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都市言情 >娱乐时尚 > 字海寻趣:精彩的语言艺术 > 第 6 章 沉淀在历史中的“文字”文明
第2节 第二章

以“史”为鉴,为什么呢?

一代明君唐太宗有一句名言流传于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为何要以史为镜呢,这从“史”字字源可窥见一斑。

关于“史”字,《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从手持中。中,正也。”史官是一个很古老的官职,掌管历法,参加国家重要典礼、记载国家大事、搜集整理文化典籍。史官记事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叫做“君举必书,书法不隐”,意思是君主的言行,不论好坏都如实记录下来,不替他们隐瞒。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甚至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正因如此,历史对后人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给人以启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把历史当作镜子的原因。

史官记录保存的历史文献也是“史”,后代成为“史书”,史书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参考读物。在纸发明之前古人以竹简记事,所以历史书籍称为“青史”。史书有不同的种类,以时间为线索记事的史书叫做“编年体”史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以人物为线索的叫“纪传体”史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以事件为线索的叫“纪事本末体”史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是《通鉴纪事本末》。史书还分“正史”“野史”,“正史”指政府组织编写的史书,“野史”指私人编撰的史书。 “册”——捆起来的竹书

据《论衡·量知》记载,古人“截竹为简,破以为牒”,“牒”是指小而薄的竹片。古人做这些竹片做什么呢?原来,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器皿、木片、竹片等物体上面刻字记事的。用来写字的竹片叫做“竹简”。一般情况下,一条竹简只能从上到下写一列字,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条竹简。文章写完以后,通过“简”上的小缺口,按顺序用绳子或牛皮条把它们串编在一起,这就成了“册”。

由于竹子有这种特殊功用——制简书史,编而为册,所以用它记载的历史就称青史或汗青。“杀青”一词也与竹简有关。古时候,人们在竹简上写字,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虫蛀,于是在使用前就先把竹简放到火上烤,使青皮油面的油焦化,然后刮去,这道工序就叫“杀青”。后来人们用毛笔在竹青竹简上写字,就免了刀刻这道工序,所以定稿的时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写字就行了,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就意味着定稿。现在人们也常用杀青指一部电影拍摄完成。

明白了“册”的由来,对于罄竹难书、功垂竹帛之类的成语,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古人写错字的时候,先用刀把竹简上的错字刮掉或者削去,然后重写。“删”字是在“册”边加“刀”,记录的正是这种修改的方法,“删”字最初表示的就是删除、去掉的意思。“册”作为记录人类文明的载体,理所当然会受到先民的重视。把册捧起来,供到桌子上,这就是“典”字的由来,“典”的本义是重要的文献书籍。 查无此人——马“缄”

有一个姓马的人,儿子叫马小明。马小明18岁后,到外地当兵,到了部队稍作安顿,马小明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待到要邮寄时,他发现别的新兵在信封上的落款处写着“王缄”“李缄”。“缄”在这里是封口的意思,马小明不懂,想问别人,又怕被人小瞧了,想着别人都写了,干脆自己也照写吧,就写上“马缄”。

父亲接到信,先是一愣,以为寄错了,后来看到字迹是儿子的,心想:这小子怎么刚进部队就改了名?看信时,落款处仍是马小明,想了半天,忽然醒悟:准是部队里讲究起个新学名,于是回信时便在信封上写了“马缄”收。

这样过了一个月,父亲给儿子写了三封回信,均因“查无此人”而退回。看着这一封封被退的信和儿子信中埋怨父亲不给他回信的话,做父亲的怎么也不知毛病出在哪里。

第四个信封上写着“马缄”收的信送到新兵连,被细心的指导员发现了,他见地址和连队唯一的一个姓马的新兵马小明家的地址一样,猛然闪出个念头,让通信员把信送给了马小明。马小明见到父亲那熟悉的字迹,急忙拆开,映入他眼帘的是:“缄儿,我给你已经去了三封信,都因‘查无此人’而……”马小明看到这,心里全明白了。随后赶到的指导员细心为马小明讲述了“缄”的意思,马小明表示要在部队里好好学文化。

“缄”为何意?溯其源,“缄”原来是捆箱子的绳,《说文解字》载:“缄,束箧也。”“箧”即箱子之类的东西。又引申为“封”,指的是把公文或书信封盖上,使内容保密。另外,缄由“捆”引申为“封”,与古代公文书信有关。东汉前,公文书信多写在木板或竹简上,叫“札”,并用绳子捆上,绳子打结处再加一块泥,然后在泥上盖印章,以防被拆,叫“封泥”。用绳子捆叫“缄”,用泥盖印叫“封”,解开绳子叫“开缄”。“缄”和“封”的目的均为保密。 “器”:一只狗看四只口

狗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畜之一,历来是人类的亲密伙伴。“犬守夜,鸡司晨。”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狗一直与人类生活在同一屋顶之下。狗的天性似乎就是看家护院,恪尽职守。这从“器”字的造型可见一斑。

关于“器”字,有一个成语叫“投鼠忌器”,意思是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此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相传,西汉景帝时期,太中大夫贾谊为了不让汉景帝庇护身边有过错的官员,就给汉景帝讲“投鼠忌器”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老鼠,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从洞中出来偷东西吃,结果被主人发现了。老鼠知道自己已被发现,就逃到一只大米缸旁边躲藏起来。主人想打老鼠,又怕打破米缸,非常为难。汉景帝一下明白过来,原来贾谊是在提醒他不要庇护那些有过错的近臣。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