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中国盛世:全面反思历代盛世王朝 > 第 5 章 光武中兴: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1节 第一章

  “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期,从公元25年刘秀登帝开始,至57年刘秀去世,约32年。其间以人为本,大力解决奴婢和土地兼并等历史遗留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居历史最高水平,人口创历史高峰。

  【来龙:第三个周公】

  西汉真是够呛,又一次到需要“周公”的时候。公元前1年八月,年仅25岁的汉哀帝刘欣折寿,据说因服春药过量而死。沉迷于同性恋的刘欣没有儿子,接班人问题很棘手,而刘欣死的时候又将玉玺交给了他的同性恋伙伴董贤。所以,太后王政君听闻噩耗,当天就赶到未央宫,收回玉玺,以防意外。然后,王太后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结果,群臣纷纷举荐王莽。经过一个来月考虑,王政君诏立刘欣的堂兄弟刘衎继位,即汉平帝。这时,刘衎只有九岁,政务只能由王莽代理。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做大司马,数西汉最显贵。族人大都生活奢靡,声色犬马,只有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王莽对家里人要求也十分严格。有一次,百官公卿上门探望他母亲,见王莽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奴仆。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罚,逼他自杀。对社会,王莽则十分慷慨。他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每逢遭遇水旱灾害,他带头捐助,捐钱多达百万,捐田3000亩,官员群起效仿。然而,加封王莽28000民户和256万亩土地,他却拒绝接受。这样,朝野都称颂他,他的名声很快超越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甚至有大臣上书,说他可与古代圣人媲美。大臣们再三建议,要求像周王敬重周公一样,加封王莽“安汉公”尊号,意思是他使汉朝得到安宁。

  王莽代政乃至称帝之初几乎得到朝野一致支持,“篡汉”之后十来年期间没发生一起针对他的阴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你看前几章,新皇上任当务之急是稳定皇权,王莽居然不需要!匈奴等外族也纷纷遣使来归顺朝贺。于是,多达40余万民众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王莽,另有公卿大臣900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九锡是帝王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这些礼器一般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加赐大臣表示最高礼遇。

  公元5年十二月刘衎突然死去。有人说被王莽毒死,但《剑桥中国史》认为:“旁证有力地说明王莽是无辜的。”刘衎死的时候才14岁,更没有太子,只好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太子。同样,王政君又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公开称“假皇帝”。

  三年后即公元8年十一月,“假皇帝”变成真皇帝,将国号“汉”改为“新”。王莽披上黄袍后,派人去向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气得将玉玺扔了,玺钮上的蟠龙被摔掉一个角。就此,历时214年的西汉王朝一去不复还。

  皇位到手,王莽甩开膀子大干。他像孔子一样决心拯救“礼崩乐坏”的现实,且比孔子更幸运,因为他谋到帝王之权。他仿照周朝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新皇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针对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问题,试图一夜间改变沿袭上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恢复“井田制”,私人不得买卖。同时将奴婢改称“私属”,也不许买卖。

  第二把火:将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限制商人利益,实行“五均六管”,即在国都长安等地设“五均官”,由政府管理那里的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

  第三把火:开展空前绝后的“正名”运动,无论官名、地名还是建筑名,几乎都要根据儒家学说进行修改,并依《周礼》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有的郡名一年改五次,官吏和百姓没法记,每次颁发公文只好在新名后注旧名。将原本宾服于汉的匈奴、高句丽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王莽派出使者,说中原换新皇帝,特来收旧印换新印。匈奴单于信以为真,捧出那枚刻着“匈奴单于玺”字样的旧印。也许是太信任吧,没当场查验,第二天才发现新印刻的字居然是“新匈奴单于章”。他明白皇帝的印该称“玺”,王侯和百姓的印才称“章”,给他换成章就表明将他降格。他连忙索旧印,可是旧印已连夜给毁了。

  王莽的改革轰轰烈烈,结果却悲惨兮兮。他反土地兼并和蓄奴及经济“国有化”直接伤害了许多权贵和富人的切身利益,“正名”运动则给普通百姓带来麻烦,又伤属国的面子,王莽的人气日渐消退。为对付日益增长的不满,王莽想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社会动荡。偏偏这些年又多灾,旱、蝗、瘟疫、黄河决堤改道等等,灾民无法生存。王莽应该有心为民解忧,可他没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只能派出官吏,深入基层去教导民众“煮木为酪”。你想木头怎么可能煮成奶酪呢?百姓能不造反吗?因为换印行骗,匈奴单于大怒,重新举兵南下,边境战乱不绝。公元23年九月起义军攻入长安,斩王莽,将他的头悬于市中,几十个军士争相刺杀他的尸体。百姓也闻迅赶来,一起辱尸,还切他的舌头分食——他太能说了!他的头颅被后来皇室收藏,直到295年洛阳武库遭大火,才被焚毁。

  王莽走向他的反面,让历史大失所望。假如没那么多天灾,假如经济不坏,假如改革成功,那么中国历史一定得改写。那样,王莽至少可与孔子齐名,儒家就破天荒真正胜利一次了!然而王莽失败,惨不忍睹。一般人们把他看成骗子,乱臣贼子,称帝之前那些好事全是伪装。明礼部尚书夏言怒斥他是“用《周礼》误天下者”。黄仁宇讥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柏杨则冷静说:“王莽是个忠实的儒家学者……对他诊断出来的社会病态的治疗,认为只要吃下古老儒书上所用的那些古药,就可痊愈……脚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后看,仅这一点,就注定他必然跌倒。”胡适评价可能最高:“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众说纷纭,我觉得还是柏杨之说最精彩。如果说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第一国民性格的话,那么柏杨笔下的王莽可谓第二国民性格,因为中国人从孔子开始,一代接一代人很多都热衷于“脚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后看”。刻舟求剑,能求得喜剧才怪呢!

  不管怎么说,王莽制造了天大的历史悲剧。当时各地农民起义军有几十支。刘■、刘秀兄弟的舂陵军发展很快,不断与其他义军联合,成为绿林军。23年二月绿林兵又与平林兵合并,共同“反新复汉”,推举刘玄为帝,刘■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六月刘秀率领的义军在昆阳消灭王莽的主力,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之战”。这时,绿林兵内部因争权发生分裂,刘玄杀刘■。刘秀意识到某种危机,立即赶去向刘玄谢罪,既不为刘■举行葬礼,也不与他的旧属往来,一改常态,只说自己罪过,而不表昆阳战功,深得刘玄信任。不久,刘秀到河北,迅速发展自己的力量。十月绿林军攻陷长安,王莽被杀,刘玄入长安。

  25年六月,刘秀“跨州据土,带甲百万”,便在鄗(今河北柏乡)称帝。为践行重兴汉室的口号,刘秀的新政权仍然使用“汉”国号。不久迁都洛阳,史称“东汉”。

  一、竞相称帝

  与前面三个盛世最大的不同是,刘秀是开国皇帝,也就是说百废待兴。首要一大难题是稳定皇权。与周武王、秦始皇、刘邦相比,刘秀称帝似乎过早了些,因为这时候还对手如林。

  首先,还有个“老领导”刘玄在台上。想当初反王莽,刘秀亲自拥立刘玄为帝,何况刘玄对自己还有不杀之恩,所以尽管现在公然分庭对抗,还没有相互厮杀。很可能因为刘秀内心深处觉得有愧于他。当然,也可能只是来不及。还有一种可能,刘秀在等待别人去收拾他。刘玄根本没有雄才大略帝王资质,只因是皇族惹了祸,被迫参加起义,被推上皇位。他登基的时候,紧张得汗流夹背,双手发抖,语不成声,许多将领都觉得失望。要不然,刘■很可能不会争权不会被杀。进入长安后,刘玄更糟,登殿接见文武百官,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们抢到多少东西?”跟刘邦当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跟山寨王无异。他纳大司马赵萌的女儿为夫人,宠爱得很,把政事都委赵萌去办,自己忙着在后宫寻欢作乐。夫人也嗜酒,有大臣来奏事,她发怒:“皇上正和我喝酒,你为什么偏偏拣这个时候来?”说着把书案都捶破。事情实在急了,刘玄就让太监冒充自己坐在帷帐内接见文武大臣。大臣听出不是刘玄声音,非常窝火。军帅李淑进言:“天下还没安定,就放纵成这样子,臣实在为陛下感到惋惜!”刘玄大怒,将李淑下狱。见此情形,部将纷纷叛走。这样的对手,值得花力气吗?只要坐等他灭亡!果不其然,这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单骑逃走,十月向赤眉军投降被封为长沙王,十二月被赤眉军缢死。如此下场,刘秀倒是同情。后来,刘秀封刘玄为淮阳王,并葬于霸陵(今陕西长安东)。

  “战友”赤眉军就得认真对付了!他们比刘秀早四年起义。等刘秀起兵时,他们已经堪与官军匹敌。当时,王莽派十余万官军进行清剿,他们为了与官军区别,将眉毛涂红,因此称“赤眉军”。官军很疯狂,也没能把赤眉军消灭,反而让他们给灭了,更始帝(刘玄)也向他们投降,汉传玉玺落到他们手里。刘秀称帝后没几天,赤眉军便拥立刘盆子为“建世帝”。刘秀不敢对他们等闲视之,而作为当务之急,谴大将冯异征讨。冯异通晓《孙子兵法》,有勇有谋,原为王莽郡吏,现在刘秀手下,屡立奇功,却谦逊得很,每当将领们争功的时候,他独坐树下,人称“大树将军”,深受信赖。然而,冯异征赤眉出师不利,两军相持60多天,几十次交战都无法取胜。27年正月冯异收集散兵数万,与赤眉军约期会战。这回,冯异使计,预先派精壮强将打扮成赤眉军模样,埋伏在路旁。战斗时,冯异假装不敌。赤眉军见状,连忙调来大部队,想一举全歼。哪想,汉军伏兵突然冲杀出来。由于一样装扮,无法识别,赤眉军败退。冯异驱兵追击,刘秀也赶来亲征,直到崤底赤眉军残余十几万全部投降,并向刘秀呈上传国玉玺,延续十年之久的赤眉军及建世帝至此告终。他们以赤眉起家,以赤眉败亡,世事就这样奇巧!

  然而,争帝之战远没有结束。当时的起义军大大小小数不胜数,光称帝的就有11个。公孙述虽然远些,可是威胁最大。公孙述本来是蜀郡太守。大臣李熊劝他称帝,说:“蜀地沃野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掠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公孙述听了当然动心,可他毕竟心虚。这时,恰好梦中听人对他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八厶子系”显然是“公孙”二字,“十二为期”有分歧,应当是指汉12个帝王(包括吕后),意思是汉室气数已尽,该由公孙述来替代。但也有说为期只有12年,所以公孙述梦醒而来又喜又悲,对妻子叹道:“虽然可以贵为帝王,可是国运太短,怎么办?”妻子倒比他想得开:“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有12年?”经这么一开导,公孙述不再犹豫,于23年七月起兵反王莽,自称“辅汉将军”,且比刘秀早两个月称帝。他称“白帝”,决心以白代黄(王莽),国号“成家”。成都离洛阳太远,鞭长莫及。一方面是刘秀征公孙述太吃力,另一方面是公孙述伐刘秀也艰难,更重要的是洛阳附近的对手还多,而公孙述也没太大雄心壮志,连有人建议他出兵江陵占据相邻吴楚也不想,只想凭借蜀中天险做个山大王。刘秀不克分身,但再忙也无法忘却,于是一次次派谴使者去劝喻归顺。公孙述不肯屈居于刘秀之下,一次次拒绝。可是,他也没听从建议趁刘秀陷于其他战线不能自拔时发起进攻,坐失战机。刘秀将其他地方平定后,转而亲征公孙述。36年正月刘秀最后一次劝降,仍被拒绝,于是大军压境,八战八克,公孙述战死,其家人尽诛,成都几乎变成一片废墟,“成家”王朝灰飞烟灭。

  有的虽然没公然称帝,但事实上割据一方,也对刘秀形成威胁。如隗嚣,年轻时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闻名,被王莽国师刘歆举为国士。刘歆叛王莽后,隗嚣回归故里。23年隗嚣趁机占领平襄(今甘肃通渭),后归顺刘玄,被封为御史大夫。刘秀称帝后,隗嚣劝刘玄东归刘秀,刘玄不同意,隗嚣还想挟持他,没能得逞,逃回天水。隗嚣不愧是读书人,起兵时亲自写讨王莽檄文,写得非常精彩:一是指控王莽步秦始皇后尘,颁36000年历法,自称他的王业将与历法一样长久,犯下逆天大罪;二是指控王莽分裂郡国、割断疆界,更天下田为王田,把名山大泽禁锢起来,夺走百姓以渔猎为生的本业,犯下逆地大罪;三是指控因王莽在战争中死伤无数的人,还有暴戾刑法下横遭陷害的人,冻死饿死的人,疾病瘟疫所夺走的人,以万万计,犯下逆人大罪,所以上帝哀怜百姓,对王莽进行惩罚。隗嚣势力发展也快,名震西州,闻于山东。隗嚣对刘秀是敬重的,不然不会想挟刘玄来投奔,又曾阻止刘秀的部下叛逃,被封为西州大将军。28年十月隗嚣还派使者给刘秀送信,称他有帝王之相。然而,刘秀命隗嚣讨蜀,他却以兵力单弱、蜀道难行为借口拒绝。刘秀多次派隗嚣的老朋友去劝他入朝,并许以重爵。他谦称自己无功,待四方平定后即回老家,一再谢辞。但为取信刘秀,他将自己的儿子隗恂送长安做人质。后来,刘秀下诏隗嚣从天水讨伐蜀地,隗嚣不仅未出兵,还暗中称臣于公孙述,相互派兵援助。32年春刘秀御驾亲征,给隗嚣发最后通牒,隗嚣还不肯依从,刘秀便杀人质,派重兵大举进攻。第二年初,隗嚣病死,立少子隗纯为王。同年八月刘秀攻破洛门,直逼陇上,隗纯及部将全部投降。

  刘秀称帝之后,仍然有一些人想争。如26年十一月铜马军、青犊军和尤来军共立孙登为天子,次年李宪在淮南称帝,等等。刘秀统一天下的大业,至公元36年即称帝后第十二年方告完成,内战结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