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前言

从汇款诈骗到装修诈骗,再到架空投资的诈骗,抑或夜晚街头的黑钱诈骗,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违法奸商和诈骗犯。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受骗呢?

狡猾的骗子们,又是如何通过操控你的心理来行骗的呢?

愚蠢地相信了骗子的我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

骗子们所用的狡猾且多种多样的手段,所有的都可以从心理学上加以说明。极端一点来说,就是在一切买卖中,最精通心理学技巧并且巧妙运用它的,正是骗子们。

不存在对于欺诈的对症良药

现在,通过新闻节目、报纸、杂志、综艺节目等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欺诈的报道,而且警方的官方网站上也有相应的针对诈骗的对策介绍。

但是,对于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作者却存有大大的疑问。

比如,汇款诈骗刚出现的时候,大多是口称“我,是我”来装作我们非常熟悉的人,让我们向指定的账户里汇款。但是现在,在电话那头的身份可能会是律师、警察、被害者,设置各种虚假情节向我们行骗。而且,骗子们还会事先给公司打电话,确认我们不在公司的事实之后再行骗。

这就如同病毒一样,A型诈骗对策(新药)出现的时候,B型新诈骗(病毒)已经诞生了。如果只是限于对症下药的话,那么只能是这种永无休止的追逐游戏,而且不会有胜算。

所以,讲述最根本的应对欺诈的对策,正是本书的目的。

在本书中你不会发现诸如“有这种手段的诈骗,要小心啊”或者“用这种对策吧”之类对症下药的话。

对于一切形式的诈骗,本书都会将潜藏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揭开。不单单是介绍诈骗的手段,而且会用图解的方式让你轻松了解“被骗的理由”。

如此的话,即便是另一种形式的诈骗,你也能马上发现它其实是基于某种心理学原理之上的。甚至面对一种崭新的诈骗手段,我们也会明白它只不过是古典欺诈手段的应用之一。

我们也会逐渐明白,面对可能的诈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注意哪里。

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原理不仅适用于识破骗子的骗术,对于世上多如牛毛的广告是如何巧妙(狡猾)地利用心理学技巧的,也会有所阐述。而且,对既存媒体中传播的无约束的信息,是如何恐怖地控制着人心一事,本书也有所涉及。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了解骗子的骗术,是和我们自身的说服、交涉技巧的提高有所关联的。因为两者的基础都是说服的技术,这不仅在商务会谈和面试中,就连在个人的日常对话、报告、小论文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的可能。

绝对不可以将本书中所述的骗子的伎俩“恶用”。

如何算“活用”,如何算“恶用”呢?

请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自行判断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