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7节 第七章

以上列举了法正在依附刘备集团之后发挥的种种巨大作用,但是在此也不得不提一提法正这个人物自身的一些弱点和缺失。这些弱点和缺失也让法正这个人物在光辉形象的背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前文曾经提到,法正出身名门,按理应该是继承了名门的风范,具有大家气质。但令人遗憾的是,自从法正从三辅地区来到益州之后,他的言行却变得与其家族背景格格不入。早在刘璋主政期间,法正就曾经因为自己的品行不端而饱受非议。《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提到, “(法正)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这里所谓的“无行”,指的就是法正的个人品行不端,这在注重礼法的益州大族之中是严重的罪行,法正也因此遭受了益州本地士族甚至是外地侨居益州的大族的鄙视,这也成为法正早年郁郁不得志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正成为刘备集团的重要成员之后,身居高位,但早年所受的侮辱却难以忘记,因此在他人生最为得志的时候,其睚眦必报的个性也就自然暴露无遗了。据史料记载,法正担任蜀郡太守之后,“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其实所谓“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并不是法正的发明,而是源自战国时期范雎在经过长期的不得志被拜相之后的故事,通俗一点解释就是有恩必偿、有仇必报,这表现的是法正这个人物的率真性格,并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但是利用手中的职权擅自杀害了当年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这就非常的错误了,具有明显的小人得志味道。法正的这种行为在益州内部引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有人还专为此事找到了诸葛亮,要求诸葛亮出面约束法正这种目无法纪的卑劣行径。诸葛亮的表态非常耐人寻味,诸葛亮认为是法正辅助刘备摆脱了困居荆州的不利局面,进而占领益州,为刘备集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候就算去向刘备投诉,刘备也会对法正进行袒护、不加追究。因此,诸葛亮对于法正的行径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过问。

史料中记载的法正与诸葛亮之间的来往并不多,仅仅是在制定益州的法律制度——《蜀科》的时候,两人都作为五人小组的一员共同完成了这部法律制度的制定工作。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双方却由于立场的不同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以法正为代表的益州本地势力认为:以前高祖刘邦治国,与民约法三章,以宽松法纪治理国家。如今诸葛亮刑法峻急,不利于益州地区的稳定。而诸葛亮则坚持认为:刘璋集团恰恰就是因为法纪松弛,没有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没有严明的刑罚制度,才导致政权基础不稳,社会混乱,最终造成了益州的易主。诸葛亮坚决主张以严明的法纪抑制益州豪族,最终没有采纳法正的建议。

法正与诸葛亮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一点在史料中没有过多的记载。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只是这样写道:“诸

葛亮与(法)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所谓的“好尚”,是品行、志趣,实际上就是暗指两人之间品行的差异,诸葛亮一向注重道德节操,而法正则以无德而饱受非议;“公义”则为国家利益。从这段话的记载中可以体现出陈寿对于法正与诸葛亮关系的看法:两人其实是没有什么私交可言的,但是双方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所以虽然毫无私交可言,但却能相安无事,共同为蜀汉政权的发展和巩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但体现了诸葛亮的高明,同时也是法正的聪明之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