你有四选一的机会--英国版、美国版、日本版、东南亚版。确切的说,1800的英国、1920的美国、1990的日本、1997的东南亚。还附送一个拉美版和次贷危机版。
  1800的英国--即原始积累版。当时,英国为了获得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劳动力,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发动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其间,对农民的掠夺无比残酷野蛮,国家甚至颁布法令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既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被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被处以死刑。而同时,圈地所得的几乎全部土地升值收益都归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对此,马克思愤怒的写下了资本来到世间都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920的美国--即镀金时代版。当时美国经济大发展,物质大繁荣,城市化工业化如火如荼。但其后遗症也特别明显,突出的是三点:1)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以牛奶为例,作为家庭最基本的食品,它的安全影响着无数家庭和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健康。贪得无厌的商人经常销售由患有结核病的奶牛产出的奶,或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这些污染的牛奶可能是造成城市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2)贫富两极分化。最高峰时,占人口总数1%的富人拥有国家财富的87%,而在另一个极端,占人口总数的八分之一却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中。3)政治腐败。当时的作家写到:“无论是什么党派,对于各种社会问题都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想法,都没有任何原则,没有不同的信条……除了对官职的渴望,一切都丧失了。”其主要特征是“商业腐败政治”,最常见的腐败形式就是权钱交易。资本权力和政治权力一样都会带来压迫和道德沦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那就是马克.吐温笔下狂野咆哮着的“镀金时代”。
  1990的日本--即泡沫经济版。作为典型的权威式追赶型的后发经济体,几个突出的特点是:1)货币大幅升值和出口陷入困境。1980年代开始,日本靠出口拉动经济,对GDP贡献一度高达23%。这招致了美国的嫉恨,通过《广场协议》强迫日元三年内升值50%以上,日本出口一度被重创。2)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为了应对出口困境,日本启动包括列岛改造计划在内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并不断加大货币供应,到1991年泡沫爆炸前,其M2对GDP比重达到190%。3)地产和股票泡沫。地价股价疯狂联动,资产价格循环上涨。1990年日本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4倍,相当于日本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倍多。股票总价值从1985年底的224.2万亿日元到1989年底变成了890万亿日元,增加了4.7倍。随后泡沫破灭,同最高峰相比,房地产价格下降70%以上。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高达39 000点,到了1992年,跌得只剩下14 000点,跌掉了2/3。泡沫破灭带来资产负债表危机,于是就有吉川元忠宣称的“金融战败”,僵尸银行、僵尸企业、僵尸经济横行,最终失去了20年。
  1997的东南亚--即东亚奇迹破灭版。东南亚国家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先后高估了自身金融体系的能力,开放了资本账户,并选择了并不牢靠的固定汇率制度。九十年代初的几年中,在这些东南亚国家国际竞争力已经明显下降、在本币明显被高估的情形下,许多国家仍坚守固定汇率制度。高估的货币导致外贸竞争力的下降,被后来的中国制造超越。再加上他们不合时宜地过早的放松了资本账户管制,特别是大胆地开放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这使得大量投机资本进入原本脆弱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领域,形成了地产、股票泡沫。1997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在泰铢放弃抵抗以后,东南亚这些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就像多米诺骨牌,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在对冲基金的攻击下一个个倒下。危机期间,大量资本从金融领域和实业领域撤出东南亚,导致了严重的产业萎缩;货币大幅贬值从根本上恶化了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导致这些经济体通货膨胀高启,经济政治都陷入动荡。在危机影响最深的1998年,整个东南亚的实际GDP收缩了7.4%,受伤最深的印尼甚至倒退到了1995年的产出水平。这次危机的影响是长远的,除了经济规模较小的越南和菲律宾外,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在这次危机后的10年中,经济增长从未超过危机前10年的平均水平……克鲁格曼因预言了的“东亚奇迹”(模式)的神话破灭而一举成名。
  此外,还有一些升级或者补丁的小版本,我们罗列一下,不再展开。一个是拉美版,即中等收入陷阱版本。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随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幸地经历了经济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十大社会乱象。100年后的今天,阿根廷依旧未能跨出这一陷阱。最后一个是2008次贷危机版,这主要是说当下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影子银行和房价泡沫方面与美国次贷危机(个人资产负债表、影子银行体系)和欧洲债务危机(国家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相似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