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就在叶茜奔赴三合县“暗访”的途中,郑光明正冒着绵绵的阴雨天气,在离东城集团不远处的一个工地上忙碌着、穿梭着。
  郑光明是个闲不住的人,也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年365天除了正常的睡眠时间,每天对他而言都是工作日。他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慈善,而慈善的意义又远胜于工作,是毕生的事业。
  他相信,每个人生来并不是做什么大事业的,只不过是基于大理想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并把它们做好,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完成量到质的蜕变。
  有梦想,但不苛求。不苛求,但必须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了,没有了灵魂就成了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厮混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那是对崇高生命的一种亵渎。
  眼前偌大的工地就是他慈善事业中的关键一环,全国性的灾难预防中心。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并付诸行动,源于2008年发生在邻市南州的一次超强台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郑光明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现场。
  郑光明成为了第一个进入灾区的慈善家,那几天,东州和南州的各大媒体报道中都能捕捉到他的影子,甚至是头版头条。
  细心的人会发现,镁光灯聚焦在郑光明的身上源于一次握手,一次郑光明和某重量级领导在救灾现场的握手。
  虽然观众不知道这位领导对郑光明讲了什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握了手,而且领导的脸上还带着笑容。这是一种暗示,更是一种肯定,对郑光明此次善举的肯定。
  媒体有一项极其擅长的技术活,就是把一些本该扩大化的事件缩小,同时把一些小细节过度地渲染。在他们看来,领导之所以选择和郑光明握手,不仅是对他这次善举的肯定,而且是对郑光明这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做慈善的方式的肯定!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张一瞬间定格的照片成就了郑光明,他也因此一举成名。
  从灾区回到东州后,郑光明意识到超强台风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关键在于,普通民众的灾难意识薄弱。要想从根源上把灾难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就得让民众自发地学习遇到灾难时自救和他救的正确方法。
  当然,郑光明也是个聪明人,也察觉到了照片背后的奥秘。那为何不借此来宣传自己做慈善的方式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至于是不是能够实现,不光靠你的聪明才智,有时候还得要撞上好运气、好机遇。撞上了,心中的小九九就能实现。
  郑光明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更是令许多人目瞪口呆。他先是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募集到了5000万的善款,然后把5000万的现金堆成一堵墙,并邀请了一些知名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地宣称不通过任何一家慈善机构,而是选择亲自把现金送到灾民手上。每个灾民500块钱,根据需求和受灾程度,只多不少!
  嗅觉灵敏的各路媒体记者又留下了两张意味深长的照片,一张是5000万的现金墙,另一张是郑光明和手持现金的灾民的合影。
  三张照片,三个瞬间,成就了郑光明,也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个人想要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的,靠的是自我炒作。另外一种是被动的,即便是你不想红,也会有人推着你往前走,走到很多人的面前,至于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小丑还是花旦,不是你所能决定的。
  郑光明承认,那次超强台风的行善,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色彩。为此,他也自责过,内疚过,怎么可以借助灾难来宣传自己呢?这会不会显得太不人道了?
  但仔细一想,这也合情合理。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嘛,在慈善体制不够完善的前提下,自己的“单干”本就已经在夹缝中生存了,借用一些事件推动它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参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况且,自己的的确确是在拿真金白银去行善、去积德,问心无愧。
  尽管手段有些特殊,想法有些偏执。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属于偏执狂的!
  眼下,郑光明的灾难预防中心遇到了许多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压力和阻力。
  一来,这是个公益性项目,说白了就是无偿捐助,那就要拿集团的利润去做。如此庞大的工程,每一天都在大把大把地烧钱。这自然会遭到集团大部分高层的反对,也包括妻子邹静芳。企业管理科班出身的她给出的反对理由很简单:东城集团是一家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利润,至于社会责任感,那是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之上的。这么大的项目不到五年之内就会拖垮集团,到时候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郑光明也曾想过,这次的动作是不是真的搞得大了点,可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般人泼出去的水还可以收回,现在的世道“耍赖皮”也是一种生存之道。但是现在,自己是个名人,失信了,以后还会有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慈善事业吗?权衡利弊得失,必须要咬牙挺住。为此,郑光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妻子邹静芳,最起码在表面上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集团的高层看到夫唱妇随,也不好再唱反调,只能把气存肚子里窝着。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