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每天少食一餐,每餐再减 1/3

少食?少食多少?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具体的量当然要因人而异,但少食一餐,每餐再减 1/3,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和做到的。

一提到少食一餐,许多人就会想,哎呀,那怎么能受得了?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并不怎么适应一日三餐的状态。在人类 300 万年的历史当中,有 99% 的时间是在饥饿状态下度过的,甚至四五十年前,人们还经常过着吃糠咽菜,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这种说法绝不夸张。

那个时候,人们不会说,哎呀,我这一餐不吃我就好像少了一餐,他们没有这种概念。他们不会去想,为什么今天我缺了一天或者一顿的饮食。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缺”的这个概念。因为没有,他就知道不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说,在这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的身体是非常适应饥饿状态的,一顿饭不吃人们并不觉得奇怪和不适应。

但是现在少了一餐,人们就会说,我今天本来该吃的。“本来该”是现代人特有的说法和内心独白。“本来”就是理所应当。这就意味着,在他们心目中,吃三餐是理所应当的,少吃一餐就是“不应该”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到了吃饭的时间,他的身心就会向他表达自己的意思——到点了啊,该吃饭了啊!其实,他饿吗?他不一定饿,只是将这三

餐当作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成了一种习惯而已,结果是越吃越多。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承受力,一旦超过了承受力,就会产生疾病。

我们家的保姆刚来的时候,有一天对我说:“盛老师,我以前就听人家说过,一个星期要有一天不吃饭的话,身体会特别好。您说,这要真是一天不吃饭能受得了吗?”

我笑笑说:“没事,你以后在家里可以有一天不吃饭,其他时候一天只吃两餐,而且不会饿。”之后,她每个星期都有一天不吃饭,而且其他时候一天只吃两餐,基本上给我们做完

饭,自己就出去了,她把“少食”坚持得很好。

持续了几天,她对我说:“盛老师,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服。以前一天吃三餐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像总是昏昏欲睡,也没有什么食欲。如今,一日两餐,头脑清醒,身体也很轻松。按理说,不吃饭会饿,但是我并没有这种感觉,不吃也不会觉得饿。”

事实上,保姆来的时候非常胖,身材很臃肿,而且还患有许多慢性病。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瘦了十几斤,身心都感觉很舒服。

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和减少饮食数量,可以达到改善体质、减轻疾病、获得健康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少食的意义。

曾经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儿童医院、第一所儿童营养研究室的医学博士苏祖斐的饭量就非常小,她认为吃得少,胃、肠、肾、肝、心的负担就少,这对健康长寿非常有利。

爱迪生一日也只吃两餐,饭量大约是正常人的一半。在他看来,大部分的病都是由于吃得太多而引起的,因而他曾极力主张全美国所有的人都应该减少 2/3 的食量。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营养学家麦卡教授就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将实验对象小白鼠分成两组,对每组小白鼠都保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物质供应。不同的是,他对第一组小鼠限制热量,对第二组小鼠则不加限制,就是说,第二组的小白鼠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吃。

不同的结果产生了:第二组小白鼠 175 天后骨骼就停止生长了,而第一组小鼠即使在1000 天以后,骨骼还在缓慢地生长。不仅如此,第二组小白鼠不到两年半就全部死亡了,而第一组小白鼠却活了三四年,并且患病率低了很多。

可惜的是,麦卡教授的这项伟大发现却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老年学家马克登诺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才受到人们的关注。

马克登诺也是将小白鼠分成两组,每天都供应给含有 22% 蛋白质和 5% 植物油的饲料。甲组小白鼠,每天给它们供给含 20 千卡热量的食物(这属于正常饮食),而对乙组小白鼠每天只供给 10 千卡热量的食物(这属于限制饮食)。结果,在乙组小鼠中,有 2/3

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其中最长寿命是甲组小鼠的 2 倍以上。

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一点:少食是健康之道。每顿饭吃得少点,就不会伤着身体,长寿的可能性更高;而吃得多的话,就会因为伤身而短寿。因此我主张少食,每天少食一餐,并且每餐还要在原来的饭量基础上再减 1/3,这个饮食量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体所需,它能够让你摆脱对饮食的依赖,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生命达到最佳状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