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分权之道
  文/ 崔金生著名财经网络写手(网名“雾满拦江”)
  让一个老板将手中的权力分派出去,其难度之高,丝毫也不亚于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分出去。但是,老板毕竟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权力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
  西蜀集团董事长刘备,白手起家,终于建立起了三分市场的“西蜀集团”。
  然而,“冒险家”刘备也老了,他躺在病床上,紧紧拉着公司总裁诸葛亮的手说:“阿亮啊,你看你有多帅,多年轻。我呢,却马上就要报废了。回想你刚来公司面试的时候,咱们公司还一穷二白,这些年来我们可是赚了不少钱。可是,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我一分也带不走!”
  刘备的儿子阿斗道:“幸好你带不走,你要是都带走了,我喝西北风去?” 刘备道:“傻儿子,别打岔,让爹跟你阿亮哥说点正事。” 然后刘备对诸葛亮说道:“阿亮啊,我这辈子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就是在
  长坂坡把阿斗的脑袋瓜子摔短路了。所以呢,阿亮,我想,就先让阿斗做公司的董事长试试。你要是看着他顺眼呢,就帮他把魏国市场拿下来;你要是看他不顺眼呢,就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的缩写)吧,把西蜀集团零转让给你。你看怎么样?”
  诸葛亮:“……刘董,我一定好好地辅佐阿斗,把集团做大做强。” 刘备:“Good,Good,Good,Go……”
  阿斗:“阿亮哥哥,我老爸他为什么总是说咕嘟?”
  诸葛亮:“你爸是在说,你踩到他的输氧管了。”
  阿斗:“噢,怪不得。”
  就这样,刘备撒手西去,阿斗做了董事长,诸葛亮继续做总裁,带着一帮营销经理,跑到岐山跟魏国集团争夺市场。
  分权的风险
  让一个老板将手中的权力分派出去,其难度之高,丝毫也不亚于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分出去。但是,老板毕竟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权力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
  如果分权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远超过集权,老板们就都会成为“禅让”的圣人,那么“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大同世界,也就很容易实现了。然而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
  尽管分权是必要的,但如何分权却颇费思量。失败的分权比比皆是:
  一是马谡式分权。很多老板都遭遇过“挥泪斩马谡”的惨痛经历,把权分给了错误的人。
  二是姜维式分权。事实上,企业里绝大多数分权的标准,只图一个放心,就谢天谢地了。如诸葛亮弥留之际把权力分给姜维,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姜维其人,守成不足,创业无方,复兴乏策。就是为了这个“较为放心”的次级目标,老板所冒的风险却是毁灭性的。
  三是司马式分权。三国时代的北魏集团,连同所有的股权一并分了出去,导致了天下尽归司马,这岂是老板分权的初衷?
  分权的结果如此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老板们或许是高明的管理者,或许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或许是业界的精英,但大多不是“分权专家”,对于
  分权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分权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分权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集各种能力于一身的人,就会落入“马谡式分权”的陷阱;分权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放心的人,替自己分点担子,就必然会走上“姜维式分权”的模式;分权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能力更强的人来解决问题,老板就会面临着“司马式分权”的窘状与尴尬。
  当分权的出发点错误之时,就绝无可能找到正确的分权模式。
  正确的分权模式是什么?或者说,分权的目的是什么?
  很简单,分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弱御强的管理目标。
  何谓以弱御强?其实刘备对诸葛亮的分权,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刘备以一个巧妙的分权架构,替西蜀集团规避了诸多经营风险。事实上,刘备的分权模式并不难,他只不过是利用与诸葛亮不和的李严来统领内务,将诸葛亮的职权重新定位于一个“大推销员”罢了。
  以诸葛亮之才,统御姜维、魏延与马谡,是以强御弱。无论是刘备,还是后来的阿斗,统御诸葛亮,却是以弱御强。往前看,有刘邦统领韩信、张良、萧何一帮强人;往后看,有宋江统领梁山众将。
  说到底,目的决定手段,不同的分权模式,正是基于不同的分权理念所构建而成的。
  木桶定律与天花板现象
  事实上,人类之所以能够称霸地球,成为万物之灵,其原因就在于人类善于思考。以弱御强,将威猛的虎狮囚禁于牢笼;驯服牛、马等力气远比人大的动物,使它们为人服务。所以,以弱御强,是人最基本的技能。
  企业如果想壮大、发展,所能依靠的,也唯有以弱御强。
  而在企业管理上,却更多的是诸葛亮统御姜维的模式,一如武大郎开店,形成了管理学有名的天花板定律。所谓天花板定律,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才能形成了最终的极限,任何一个员工的能力都无法突破这一限制。有趣的是,天花板现象与企业的分权乏术,二者互为因果。
  当管理者为了避免“司马式分权”而谨慎分权的时候,企业中有才干的人难以得到承认,就会选择离开。留下来的,都是些比管理者能力更矮的员工,让管理者更加不敢分权。于是,管理者越来越不敢分权,也越来越不会分权,这样,有能力成长起来的员工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也只能选择出走。就这样,分权乏术,导致了天花板现象发生,而天花板现象,则使得管理者更加无法分权。
  而对人性有着深刻洞察的管理者,却会选择管理学上的另一个定律,打破僵局。
  这条用来击破管理上的天花板的,就是“木桶定律”。木桶定律认为:一只木桶的盛水容量,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所以,木桶定律同样是企业中存在并需要加以克服的问题。但负负得正,当两个问题相遇的时候,或许反而就把问题解决了。
  一旦管理者把“木桶定律”用来解决天花板现象,分权,就具有了可能。
  刘备所使用的分权模式,就是木桶定律的应用,他巧妙地把李严作为这块最短的木板,与诸葛亮两人拼凑成了一只木桶,限定了诸葛亮野心的膨胀与增长,稳定了系统自身的运行。
  刘备所使用的办法,又称之为“制衡”,其目的是不至于形成一股独大,形成新的领导中心,有效地避免了“司马式分权”。分权最优目标的达成,是在能够过滤掉被授权者的忠诚度之后,企业仍能良性运行,这就应该用到“七个小矮人定律”。
  七个小矮人定律
  所谓“七个小矮人定律”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一比喻源自《墨菲定律》中的“跳高运动员定律”,其内容可以表述为:如果你想达到跳到七米的高度,那么,你需要找一个能够跳过七米的选手,而不是七个能够跳过一米的选手。另一种更有趣的说法是:如果一个人挖一个坑需要六十分钟,那么,六十个人挖一个坑,同样也需要六十分钟。这一定律的核心概念是:数量并不是最优,质量才是。
  而在企业管理上,七个小矮人永远只是七个小矮人,而不是巨人。
  同样的例证,可以看到三国时代的东吴集团,孙权死后,将权力授给了一大群能力平庸之辈,平庸之辈的能力是永远也无法叠加的,所以,东吴集团同样在市场竞争之中败于司马之手。
  因此,分权的“七个小矮人定律”就可以做如下表述:你需要把权力分给能够跳过七米的人,而不是七个能够跳过一米的人。
  如果说,分权的“木桶定律”是以保持系统自身稳定性为目的,那么,分权的“七个小矮人定律”就具有力促企业系统扩张的强势功能。二者的结合势必突破企业内部的天花板现象,于是,最优化的分权模式浮出水面了:将企
  147
  业的部门设置作专业化分工,并将权力分配给专业人士。
  把权力分配给专业人士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越是专业化程度精深的人士,就越需要团队的合作以弥补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相反,各方面能力都很过人或是才资平庸者,反倒意识不到这一点。
  实现分权的五个步骤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强化自己专业化的研究与精深,是获得权力的最优途径。而对于管理者来说,问题才刚刚开始,远未到解决的时候。
  如何界定分权的具体操作,远比理论更让管理者困惑。管理者就必须依循我们已经发现的管理学规律进行操作,并在实践中依据情况加以调整。
  具体说来,分权的操作分为五步:
  第一步:界定公司或部门的天花板之所在。是谁构成了企业的天花板,是你,还是其他几个人?
  第二步:寻找最短木板。这块最短木板肯定是在管理者的身上,正如管理者的存在构成了公司的天花板一样。
  第三步:寻找能够弥补管理者最短木板的“长木板”。唯有找到一块长木板,才能避免系统受限于管理者自身的“最短木板”。
  第四步:寻找长木板身上的“最短木板”。这一步是“七个小矮人定律”的应用,你必须要对接受权力的人进行全面的危害评估,非如此,不足以论及分权。
  第五步:重复第三、第四步,实行“双授权”,打造其管理能力彼此错合的强势团队。“双授权”就意味着在分权时的专业性与均衡性兼顾,意味着权力分布的协调性,意味着企业将走上过滤掉员工忠诚度的纯正管理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永续经营才谈得上可能。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