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愿景下的创业四重奏——孟贤林

孟贤林经历过失败,但他不断地总结、一直在坚持。成功有时似乎离他很近,但有时似乎又离他很远。而真正走到今天并获得成功,孟贤林认为要先有一个极端渴望并极具动力的愿景,因为它能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后,在这种愿景的激励下,才可能走向创业的成功。

大学时形成的愿景

孟贤林毕业于大连大学,对于他来说,有创业这个想法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他听了一个讲座,主讲人是当时广州一个著名财经杂志《南风窗》的主编——秦朔。他来学校售书并举办了一个讲座,孟贤林听了他的讲座也买了那本书——《学习成功学》。他回到宿舍一夜没睡,把那本书仔仔细细地看了两遍,第二天早上他突然发现自己对人生有了崭新的认识。书的主题是如何实现自我。而当时孟贤林就在想:“怎么样才能实现自我呢?”那本书里举了很多知名企业家和政治家的案例。孟贤林说当时看完以后有一种在武侠小说中与武林高手切磋的感觉,当时他就想:“那些企业家或政治家们非常潇洒,可以出入人民大会堂,动辄就是数亿元的投资。这是一种怎样的潇洒,以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政治家或企业家,这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孟贤林后来说:“事实上,今天看来当时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是不明智的,但是这却支撑着我度过了大学四年生涯,并激励我将目光集中到创业实现自我这件事上来。之所以现在说这个想法是错的,是因为这是一个显得虚无缥缈的想法,并没有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明确的规划。”因此,孟贤林告诉所有对未来有创业愿景的大学生,不管别人的成功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改变,都希望大家明白创业并不是一个很空的思路,而在于你找到你自己狂热的、很有动力去做的事,如果找到这件事,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非常大。

毕业后的创业规划

2002年毕业后的孟贤林,在“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工作了一年,之后毅然决然地去了英国,在英国近五年的时间里,孟贤林一年半的时间用于读书,剩下的三年多时间都用于创业。但这几次创业可以说是失败的,前两家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倒闭了,赔了一些钱也赔了很多的时间。但对孟贤林来说,并没有因为创业的失败而沮丧,反而让他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这段创业期间他非常的投入,可以说是在享受创业的每一天,在这过程中他还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创业,孟贤林做的是外贸,卖的是类似电表的仪器,产品非常好,技术含量很高。他投了所有的钱,接着去跑市场,做好一切可能的努力但还是失败了。他总结其中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市场的分析不足,不够透彻,使得对整个市场的把握都是错误的;二是错误地估计了创业的风险,把一切都想得过于乐观。

经历过第一次失败,很快孟贤林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盂贤林的第二次创业,来源于一位认识的教授,他写了一本关于cultural transformation(知识转移)的书。这让孟贤林想起当时中国一件成功的案例:有一家公司,从美国引进了一本书叫《知识革命》卖得非常火,单版权费就赚了很多钱。当时孟贤林觉得这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商业模式,就决定推销这本书。于是,就去跟教授谈妥了,这件事做了将近半年,仍是以失败告终。但这次他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一是对于中英文化差异方面没有做太多的考虑;二是对于中国的出版业不熟悉。所以孟贤林总结了一个教训:坚决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因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游戏规则,所以你只有“被人玩儿”的分儿。

在投入了很多精力和金钱仍然面对失败之后,孟贤林就开始沉下心来研究软件外包,起因是当时他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媒体,都纷纷报道关于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外包,这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当时中国这个行业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印度却已在这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如果你没有一个较强的支持资源,就不要轻易进入。因此,最好要找到一个相对不成熟的市场氛围,这样机会大一些,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生活中每一点每一滴的经历都有可能成为你创业想法的一个来源。在有一定的条件和团队之后,孟贤林就回到大连从事这个行业,在创业团队开始运作之前,他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公司是做项目还是做与项目相关的产业?如果选择了做项目,10年时间能否做到中国第一?答案:不可能。因为中国相对成型的外包企业已经运作了10年。于是,孟贤林认为也许外包行业咨询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5年时间能否做到中国第一?答案是有可能的,因为在项目咨询方面,中国还没有一个成型模式在运作。

这也印证了孟贤林的创业经验,一个相对不成熟的领域孕育着专富的机会。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