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9节 第九章

对于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仓促地作出决定。从失去荆州、东三郡的那一刻开始,刘备集团就在认真地考虑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前文已经提过,关羽丢失荆州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年)年底,在此之后不久东三郡也丢失了。第二年正月,曹操病逝,直到这一年的七月,刘备才采取了最终的行动:发兵征讨东吴。在此期间,刘备所做的最重要的举动就是于黄初二年(公元 221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同年七月,刘备正式任命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率兵万人由驻地阆中出兵江州,等待自己一起发兵东征东吴。这个时间段大概有一年又八个月,说明了刘备集团内部对于是北伐还是东征做出了一番争论和研究。从史料中看,反对刘备东征孙权的朝臣只有寥寥数人,这其中以耆将赵云的意见最具代表性。而身为蜀汉第二号人物、已经贵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态度,在史料中却无任何蛛丝马迹。

张飞受命率兵从阆中出发前往江州,准备在与主力会师之后向荆州发动进攻,不料在临行前却被部将张达、范强所杀,其首级也被这二人带到了东吴。刘备以诸葛亮留守成都,赵云屯兵江州作为后援,自己率军御驾亲征,展开了与东吴集团争夺荆州地区的战争。刘备的先头部队进展顺利,于同年的八月打败李异和刘阿并占据秭归,其主力也陆续向秭归方向集结。同时荆州武陵地区的蛮夷各部也纷纷派出使者请求协助刘备夺回荆州。东吴集团则以陆逊为统帅率五万大军进行对抗。战争开始初期,刘备进展非常顺利,在占据秭归之后,又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派出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沿三峡东进并占领荆州长江上游重镇夷陵,镇北将军黄权则奉命屯兵江北地区以保护大军的侧翼,刘备本人亲率主力向夷陵以南的猇亭地区挺进。短短七个月时间里,吴军从巫县、秭归等地后退了近六百多里,一直退到了猇亭地区。刘备占据夷陵之后,面对吴军依险固守的局面一时也没能找到立刻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沿巫峡至夷道一线依山扎营,先后建立了五十多个营寨与东吴军队对峙,从此战争也转入了相持阶段。

两军在猇亭地区对峙数月,天气也转入盛夏时节。由于天气酷热、久战未胜,刘备军队士气逐渐下降、疏于防范。此时陆逊抓住有利时机,火烧刘备绵延数百里的营寨,对刘备大军发动反攻。刘备猝不及防,数百里的营寨陷入一片火海,四十多个营寨很快便被吴军攻破,手下大将张南、冯习、沙摩柯、傅彤先后被杀,杜路、刘宁投降,数万人战死,在长江北岸留守的黄权所部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了曹魏。刘备本人也被

包围在马鞍山上,最后乘着夜色侥幸突出重围,仓皇逃回白帝城。至此,夷陵之战以刘备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在得知刘备兵败夷陵的消息之后,诸葛亮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此话被记录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原文是这样的: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诸葛亮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这个意思:如果法正还健在的话,他一定能阻止皇上东征;就算皇上发动东征,也不会遭受这样的失败。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对于刘备的东征,诸葛亮并不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他认为只要有法正这样的能人在刘备的身边出谋划策,东征是能够取得成功的。经过多年的相处,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对于刘备的作风,诸葛亮非常了解。因此,当刘备决定东征之后,诸葛亮认为这已经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所以就极有可能没有对刘备进行劝阻。

刘备兵败夷陵之后,退守白帝城,其生命也走向了尽头,最终于建兴元年(公元 223年)病逝。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刘备提拔了益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人物——李严担任尚书令一职。在刘备病危之际,诸葛亮奉命来到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这便是著名的“永安托孤”。

永安托孤的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对于“永安托孤”的故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进行记录之后,

还非常特别地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作了一个评价,认为这个事件是“古今之盛轨”,是一段千古佳话。不过,后来这个故事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通过这个特殊的手段逼迫诸葛亮为自己的儿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得诸葛亮从此再也不敢有改朝换代的念头。对此,拙著《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一书中曾有过详细的分析,限于篇幅,本文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认为:关于“永安托孤”是刘备防备诸葛亮而采用的手段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永安托孤”背后所隐藏的,正是刘备兵败之后蜀汉内部政局不稳的真实写照。前文提到,刘备任用李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李严安抚益州本地势力。而李严做大之后的结果如何,刘备心里是非常疑虑的。因此,如何在任用李严的同时对他日后的做大进行防范,是摆在刘备面前的最大难题。诸葛亮虽然深受刘备重用,但毕竟经验不足,如何应付李严及其所代表的益州本地势力,刘备心里没底。因此,刘备有意在托孤之时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语,其真实目的就是在众人面前确定诸葛亮的绝对领导地位。而作为与刘备心意相通的诸葛亮,自然是心领神会,与刘备配合得天衣无缝。

建兴元年(公元 223年),刘备病逝之后,子刘禅登基即位,后人大都称之为后主。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以丞相开府治事,并兼领益州牧。从此,诸葛亮正式成为蜀汉王朝的首席顾命大臣,全面执掌了蜀汉朝政,蜀汉政权的“诸葛亮时代”开始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