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对食物的依赖会成为食物的奴隶

人会因依赖而被俘虏,因依赖而被驾驭。对手机的依赖成为手机的工具,对金钱的依赖

成为金钱的奴隶,对食物的依赖成为食物的奴隶。

人们很容易依赖一个东西。比如说,人类发明了手机,确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手机始终不离手。如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感到不适应,

并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倘若有一天忘了带手机,就会觉得很慌,工作起来一整天都会心神不宁,生怕遗漏了未接电话和未读信息。如此,原本手机是人的工具,现在却反过来让人成了手机的工具。

食物也是如此。人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美食来满足自己的

口欲,却没想到有时候也会“上瘾”,仿佛只有吃到了、吃饭饱了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

●即使肚子毫无饿意,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美食,我们就决定把那份食物吃掉。否则,心里痒痒的;

●其实,我们并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某些食物,只是想尝试一下,或者想占有它。就像房间里堆满吃的,心里才会舒服;

●心里烦躁的时候,吃点东西,心情就会变好。

有着以上行为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常被食物围绕,因为过于喜欢或者寄托过多个人感情于食物上,所以一旦不吃就很难适应,时间稍长,就会难受,甚至无法忍受。这就是依赖——对食物的依赖。

电影《瘦身男女》中有一个“肥婆”,起先并不胖,但是因为感情上受挫,被初恋男友抛弃,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就把吃东西当作了抚慰心情的工具和精神的寄托,“虽然肚子胀得难受,但我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开朗了很多。”我相信,这种感觉许多人都有过。就这样,“吃”成了她治疗失恋的法宝。别人在失恋后都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女主人公却在失恋后将自己“吃”成了一个体重 300 磅的大肥婆。这个时候,她不想吃了,想停下来都很难。因为她已经把一个人的情感依赖投射到食物上去了。

“吃”本身只是消除饥饿的一种方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需要,但如果把食物当成是一种情感寄托,一旦遭遇到压力、无聊、高兴、苦闷时,情感上得不到填补,就会在食物中寻求安慰,最后就很容易吃撑。

更何况,人们对外在的东西依赖的越来越多,内在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人身体本身的潜能得不到挖掘,整个人生都可能会因过于依赖外物而“失控”。

比如,本来有很多人晚上到点就可以入眠了,但因为睡不好就吃颗安眠药,一旦成了习惯,以后的很多个夜晚都只能依靠安眠药来催眠了。依赖到一定程度,越吃安眠药量越大,安眠药如果产生抗体,反而更不易睡着。

还有,写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提笔忘字,这是因为现在办公室白领和商务人士等都习惯用电脑打字,突然让他写字,要么是手生不会写,要么就写完左看右看都不像。所以,有人曾开玩笑地说:“恐怕现在真正会‘写字’的人就剩书法家了。”

这些都是依赖带给我们的危害,对食物的依赖也是同样的道理,会让我们因过分依赖而变成食物的奴隶。

也许有的人会说,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需要通过吃东西来疏解情绪。当食物填到肚子里的那瞬间,我甚至会感觉到胃都暖了起来,心情会很愉悦。

可是,虽然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缓解压力的办法那么多,都值得尝试。比如,到大自然中去,交更多的朋友,打打球,读读书,下下棋等都是非常有益于身心的放松方式。如果只是一味地依托于进食来抚慰心灵,有时候不但不能让你在心灵上得到真正的满足,还可能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损害身体健康。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问一个问题:怎么办?我们要如何改变目前的现状,改变自己对食物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分享两个简单而且容易操作的方法:辟谷或者少食。辟谷或者少食,它会逐渐帮你找到身体的真实感觉,然后自主地、有选择地吃或不吃,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慢慢找回对食物的主控权,减少对食物的依赖。

答学员问:牛只吃草,营养均衡吗?

“民以食为天”,在人们的观念中,吃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究竟吃多少,怎么吃,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可是,世间的很多事情不一定都是二元对立,也无所谓对错,只是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罢了。

问:以少食的观点如何看待一日三餐?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种观点对吗?

答:“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个结论一定是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可是,在我看来,一日三餐只是一种思维程序,我们的祖先以前就一定能保证一日三餐

吗?如果一日三餐的这个前提就不一定正确,那他推出来的结果会正确吗?

问:你怎么看现代人营养均衡的问题?

答:牛只吃草,营养均衡吗?现代的营养均衡是在认定身体必须需要七大类营养的前提下提出的,有了这个前提才得出这个结论,可是,这个前提是人为设定的,而不是自然的产物。那你去考证一下自然界的动物怎么能保证营养均衡呢? 5000年文明之前,人们连刀耕火种都不会,虽说有一些植物,但水果也很少,我们人类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越来越强大了。

这是我和一名学员的对话,他是一名营养师,听完我的课后,他对我说:“盛老师,听了这堂课,感触很深,我觉得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这好像与营养平衡论有些冲突?”

我笑了笑,说:“关于营养平衡各有各的看法,我们不论谁的对与错,也不去批评任何人。因为对食物、对自然的认知,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不同。”

我们经常说“观点”,其实所谓的“观点”就是站在某一个角度观察到的某一个点。既然是观点哪有对与错?他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你怎么能说他不对,他又怎么会确定他错?就比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看是这样的,你看是那样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依我看来,自然界中,有肉食性动物,有植食性动物,也有杂食性动物,它们有的吃肉,有的吃草,它们的营养并不均衡,但它们却能够生生不息地得以繁衍。就像老鼠,你看它繁

殖多快。

我曾经拜访过 100 多位长寿老人,他们生存的环境,第一偏远,第二少食,他们的食物不可能达到营养均衡,但是身体很好,很健康。

台湾有一个知名作家,曾专门找了一个著名的营养专家为自己配餐。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生活作息、饮食起居全都按着规定来,这样一直坚持了很多年。可是到了 40 多岁的时候,去医院一检查——癌症。

她很失望,也很不解,自己一辈子很讲究,完全按着那些标准来生活,一年 365 天都是按着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的,如此规范、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怎么还会能得癌症呢?

痛思之后,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告别生命。于是,她把台湾的一帮老朋友全都邀请来,开了一场生命告别会。女作家说:“以前,我总是听所谓的‘权威’的意见,却没有正确地看待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从今之后,我不想再被那些‘规范’束缚,我要顺其自然,做事如此,饮食也一样。”

后来,女作家就抛开一切桎梏去旅游了。在这个过程中,她按着自己的心性生活,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活得小心翼翼。她说,我从来没有发现过生活会这么有趣。饮食上,完全按着自己的兴趣,尝试各种口味,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生活着。比如说,在以前有许多食物她都不吃,像油饼、油条或者烧烤的食物,因为大家都说不健康。但是,现在,她听从身心的意愿,不再有那么多约束,偶尔也会尝尝这些新鲜“食物”,只不过是所吃的东西量少些。就这样过了 2 年,最后的结果是她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所以说,心思的束缚会带来饮食习惯的束缚,而饮食上的“斤斤计较”,也会生发出疾病。看来,要想获得身心的健康,更要有一份随顺的心境。

少食不等于节食,辟谷不等于绝食

少食是积极主动的,节食是被迫无奈的;辟谷是奋进向上的,绝食是消沉向下的。因而,少食不等于节食,辟谷也不等于绝食。

有一位女学员问我:“盛老师,您所说的少食不就是节食吗?我经常节食,每次节食我都会吃得很少。可问题是我怎么会越节食越胖呢?”

我说:“少食当然不等于节食。节食的‘节’可以说是节约的节、节制的节,也可以说是像竹节一样一节一节的、一层一层的、一段一段的都可以叫节。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节”是有节制的、有阶段性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这一段时间吃胖了,就想着节食吧,等瘦了一点,又恢复了以前的饮食,自然又胖上去了,然后又开始节食……就这样,一阶段

一阶段地节食,减肥一般是不会成功的。而且,这种反复性的节食最容易给身体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女学员想了想,非常不好意思地说:“盛老师,好像我就是这样。虽说总想着这段时间自己在节食,但是一碰到好吃的,就什么都忘记了,什么节食、什么减肥全都被我抛在脑后了,

感觉自己馋得不得了,所以,一吃起来就肆无忌惮了,但感觉好过瘾。不过,大家都说我这是暴饮暴食。应该没关系吧,我下次少吃点,或者不吃了,不就行了。”

我笑了笑,继续说:“你这种做法,就是暴饮暴食啊。要知道,暴饮暴食往往会使肠胃‘嘭’地一下撑大了,这时候肠胃就会有一个记忆,等你下次吃饭的时候,它依然记着

你上次吃的那个量。如果你没吃够那个量,它就有可能等着,等着食物的到位,你会感觉到好像还有点饿,还没吃饱,非得再吃点东西才能找到那种饱的感觉。你下一次少食的想法

是很好,因为这样能让身体得到适当地调节,但实践起来比较难。你会发现,自己饿得受不了。你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女学员点了点头:“嗯,确实如此。有的时候我节食一段时间,就又会情不自禁地弥补或犒劳一下自己,如此,甚至比节食之前吃得还多。怎么改变这个状况呢?”

“节食。不要认为自己节食了就是少食了。因为很有可能在‘节’的前提下,你所食的量依然很多,肠胃依然没有空下来的机会。你以为‘节’了,以为少了,但是并没有真正达到身体所需要的少食的量。

但少食并不是这样。少食是在原来的饮食基础上按身体的需要少吃一点,比如,每天少吃一餐,每餐又少吃 1/3,在这个过程中,肠胃会有一个真正空下来的机会,我们会慢慢弄

清楚身体真正所需要的那个量,并且让身体开始适应。而且,少食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不会出现因暴饮暴食等引起的损害身体的现象。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命

状态。”

女学员又追问:“盛老师,既然少食不等于节食,那是不是辟谷也不等于绝食啊?可是,辟谷不就是不吃饭吗?那不吃饭不就是绝食吗?这谁能受得了?”

“这是一个误区。辟谷不等于绝食。这两个词的涵义有很大的区别。”

“绝食是什么东西都不吃,而辟谷除了不进食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给身体补充能量的方式,如服气等。因此,我们说,绝食就是我有意识地去‘绝’,让身体硬扛,这对身体是有损害的;辟谷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不吃,是认识生命、应用生命,促进生命内在平衡的方法。这不仅不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改善身体状况。

“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就是内心定位的不同。内心定位就像一个电磁波,这个电磁波发送的是‘你好’,对方收到的一定不会说‘你坏’。很多绝食三、五天的人可能会因绝食

而‘死亡’,为什么?因为绝食,他的心里可能会恐慌,有时还会出现自我暗示:自己是会饥饿的,绝食会死人的,再加上内心的恐惧和对抗,那绝食的结果可能真的就是会死人。而辟谷并不是如此。佛家、道家、儒家、中医等多种经典上都有记载,并且许多人通过辟谷得以长寿,那他的内心里就会认为,辟谷是不会死人的,是健康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