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7节 成功缘于忍耐

成功缘于忍耐

一切法得成于忍。

——《金刚经》

佛教重视忍,是因为每个人身上有两个“我”,一个是“妄我”,即幻相“假我”;一个是“真我”。如若只认前者,那么必然陷入“执妄”,迷惑而不聪明;而觉悟者“出离心”,即把“妄我”甩掉,获得智慧。

对此,《维摩诘经》说:“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意思是说,行菩萨道的人,天天发脾气骂人,但是内心是慈悲的,对一切众生是没有怨恨的。等于是父母老师,为了孩子好而打骂,但内心可是在流泪的。又说:“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行菩萨道的人,比众生还要愚痴多情,其实表现出来的愚痴只是方便。他的作为只是“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钩牵”,众生都为欲所困,他不能不用欲来化欲。

唐太宗执政的时代,有一个叫裴略的人善于领会“示行愚痴”,他于忍耐中寻找成功的机会。裴略出身高级官员之家,得以成为唐太宗时期的一个宫廷侍卫。他头脑灵活,为人机警,当了两年多的宫中侍卫,长了很多见识,也认识了许多朝廷大臣。

这一年,裴略参加了兵部主持的武官考试。考完后裴略自我感觉不错,觉得很有把握被录取。谁知到了开榜之日,裴略竟名落孙山。气恼之余,他想去找宰相温彦博申诉,或许能争得一个转折的机会。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成功了是意外,不成功也无所失,裴略抱着这样的心理去见温宰相。

裴略是宫中侍卫,没费什么周折,便进入宰相官邸。正巧,兵部尚书杜如晦也在温家,二人在客厅饮茶交谈,已有一会儿了。

裴略一见杜如晦也在座,感到来得不是时候,上前施礼后,便临时改换了一个话题。裴略彬彬有礼地对温、杜二人说:“我在宫中干了几年,长了不少见识,我觉得自己能明辨事理,记忆力极好,尤其对语言特别敏感,别人说一段话,我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下来,如果在朝廷做个通事舍人,我相信是非常称职的。”

温彦博一听,笑了起来,心想:真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看了看杜如晦,见他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便对裴略说:“太宗皇帝爱才惜才,古今少有,但皇上量材录用,视能授职,要通过一定的考试程序。前不久兵部主持的考试,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你参加了这次考试没有?”

裴略接口说:“我不但参加了,而且考得很好;但也许是考官们那天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录取时把我的名字给弄丢了。”

温彦博哈哈大笑,对杜如晦说:“你看,有人到这儿来告你兵部的状了。”杜如晦从容说道:“我真希望有人能对我们兵部的工作提出意见。不过,评卷、复查,手续完备,至今尚未听说过有什么偏差。年轻人,你考得也许是不错,但别人考得更不错哩。这次没被录取,下次再考嘛。”裴略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杜如晦接着又说:“看你这样能说会道的,你还有何才能?”

裴略一听,随即转忧为喜,马上大声说:“我会写诗作赋,不信,您出题试试?”

温彦博抬头看到院子甬道两旁的数枝翠竹,于是对裴略说:“你就以竹为题,赋诗一首吧。”

裴略低头略一思索,一首诗脱口而出:“庭前数竿竹,风吹青萧萧。凌寒叶不凋,经夏子不熟。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这首诗抓住竹子外表有节、内里空虚,经冬不凋、经夏无子的特征,讥讽竹子徒有其表而不务实际,以竹喻人,一语双关。

温彦博和杜如晦听罢点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温彦博心想:也许他曾经作过这个题目的诗,所以显得敏捷、成熟,便决定换个题目,再试一下。于是又指着屏风对裴略说:“你再以屏风为题,作诗一首,好吗?”

裴略随即缓缓走到屏风前,口中吟道:“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庭坐,几许遮贤路。”

他略一停顿后,突然亮开嗓门大声说:“当今圣明在上,大敞四门以待天下士人,君是何人,竟在此访贤?”话音刚落,伸出双手“哗”的一声,将屏风推倒在地。裴略出语惊人,行动更是出人意表。这首诗,这番话,明里说的是屏风挡道,实际暗示当权者不识人才,堵塞贤路。裴略说话时,吐字清晰,语调铿锵,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温彦博笑着对杜如晦说:“你听出来没有?年轻人的弦外之音,是讽刺我温彦博哩。”

裴略随即接口,一面比划着自己的臂膀和肚皮,一面说:“不但刺膊(博),还刺肚(杜)呢。”温彦博和杜如晦不觉被他的机敏逗得哈哈大笑。

没过几天,补齐必要的手续后,裴略被朝廷授予陪戎校尉,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官职虽小,但裴略毕竟是正式进入了仕途。裴略具有“以欲化”的策略,用智慧“调伏”对方,而非动粗打骂,真是恰到好处。这种似忍非忍而寓忍于动的妙谛,需要认真琢磨,细细思量。

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忍是积极的忍,而不是消极的忍,是积极进取,用自己的才华,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奋斗。奋斗与不奋斗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不是有超强的忍耐力,就不会有胸襟的广阔,如果没有宽广的胸襟,就不会有更高的战略眼光。胸襟之度,谈起来轻松,实际上却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难怪有句古话:成大事的人,肚里能开船,额头能跑马。

所以说,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忍耐程度,只有放大自己的格局,才可能有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度。

一个小和尚潜心修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粒种子。给他种子的大师说这是善之花,有缘之人等到花开那日便可以悟道成佛。

小和尚虔诚地培育这颗种子,这果然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它很快就生根发芽,抽出两片长长的叶子,长成了一株兰草的模样。然而过了花开的季节,它仍旧只是一片翠绿。

一年又一年,小和尚渐渐长高长大,善之花的枝叶却仍像第一年的光景,不曾有任何变化,甚至也不随四季更替,只是一味地青碧嫩绿。小和尚心中并不恼。

后来,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绿色越来越少,水源越来越远,风沙日益猖獗,香火日渐冷落。直到寺院只剩下小和尚一个人。小和尚每天要走20里路化缘,走10里路挑水。他虔诚地等待善之花的开放。

干旱日益严重。小和尚挑水回来的路上,常有一群乌鸦跟随盘旋。小和尚心知其意,便常常弃了担子,走远几步,待乌鸦们饮过了再赶路。到后来乌鸦们不再畏惧,直接落在桶沿上,任由小和尚挑着水边走边饮。乌鸦们饮过,小和尚还会把沿途仅有的几棵小草逐一浇灌。

这个时候,善之花的蓓蕾日渐一日地饱满。小和尚每天夜里都会梦见花开,看见五彩的花瓣,嗅到沁人心脾的馨香。早晨醒来,小和尚常常觉得犹有余香。可是仔细看那花,仍然没有开放。

风沙更大了,绿色更少了,小和尚化缘路上的那几棵小草也在一夜之间被风沙深深埋葬。小和尚给善之花搭了棚子,夜里就睡在棚子里,只等着花开。

一天夜里,风暴把一个男孩送进了小和尚的棚子。小男孩怀里抱着一只瘦弱的羊羔,它气若游丝,眼看就要死了。小和尚慈悲心切,却无计可施。这个时候,小男孩看见了被周围暗黄的沙土衬托得愈发嫩绿的善之花,眼睛里亮了一下,嗫嚅地说:“这只羊羔,生下来就没吃过青草……”

小和尚大窘,看着善之花,花苞已经绽放一点酒窝,五彩之气氤氲缭绕,这可是自己辛苦培育一生的心血,能不能证悟就在此花身上;可是再看看那只羊羔,它眼睛里的生命之火一点点黯淡下去,在男孩怀里像个可怜的婴孩。

小和尚充满了痛苦,他羞赧地说道:“再等等,再等等,花开了我就可以救你了……”

孩子“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

小和尚长叹一声:“无缘。”闭上了眼睛,一切努力就此功亏一篑了。然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和尚缓缓伸出手握住了那两片柔嫩的叶子,打算把它揪下来喂给羊羔。没费任何力气,整株花好像自己钻出了地面,小和尚觉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被谁一把拎出了胸腔……

就在孩子接过花的那一刻,善之花突然绽放。小沙弥梦中见过的五彩、梦中嗅过的清香,立刻弥漫了这个简陋的草棚……

小和尚是一个能够忍耐苦难,等待成功的人,这毋庸置疑,也无须赘述,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的胸怀比普通人要宽广、宏大。他的目光不停留在佛祖的“花开开悟”的语言上,而是用佛祖的“慈悲心”的真谛来等待开悟。这应该就是花开的原因。

同样,我们做人,要善于把自己的格局放大,要有高远的眼光、雄伟的志向、宽阔的胸襟、宏大的气度。

人生莫不是如此,一个人只有有了高远的格局,才可能有超强的忍耐力,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