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傍晚,秉泰回到了阔别四年的老家。家乡依然是山清水秀,农夫们仍然在地里干活,牛车还是那么不紧不慢地拖着破旧的板车走在窄窄的土路上,地里的玉米棒子已经长得有一米多高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朝着自家的方向走去。

  

  他看到自家那座矮矮的小土屋的时候,不禁流出了泪水,他抹了一把眼睛,老远就高声地喊了起来:“爹,娘!爹,娘!”然后,飞快地跑到自家的门前。

  

  秉泰跨进小屋,全家人都惊呆了,他的二哥惊喜地大叫了起来:“是小三吧?小三回来了!小三回来了!”坐在炕上的老人,顿时感到天地都变了。

  

  老夫妇见到了三儿子,那欣喜若狂的表情让秉泰差点儿哭了出来。他一去四年,只托人带过口信给爹娘,却分文没有给他们捎回来。老夫妇没有想到,三儿子从天而降,把他们给乐坏了。二哥紧紧地拥抱着他,久久没有松开。

  

  小儿子回家,老夫妇拿出过年才肯动用的面粉和准备卖钱的鸡蛋,烙了几张饼,又炒了一盘鸡蛋,让他吃。秉泰看着家里仍然过着的苦日子,从怀里拿出积攒的钱,双手捧到老爹面前,哽咽地对老爹说:“爹,我走了几年,没有孝敬您和娘,我心里惭愧呀!”

  

  老爹看着眼前的小儿子,老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用嘶哑的声音对秉泰说:“孩子,你走了以后,这个家全都是靠你二哥撑着,咳,这年月,光靠种地是富不起来的。你大嫂这几年在家里也很辛苦,你娘眼神不好,全靠着她做针线活,你二嫂在家里种点菜,好在没有遇上灾害,总算撑了下来。”老爹的话让秉泰很是内疚。

  

  他又走到老娘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后,取出一支发卡,递给她。老夫妇看着眼前的儿子,心里踏实了很多。儿子总算回来了,他比走的时候健壮了,也比那个时候更帅气了,不愧是个山东大汉,他们的个子已经有一米八五了,脸上已经看不到孩子的稚气了。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那个不大的土炕上,唠着家常。秉泰没有见到姐姐,便问老娘:“娘,我姐姐呢?”

  

  老娘告诉他:“你走后不久,你姐姐就嫁到了黑龙江,她的日子更苦啊!”说着抹了一把眼睛。

  

  虽然,家里贫穷,但是那种亲情仍然让秉泰激动不已。他在小城给娘及两个嫂子买了几块布料,让她们做件衣服穿,给大嫂买了几件头上用的花结,他还给二哥买了一顶草帽,老夫妇看到儿子变得懂事了,心里高兴极了。

  

  秉泰告诉老爹:“爹,我打算返回小城,在那里开一家皮鞋店。”这个消息把老爹吓了一跳。

  

  秉泰认真地对老爹讲:“爹,小城有很多机会,我想抓住机会在那里拼一拼,摆脱现在的贫穷生活。”

  

  老爹听罢,摇了摇头,对他说:“傻小子,不要想得太简单了。那城里人奸猾呀!我们庄稼人怎敢跟他们攀比?”听了老爹的话,秉泰没有说话。

  

  秉泰在家里住了几天,帮二哥干了一些农活,又帮家里砍柴,磨玉米面。他的想法得到了二哥的支持与鼓励。二哥说:“三弟,庄稼人要想有钱,光靠种地是一辈子也富不起来的,既然已经到了城里,就不要轻易回来,走出去一个是一个。”秉泰在心里十分感激二哥,他明白,要不是大哥走得早,二哥一定不会回来的。

  

  秉泰在家里住了半个月后,带了一部分打工的钱,简单地打了一个小包,第二次告别亲人和家乡,重新回到小城。

  

  他在小城的一条街道上,租下了一间十平方米的小屋,正好位于洋人别墅的边缘。虽说,没有商业街那么喧嚣,但也是人来人往。

  

  1908年的中秋节,一家不起眼的小铺正式开张了。这家铺子的主人,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五的青年小伙子,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坦荡无邪,高高的鼻子将面部衬托得正直而坚毅,宽宽的大嘴给人以宽宏大量的感觉,在那宽宽的脸膛两侧一对大大的耳垂儿尤为与众不同。这对大耳垂儿,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他身穿一件蓝布长袍,把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躯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他的脚上穿着老娘给他做的新布鞋。他把店铺取名为“天鹰”。意为今后的生意像天鹰一样展翅高飞,跨山越海,扬名立万。

  

  店主人聪明能干、肯钻研、能吃苦、厚道开明,还是一个善于经营,重义气而又不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就是霍家三儿子,秉泰。

  

  这间不起眼的小铺子,正面朝向街道,一扇高两米,宽七十厘米的门的上边悬挂着一块横匾——“天鹰”皮鞋店。在它的右侧开了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小橱窗,里面放上三层小板,在上面摆着三双不同式样的男式皮鞋。正是因为男人们要经常在社会上出头露面,上班,经商,不是穿长袍,就是穿西装,皮鞋是男人们不可缺少的行头,再者,男鞋的样子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秉泰才打算先做男鞋。

  

  小城并不大,街巷里只要有个什么新闻,立即就会传遍各个角落。很快,“天鹰”就成了一条新闻。修鞋在这里很有买卖可做,但是,有钱人家穿皮鞋却一定要去上海或买进口皮鞋。因此,做皮鞋这个行业是小城的一块空白处,众所期盼。“天鹰”的诞生给这座被洋人占领下的小城注入了一剂生长素。

  

  不过,店面实在太小了,让很多人难以相信这里会做出什么像样的皮鞋来。过往行人也只在橱窗前一站而已,尤其是有钱人家对于它在小城里的出现,则报以轻蔑的一笑。但“天鹰”的主人并没有灰心,他仍然坚守在店铺里,并把橱窗的玻璃擦得亮亮的。这些展示给外界的皮鞋,是他把每天过往于店前的行人脚上所穿的具有特色样子的皮鞋看在眼里,记在脑子里,又及时把它画在纸上,加上自己的设计,通宵达旦赶制出来的。他会为了一双新款男鞋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潜心琢磨,他坚信,他的买卖一定会在这里得到认可。为此,秉泰并没有因为没有客人而失去信心,他耐心地等待着第一位客人。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早晨,他从玻璃窗里看到自家橱窗前站着一个身穿棕色西服的洋人,身边还有一位高高的洋女士,打扮入时,淡青色的帽子,淡米色的长裙,外套是一件与帽子同色的法兰绒大衣,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皮鞋。从他们那欣赏的表情上看得出,他们十分想做皮鞋。这对男女犹豫了一下,终于推门走了进来。

  

  他们一走进店里,立刻就把一股子清香带进了这间小屋。同时,也把光明带给了小店。秉泰的脸上露出了喜悦,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又闭上了。他说不出话来,无法与对方谈买卖,只见他有些慌乱,两只大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的脸涨得通红,并冒出了汗珠。

  

  那位男士微笑地注视着店主人,用手比画了一下,秉泰明白了。他拿来一张纸,示意男士画一画。那位男士用手指了指橱穿内摆着的那双棕色带网孔的男鞋,秉泰点了点头。他蹲下身子,画下了男士的脚样及尺寸,打着手势告诉他们三天以后来取鞋。

  

  摆在橱窗里的男鞋正是当时法国社会最流行的男款式。秉泰全凭他的眼力和模仿力去观察人们脚上所穿的鞋样子,再有,就是他那股执著的钻研劲儿。

  

  三天以后,那位男士如期来到小店取鞋,秉泰双手捧着那双男士皮鞋,让他试穿一下。秉泰双腿跪在地上,脱下了他的鞋,又为他穿上新皮鞋。

  

  当那位男士穿上鞋子的瞬间,他的眼睛一亮,大声地惊呼起来:“Wunderbar!”(德语)。从客人那张兴奋的脸上,秉泰便知道了那个男人的心思了。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本来就不善于言表的他,更不用说用德语来交流了。他的双手相互搓来搓去,由于说不出话来,而急得满脸通红,他示意让男士在地上走一走。那个洋人高兴地在店里走了几个来回,嘴里不停地念叨着:“Sehrgut!”(德语)洋人脱下皮鞋,爱不释手,他脸上高兴的表情让秉泰欣喜若狂。这便是他的第一笔生意。

  

  自从他开店以来,就立下一个规矩:“客人至高无上,信誉第一”。他自己坐的是木头板凳,而为客人准备的却是扶手软椅,这也是店铺里最值钱的家具。

  

  不知道是洋人的宣传,还是那橱窗里经常变化着的皮鞋款式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从那以后,便接二连三地有人来他的店里做鞋了,“天鹰”鞋店突然间就忙了起来,有时,一天会接到近十双鞋的活。秉泰对客人有求必应,无论客人的脚型有多么怪,要求有多么高,他都无条件地接下来,以最完美的成品交给顾客。他知道,要想在这里站住脚跟,一定要善意行商,哪怕自己吃亏,也绝不能让客人失望而归。

  

  租界地的洋人,市里有钱人家,官宦人家,靠近码头的海外商人,似乎都看好了这家门脸不大的皮鞋店。秉泰一个人已经无法应付日渐增多的生意,于是,他回到村里,带来了两个伙计,一边教他们,一边日夜赶制皮鞋。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即使不睡觉也忙不过来了,秉泰再次回到家乡又带回来两个伙计,帮助他赶做皮鞋。

  

  秉泰干起活来不说话,不走神,一动不动,以至于周围发生了什么,他也全然不知,这是他一生中最经典的模式。

  

  1909年开春,他又一次返回乡下。此次,他回庄里,与以往大不相同了,庄户人都把他当成了大圣人。

  

  老夫妇看着在外面混起来的三儿子,老泪纵横。秉泰此次回家,手头上有了一些钱,他为爹娘买下了几亩地。

  

  秉泰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与四个伙计日夜不停地赶制皮鞋,店铺的那间小屋已经无法满足生意的需要了。一年以后,秉泰在那条商业街的尽头买下了一块土地,并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房,在后院建起了一间操作房。

  

  1910年秋天,“天鹰”商号正式在小城成立了。这一年,秉泰刚好二十一岁。

  

  小城发展之快,令人们大为震惊。西方文化的渗入,使得小城无论从建筑上还是文化上,都朝着德国殖民化的方向转变。短短几年的时间,行政机构,医院,学校,教堂,港口和车站,店铺及工业区相继建成。小城的建筑风格,都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艺术。一栋栋别致小楼错落有致,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别具风情。这里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德国人为这座小城的规划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他们也把小城分为欧洲人区,华人区和工矿区,原来的小渔村的影子早已荡然无存,小城变得更加楚楚动人了。

  

  这里有几条著名的街道,有上等华人和洋人经常聚集的地方,有号称“小城第一家”的中餐馆。清代的大臣,甚至军机大臣,也经常光顾这家中餐馆。

  

  另一条街上,有银楼和一家有名的私人银行,还有几家经营金银首饰的店铺。银楼经营金货生意,小元宝的形状像一粒花生豆,长条形状的叫金条。另一条街上有几家名茶庄,还有名熟肉店,以酱牛肉、烧鸡、熏鱼、猪头肉、酱肚等五样名扬小城,他们的配方为独家所有。这条街还是小城的年货市场,每年从腊月初八直到春节,这里是露天市场,各色年货都会在这里买到。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铺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小城最繁荣喧哗的便是那条商业街了,它是这座小城的经典所在。自从小城1898年被德国人占领以后,十几年间,变成了殖民色彩浓厚,商铺林立,洋行遍布,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金街了。它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如同北京的王府井,它是这座小城的“名片”与“地标”,长约1500米,占据了好风水,位于最为美丽的前海景区,其左右与小城的各个街道相通相连。它,就是“安盛路”。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