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5节 特殊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鱼水情深
  
  武文斌进入灾区以后,为什么能够舍生忘死救灾民?为什么从来也不注意自己的休息,甘做特殊战场上的拼命三郎?因为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武文斌难以忘怀:部队刚刚机动到都江堰玉堂镇的时候。已经家破人亡的乡亲们还是想法弄来粮食,煮成粥,摊成饼,提篮背篓地给解放军送来。
  
  两天的千里急行军,战士们饿极了,但没有人动。老乡们不依,哗的一声成片跪下:“解放军来救我们的命,我们的饭咋就不能吃呢?”
  
  结果,在这些乡亲的“逼迫”下,武文斌和他的战友们在一个多小时里,连吃了5顿乡亲们送来的饭。
  
  这件事使武文斌深受教育和激励,他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多好的人民啊,有了你们的坚强,人民子弟兵不能不坚强,中华民族也依然坚强,中国依然有希望。”
  
  “勇于牺牲是军人的最高境界!”
  
  到达灾区后,武文斌和战友们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灾区白天气温比较高,连队任务劳动量比较大,官兵们都感到十分疲劳,但武文斌却始终脏活累活抢着干。细心的战友发现,武文斌的眼窝明显深陷,颧骨更加突出,身上的衣服满是汗渍,好像从来没有干过。


  
  有的战友好心劝她:“文斌,休息一下吧,看你累得人都变形了!”
  
  武文斌却淡淡一笑说:“不中啊,灾情这么严重,咱咋能歇着呢!”
  
  战士李伟问他:“武班长,你干活不累吗?也不休息休息?”
  
  武文斌回答道:“灾区人民有一个没得到安置,我就一天不休息。”
  
  在救灾的30多天里,武文斌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的最艰苦、最危险、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进危楼救人,他随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面;转移疏散群众,他奋不顾身7次险些摔下山崖。面对战友的担心,他十分认真地说:“勇于牺牲是军人的最高境界!”
  
  打通受困群众生命线。
  
  5月19日下午,炮指连20多名官兵受命打通玉堂镇至水泉村的道路。山体滑坡切断了山腰处100多户群众与村子的联系,一棵倒下的大树把唯一的电线牢牢压住。
  
  武文斌一锹下去,不小心挖了树下的蚂蚁窝。一群红蚂蚁蜂拥而出,顺着袖口、裤腿爬到他身上,可他咬着牙就是不退半步。
  
  上有余震飞石,下有蚂蚁叮咬,整整一下午,这个“拼命三郎”硬是带着官兵开出一条可容三轮车进出的小路,为受困群众打通了生命线。


  
  时时处处冲在最前面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失事后,武文斌带领三名新同志连续几天进入赵公山,开展拉网式搜索。每到危险的地方,他都要在前面探好路后,才让新同志通过。
  
  山路泥泞,武文斌的脚多次陷进泥坑,拔出来后鞋里进了许多泥水。在经过一段陡峭的山崖时,武文斌突然脚下一滑,要不是情急之中拽住一根青藤,他就摔下山去了。
  
  把武文斌拉上来后,新兵王昱对他说:“你的鞋走路不得劲,还是让我在前面带路吧!”
  
  “有我这个老兵在,哪能让你们新同志去冒险。”武文斌说:“咱铁军个个都是英雄,要想多奉献,就得时时处处冲在最前面。”
  
  “我那破‘宝贝’又回来了。”
  
  武文斌有个收音机,是他当兵后花十几元钱买的,天线折了一半。这个收音机是他平时学习的好帮手,由于抗震救灾走得急,忘带了,时常向战友们唠叨。
  
  到灾区后,武文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这时,为了让官兵们了解更多的救灾信息,上级又给每名官兵配发了一部收音机,武文斌高兴的不得了。
  
  在连队,他是第一个搜索到总政开播的“战地广播”的。他经常把收听到的上级关于抗震救灾的最新指示和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消息传达给身边的战友。进村入户时,这部收音机也成了他向受灾群众宣传党的救援政策的好帮手。
  
  一天午饭时,他正津津有味地收听新闻,战士王磊不小心把收音机碰掉在地上,天线折断了。
  
  看着小王不安的神色,武文斌打趣地说:“这下好了,我那破‘宝贝’又回来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翘地球去!”
  
  5月31日,连队给水泉村的受灾群众运送给养。
  
  通往水泉村的盘山道路被地震毁坏得十分严重。当汽车行驶到半山腰时,一块半个帐篷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
  
  这么大的石头怎么办?推又推不动,绕行也没别的路。大家急得团团转。
  
  武文斌也很着急,围着大石头转了几个圈,突然灵机一动:这块石头有一个角向上翘起来,如果利用杠杆原理,在下面垫上圆木,不就可以把巨石移走了吗?
  
  说干就干,他和战友们从山上找来被砸倒的树干放在石头前面,接着又在大石底下垫上一些小石头。大家齐心合力开始撬动大石,“一二、一二……”巨石果然在一点一点向前移动。半个小时后,大家终于把巨石推出了道路。
  
  上车后,代理排长张玉刚问他:“武文斌,这么好的法子你咋想出来的?”武文斌嘿嘿一笑,和大家幽了一默:“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今天只不过小试牛刀,等“神舟九号”上天的时候,我就翘地球去!”
  
  车厢里,笑声响成一片。
  
  两箱书的故事
  
  武文斌很喜欢看书,每次清理完废墟,不论老乡送什么他都不要,只是恳请主人借给他一些书看。
  
  6月2日下午5点多,武文斌和战友们在玉堂镇水泉村帮助村民清理废墟时,跑来一个女学生,想请他们帮助自己把埋在废墟里的两箱书弄出来。
  
  这个女孩叫李菲,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他家的房子全都坍塌了,给挖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武文斌和战友们终于挖到了装书的大木箱。
  
  箱子有一米多高,一米宽,里面满满当当装着李菲和哥哥从小到大学习用的书,非常重。武文斌和战友们费尽了力气才把箱子弄出来。
  
  抬箱子的时候,武文斌把这些书当成了宝贝一样,一再嘱咐官兵要小心一点。搬完书后,李菲在和战士们聊天的时候得知武文斌特别喜欢看书,就主动说:“武大哥,我也没什么好感谢你的。这些书你喜欢哪本就送给你吧。”
  
  这下可把武文斌高兴坏了,连连说:“真的?真的?那我就借去看几天!”他挑了《英语周报》、《国家地理》、《做人的N个细节》等,十分珍爱地装进了挎包。
  
  生命的马达高速运转
  
  战友们说,武文斌到灾区后变了,常常一个人在树下沉思,只知道拼命干活。也许他心里有着太多的悲伤,太多的牵挂。战友们感到,灾区群众的困难和痛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在这次大灾考验面前,许多“80”、“90”后的年轻人瞬间成熟,瞬间长大,瞬间坚强。武文斌也一样,到灾区后,感到肩上的责任变得具体了,变得迫切了,压力明显了。他感到重任在肩,一种使命感促使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为灾区群众多做点事,让生命的马达处于高速运转之中。
  
  6月9日,炮指连奉命前往都江堰市“勤俭人家”临时安置点安装1800多张赈灾钢架床。为防止磨破手,安置点人员给每个官兵配发了胶皮手套。“戴手套影响安装速度。”武文斌把手套一扔,开始徒手作业。铁螺丝磨上肉手指,不大一会,手上就打起了血泡。
  
  一天下来,炮指连安装了800多张钢架床,武文斌一个人就安装了50多张。安装一张床需要拧28个螺丝,他总共拧了1400个螺丝钉,螺丝刀都被拧变了形。


  
  战友们看着他满是血泡的双手都很心疼,他却举着手乐呵呵地说:“看,我们铁军都有双铁手,我的手就是拧不坏的螺丝刀!”
  
  6月14日,他们连冒雨卸载活动板房板材,并安排官兵轮流换班休息,可武文斌却始终不肯休息。干完活后,他想拧去衣服上雨水,可怎么也拧不净。新兵徐红光不知内情,从武文斌手里接过去用力一拧又拧出许多水来,小徐开玩笑地说:“武班长,你连衣服都拧不动啦!”
  
  武文斌只是笑笑,什么话也没有说。小徐哪里知道,这是班长为了灾区人民早一天住上板房,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啊。
  
  这一天,他连续参与了14车的卸货任务。
  
  “像一团炽热的火,他总是在激情地燃烧;像一面迎风的旗,他总是在呼啦地飘动“,战友们这样评价抗震救灾一线的武文斌。
  
  6月17日早上,连队从玉堂外埠向胥家镇转移战场。临行前,武文斌抽空给在河南老家的父亲武中林打了参加抗震救灾以来的第3个电话。
  
  父亲在电话中叮嘱他:“既要完成任务,又要注意休息!”
  
  武文斌对父亲说:“只要还有一位老乡没住进板房,我就不能休息。”
  
  “有一份力就为灾区群众献一份爱!”
  
  “最苦最难的是灾区群众,有一份能力就为灾区群众献一份爱!”这是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伟大战斗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确实,他对灾区群众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上。
  
  灾区群众地里的油菜籽熟透,可因为地震,老百姓伤的伤,走的走,没有心思收割,武文斌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助群众收油菜籽。
  
  灾区群众的麦子熟了,可因为地震,老百姓刚刚走出废墟,忙于生计和自救,武文斌就和战友们帮助他们割。
  
  灾区群众的房屋坍塌,没有地方住,武文斌就帮助他们修缮房屋,夜以继日安装活动板房……
  
  根据炮兵指挥连提供的资料,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一线的35天时间里,连队一共给他安排3天时间轮休,分别是5月22日、6月2日和6月16日。可他一刻也没有“消停”。连长李俊峰告诉我们:“武文斌是我们连平时最听话的兵,但在抗震救灾中他却是‘最不听话’的兵。到灾区以后,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活,就到处蹭活。别人拦也拦不住,战友们给他送了一个绰号称为‘拼命三郎’”。


  
  让我们看看武文斌在这三天的“休息”情况吧:
  
  5月22日,星期四。武文斌刚把一堆脏衣服泡在盆里,得知本排受领紧急任务:赴永固村调查受灾情况。他当即跟随大家出发,一去就是10多个小时。
  
  6月2日,星期一。武文斌原本想好好睡一觉。可这天全排的任务非常重。早上起床号一响,他还是习惯性翻身起床,随战友一起出发,将8吨救灾物资从玉堂镇运送到水泉村。下午,他在帮助玉堂镇村民李长友拆除危房时,一颗铁钉扎穿了他的胶鞋,没有卫生员在场,他脱下鲜血染红的袜子,从李长友端着的盐罐里抓了一把盐,一闭眼抹在伤口后,接着又去干活。李长友正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女儿李菲,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这一切。
  
  这是唯一一张记录英雄在抗震救灾现场的照片。
  
  6月16日,星期一。武文斌忘了那天该他轮休,吃过早饭就和战友出发了,帮助玉堂镇政府卸完一卡车救灾物资后,又与大家一起赶到玉堂镇小学,卸了4卡车活动板房建材。
  
  历史记下了武文斌在抗震救灾35天的日日夜夜,历史记下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创造的辉煌业绩:走遍都江堰市玉堂镇12个村7816户人家,转移群众3638人,帮助群众搭建1000余顶帐篷和简易房,组装木床1818张,卸载救灾物资54车。


  
  “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
  
  6月17日,他们接到连队命令,立即转移到胥家镇。整理物资,打扫营区,拆除帐篷,又是急行军,然后再搬运物资,安营扎寨……
  
  整个一天,武文斌和他的战友们忙得像个陀螺,不停地旋转。
  
  下午5点,连队又接到命令:晚上7点,有从重庆方向来的8车板材,需要当晚卸下。
  
  “每个排负责一车,最后两车由党员突击队上!”细雨中,连长李俊峰下达了命令。
  
  战士们高喊着,一个多小时,6车板材很快卸下。这时,李俊峰发现,一直没有轮休的武文斌率先爬上了另一辆车,他一个人在上面卸,下面十多个战友转运。
  
  弯腰、起身、递出。
  
  弯腰、起身、再递出。
  
  李连长感动地回忆说:“当时,我两次派人上车去换他,都被他推了回来。这最后的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21时25分,官兵们冒雨将8车50吨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完。武文斌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熄灯前洗刷,武文斌对班长姜春雷说:“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
  
  没有想到,这却成了武文斌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武文斌的最后一天
  
  18日凌晨2点40分,和武文斌邻铺的宋国栋突然听到,武文斌异常的呼吸,急忙摇了几摇,见没有摇醒。宋国栋立即叫醒同室战友,叫来干部和卫生员。一边急救,一边立即向战地医院转运。
  
  一路上,战友们呼喊着他的名字,但他却始终没有回答。
  
  医学专家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挽留住武文斌那26岁的年轻生命。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吧,2008年6月18日,武文斌在四川抗震救灾中,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经抢救无效牺牲在都江堰市的抗震救灾第一线。
  
  还有一个月,他就要从大学毕业;还有一个月,他就要与未婚妻举行婚礼;还有一个月,父母期盼与他团聚。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
  
  是什么让他停不下脚步?是什么支撑他异常疲惫的身体?
  
  是人民的利益,是军人的职责!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生命的完整不取决于年龄!武文斌用他26岁短暂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用平凡的岗位向我们诠释什么是伟大!
  
  武文斌走了,但是,他用青春的辉煌带给我们26岁的感动,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间,这种感动是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在他倒下的岗位上继续奋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