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自 序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到 2015 年,生活方式病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即由不健康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将会大幅上升。

到 2015 年,发达国家癌症死亡人数将为 300 万人,发展中国家为 600 万人,全年预计死亡人数达 900 万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 160 万人,死亡 130 万人。

而发达国家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将从 1985 年的 1320 万人增至 2450 万人,同时发展中国家死于此病的人数也将由 720万人增至 1670 万人,重复发达国家心脏病的历史。

肿瘤在十大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三位,每年要夺去 630 万人的生命。

预计 2025 年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超过 3 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会超过印度,跃居第二位。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3 年的世界卫生日公布了重要信息: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它影响到超过 1/3 的成人,每年造成全世界 900 多万人死亡,并可引起肾衰竭、盲症、血管破裂以及脑损伤。

……

这些因“疾病”引发的“死亡数据”看起来让人触目惊心。

可是,许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据统计,我们每个人一年的平均饮食消费量达 1 吨之多。试想,如果这些食物并不是身体必需,而只是被我们机械地塞到肚子里,时间久了,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或许我们一时感觉不到不适,也发现不了身体的异样,可是一旦真到了“晚期”,往往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如今,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脑血管病、脂肪肝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还在继续增加。这些疾病和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暴饮暴食;过馋、过贪;劝吃、劝喝;饮食过快;多点、多吃不自知;重口味等,都会在我们的身体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病”是吃饱“撑”出来的!

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吃饺子,元宵吃汤圆……好像有了“吃”这件事,节日气氛才够热闹。喜得贵子、同事高升、金榜题名、乔迁之喜、喜结连理,大家也要欢欢喜喜聚一起吃一顿……好像只有“吃”才能显示出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

各大餐馆残肴满桌、弃羹盈桶的场面屡见不鲜……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餐桌“剩宴”被倒掉的食物十分惊人。“吃饭”之风越演越烈,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让人担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明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少食”的紧迫性。

可是,生活中,我们却经常以“爱”的名义让身边的人多吃:父母劝孩子多吃;儿女嘱咐老人多吃;全家人劝孕妇多吃;聚餐时,我们劝朋友多吃;吃自助时,我们劝自己多吃;酒桌应酬,我们又劝客户多吃……最后,我们吃多了,吃难受了,吃出病来了。这不但浪费了粮食,也损害了身体。其实,“光盘”的初衷并不是让大家吃撑了,吃光了,而是要有节制的意识:少点、少食。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已然处于饱食时代,早已经和过去的饥馑时代挥告别了。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对“吃”有一种新的思考和认识,在饮食习惯上做

到与时俱进。

事实上,少食的饮食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体会告诉你少食的重要性。

我将细致地为你分析:吃多“不自知”是致病的根源;“一日三餐”只是一种思维程序;饥饿只是一种感觉;对食物的依赖会成为食物的奴隶;适应少食的过程是适应“自然”的过程;让身边的人少吃点也是一种爱;贵族不是一代的事儿;少食和开启金品质的人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少食对驾驭生命能产生强大的蝴蝶效应……

也许你会问我,怎么想到去研究少食呢?怎么会对这项工程抱有巨大的热情?其实,一个是源于我自己的经历,再一个就是源于身边的人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以前,我也认为吃饭是生活中“司空见惯”和十分重要的事。尤其在我出生的年代里,粮食严重匮乏,当时的我就觉得,如果有一天能把肚子填饱该多幸福啊!可是,一次特殊的经历让我对健康,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23 岁那年,我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而突然停止了呼吸。“死亡”来得那么突然,甚至连恐惧和痛苦都没来得及体会。幸运的是,后来我醒过来了。当我迷迷糊糊看着身边至亲至爱的人正在为我伤心落泪时,我才明白了——死亡,对于死者来说也许还算简单和平静,可对于生者来说,是一种多大的痛苦和煎熬啊!

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脆弱?到底是谁在主宰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到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怎样让生命变得更加强大,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与亲人的天伦之

乐?怎样去承担和实现自己使命,让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幸福?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思虑再三后,我决定放弃自己原来从事的事业,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对生命的探索和研究上。

我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实地考察了大自然的神奇;

我翻遍了古圣先贤们的典籍,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他们的智慧;

我访遍了无数长寿老人,孜孜以求地解读着生命的奇迹;

我用敏感的神经感悟着生命的真谛,探索着人类和宇宙的终极智慧。

我时时刻刻探索着、践行着、思考着人如何拥有健康,如何增强生命的力量,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辟谷”,也真正明白了身体本身具有无限的潜能。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应该顺应自然并且调动身体内在的自然潜能,从而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因为工作、应酬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我们把自己完全定位为“社会人”了,以至于忘记了先天具备的那一点可贵的自然属性。

我们的知觉变得麻木,我们容易被习惯支配,我们吃多了却浑然不觉,吃出病来了还没有意识到饱食是撑出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渐渐地,我尝试着从“辟谷”过渡到“少食”,一天一天实践并感受着身体的变化当我发现了其中的妙处之后,我又把这些年来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分享给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人。他们的变化也同样让我感到惊喜。哦,原来,“辟谷”是可以融入到生活中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摸索,后来,断断续续地,我脑袋里开始初步有了一些想法。当进一步确定了“少食”的可行性后,我在 2011 年 10 月份正式提出“人类少食健康工程”,并不断呼吁、呐喊更多的人来加入我们,从一个细微的习惯开始改变,从一饮一食开始,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也为全人类!

这期间,陆陆续续有些人也加入进来,并且和我一起推广这项事业,我都心存感激。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管清霞、我的孩子们以及各界同仁的支持,感谢刘志则先生和李宛儒女士的帮助,感谢编辑冯雪女士和刘彩茹女士的辛苦付出,因为你们,这本书得

以面世。

当然,任何一项“工程”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当我们每个人不辜负生命给我们的重托时,我们的地球才会成为更加和谐的家园,我们每个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在和喜悦。

这条路还很漫长,现在,让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前行的道路上给彼此送上一份关怀和健康。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本书能给每一位朋友一份建议、一份鼓舞、一份支持、一份力量和一份希望:每天少食一餐,每餐少食 1/3,让我们一起走过 123 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