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过分谨慎、害怕失败的心理要不得

一九六三年,一位对人类行为研究领域颇负盛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沃克·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理论》,并加以说明:每个人都同时具有“求成”和“避败”的需求。只要是我们认为有价值、会激发自我认同的事物,就会自动自发地去追求。如果我们认为从事某项竞争有可能会失败时,就会自然地退缩。

基于这样的求成避败心理,即使人人都渴求一生的成就,但为了降低风险,最后还是会选择较笔直的那条路,即使我们明知那离生命的意义非常遥远,为了安全感,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这种决策。但是,人生确实如同投资一般,如果你追求高报酬的利益,势必就要承担高风险的压力。如果你选择了保本型、低利型的投资,自然只能领到比定存多一点的利润。

赚钱的机会就存在每一个套利的空间中,圆梦的成功案例也每天在上演,如果因为过度谨慎保守的心态,而错过了一生中寥寥无几的机遇,专属于你的康庄大道就只能永远在可望而不可即之处。因为不跨过湍急的险流,就永远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

当看见报章杂志上刊登雄才大略的企业家、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你是否曾经认真思考过:并非命运选择了他,而是你放弃了命运呢?你生下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

曾听人言:“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接受失败,敢于挑战失败的人,才有创造丰功伟业的可能。”面对你的理想人生,没有一步登天的台阶,只有锲而不舍地去尝试,只有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从中获取无可取代的经验,正是这些无数成功与失败的契机,能够确实地帮助你走向目标。

有一个心怀大志的年轻人,他十四岁就进入拳坛,第一次上擂台便被对手打得鼻梁都快断了,下台时还血流满面。然而,第二天,他又坚强地站上擂台再次比赛。不过仍然扮演着被追打的角色,但他毫不丧气地加入最严苛的训练,不幸的是,某次练习时,他的左眼受了伤,这只眼睛从此失去了视力。后来即使他无法参赛,却从拳击格斗中学到了一件事—勇敢,也让他终生具备了屡败屡战的挑战性格。

十九岁时,这位年轻人参军走入战场,在某次战役中被炸弹炸成重伤,全身上下被两百多块炸弹残片入侵,其中一部分弹片因为取出会危及性命,就永远留在他的体内。

退役后,年届二十的年轻人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于是日日坚持不懈地写作,可是他的作品全数被出版商无情地退回,但他认为人生就是不断的战斗,绝不放弃写作的梦想。

到二十三岁时,他的执著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第一部著作出版了,可是只印刷了三百册,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的生活,而且为了全心投入写作,他早已身无分文,妻儿也因此离他而去。

这个一生为了梦想搏斗的年轻人就是一九五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恩斯特·海明威—经典名著《老人与海》的作者。

历经高低起伏的人生,海明威曾写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下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面对可能阻碍他梦想的人事,更进一步阐明:“要是连像样的敌人都没有,那样的生命不值得活!”

谨慎行事,是最保险的一种做法,若是害怕失败,就等于自己在潜意识先种下了失败的种子。因为畏首畏尾的心态,又让成功的种子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反而让失败的种子吸足了养分,因此畏惧终成现实—我果然会失败!

但这一切,只要怀抱着成功的希望去挑战,结果就会全然不同,而我们却往往先被自己的心魔打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