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知足

我热爱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生活更加热爱。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已经发现了我最想得到的东西,而且慢慢地得到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成功地放弃了某些向往的目标,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

——罗素《幸福之路》

知足,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更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知足是一种宽容、一种大度、一种境界。知足心态的保持与完善,不但会使人常具有一种愉快感与充实感,而且能幻化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诚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但也都难免会有不如意之处,如果没有知足心态,内心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就会对生活的欠缺方面耿耿于怀,甚至垂头丧气,出现悲观失望情绪,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俗语说“知足才能常乐”。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要看积极面,不被暂时的失败和阴暗所蒙蔽,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不怨天尤人、不庸人自扰,始终保持自信和幸福的心态。

然而,在工作和学习上又要知不足。如果工作上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生活上浑浑噩噩,学习上松松垮垮,处处表现出无为、无聊、无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就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

“知足常乐”是一句古训,亦是人生的真谛。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做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的李白,他们的言行蕴含着知足者的宽阔情怀,尽显常乐者的怡然自得。知足常乐是福。人生只有知足才会常乐。金钱、地位、名利虽然令人羡慕,但这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美国一位作家说过,贫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感觉穷,所以穷。足与不足是相对的,是心灵感觉而已,心态好时,视不足为满足,心情糟时,满足成了不足。知足常乐对人的一生来说尤为重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诱惑四起。人们要从内心告诫白己,要知足,不困于名缰,不缚于利索,“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以平常心、宁静心面对周围的一切,用真情热爱自己的生活。

人生在世,名利财物,都是身外之物。你就是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相反,它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坎坷和烦恼。有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幸福、不快乐,多半是由于我们的不知足。

一个人不能总是感慨:别人都是富有的,唯独我不富有,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既做贤哲,又做富翁;也不要抱怨:别人长得很英俊,唯独我很丑陋,因为每个人一旦死去以后,都会变成腐肉。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犹太巨富列宛,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整个网子呈圆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圆网下撒完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几只雀儿,孩子数了数,竟有10只之多!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雀儿走进了网子底下。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列宛,他要等那5只进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会儿,那5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1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雀儿走了出来。列宛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玩儿。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1只雀儿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列宛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教训道:“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贪婪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犹太民族一向是提倡知足常乐这一处世态度的。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知足,生活中就没有喜悦。《圣经》中记载了一个无知的财主,他储存了很多的东西,直到原有的仓库放不下了,于是说:“另盖大的仓库吧,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去。”然后他告诉自己说:“灵魂哪,你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你的后半生了,因为你所准备的粮食、财物已经够你用好几辈子了。”耶稣基督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这一切要归谁呢?”无知的财主一生都不知足,可当他知足的时候,生命已走到了尽头,所以犹太人特别强调,抓住手中的幸福,知足常乐,错过了也就等于永远失去了。

一个与财主比邻而居的犹太鞋匠一天到晚都不停地唱着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他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都非常满意。

财主拥有万贯家财,时时对人存有戒心,很少与人有往来,因为怕被偷,晚上更是睡不好,因此经常愁眉不展。他很羡慕邻居的快乐,就想找机会探听鞋匠快乐的秘密。一日,财主将鞋匠找来并问他:“为何你每天总是过得如此快乐?你能否告诉我你一年赚多少钱呢?”

鞋匠告诉财主:“先生,我从来不去计算我所赚的钱,只要每天有饭吃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的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可见,幸福是一种没有成本的享受。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一定能拥有多少快乐,只有那些知足常乐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以色列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10户人家。其中有9户人家很是忙碌,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唯独有1户人家却显得很清闲,这家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都按时劳作、吃饭、睡觉,并且还能抽一些时间去游玩!那9户人家有点看不起这家人,说他们虚度光阴,说他们懒惰。但这家人并没有在意别人的话,他们依旧保持着这种简单有序的生活方式。

一天,小村庄里来了一位拉比,当他看到村里的情况后,他问这一家人:“为什么你们不拼命地干活?难道你们不怕别人比你们富裕吗?”这家人回答说:“物质上的享乐不能满足一个人心灵上的需要,如果可以的话,人就用不着来寻求上帝了。”拉比听后,赞同地点了点头,他对其余9户人家说:“他说得非常有道理,物质上的丰富永远不能让人满足,你们要懂得享受生活。唯有知足,才能常乐。”

那9户人家认真地想了想拉比所说的话,这才发现这一户人家一直生活得很幸福。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求,他们也在劳作,但他们更注重生活的精神享乐。

在一个人的心灵之中,如果有了知足二字,幸福和快乐就会漫溢在生命的角角落落。早晨的霞光照射到穷人的窗口上,如同照射到富翁的窗口上一样灿烂夺目。在一个富翁的庭院里,并不都是喜悦的笑脸。而在一个穷人的陋室里,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却如同生活在宫殿里一样安详。

对于一个欲壑难填的人来说,不论多么富有,他依然不会快乐,因为他的目标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对于一个知足的人来说,心满意足的心境,会让快乐永远洋溢在他的脸上。林语堂先生说,做事情要先讲究个轰轰烈烈,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以期获得最理想的快乐,可是努力了,却得不到,也大可不必怨天尤人,否则就是违背自然所给你的愉快的权力了。

知足,果真是儒道结合的亲生血脉,更是人们精神能否晶莹剔透,生命是否阳光灿烂不可或缺的道具。

关于欲望,关于满足,千百年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有的人认为钱财在身即是满足,这也无可厚非,但只要记得物极必反的道理,该收手时就收手、该回归“道法自然”的时候就开心平静地知足。才会得到灵魂与肉体的双重富有,应该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理想吧!

然而,如果这个想法都不能实现,我们又当以何种态度去“乐得知足”这不完美的人生呢?

其实,知足的真面目就是顺其自然,既不严厉,也不苛求,既不费心耗神地追求对自己来说显得奢侈了些的东西,也不让自己那颗小小的心充斥太多俗物的纷扰;既要知天、知地、知命,又要乐风、乐雨、乐春秋四季;既要用儒的进取原则认真地去努力,又要用道家的清心寡欲来遏制那些过分的需求;既要达观处世,又要近山泽、近田园,给自己寻一片宁静,享受身心的几度空灵和明净,这就是知足了。普通人知足,远名利,自然避免烦恼,寻到乐趣。帝王知足,就会宽容、安静、节欲、安民,江山稳固。知足,就能够时刻节制欲望,没有过分的追求和过高的奢望。然而在封建时代号称万民之主、手里掌握无限权力的帝王,要做到知足、节欲,又何其难也!隋炀帝穷奢极欲,终于灭亡。这段历史教训对唐太宗君臣来说,极其深刻,因为这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自经历的事情。

唐太宗是比较能够知足、节欲的。贞观二年,公卿大臣请唐太宗建一座高阁,说:“依照《礼记》的说法,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皇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高阁来居住。”季夏之月,指夏季的末一个月。台榭,居高临下,可以隙望四周的高耸建筑叫做台;建在高台上的敞屋称做榭。这类建筑自然干燥气爽,但是唐太宗没有答应,他对公卿大臣说:“我患有气疾,怎适宜居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可是,若同意了你们的请求,花费实在多。昔年汉文帝将建露台,为爱惜相当于十户人家财产的费用而作罢。我德行不如文帝,花费都要超过他,这岂是为民父母的统治者应做的事!”遂拒绝了公卿大臣的再三请求,始终没有建高阁。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从人类社会的总体来说,社会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人们总是“不知足”的。没有时追求有,有了又追求多,多了又追求好,好了还要更好。真是“衣食不愁想当官,做了皇帝想神仙”,当年思想并不“保守”的曹操就曾感慨“人生苦在不知足,既得陇又望蜀”。

从个人给予社会与社会给予个人的比较中,也应抱着知足常乐的态度。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给予我们衣食之源,而我们每个人给予社会的,是并不丰富的。就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也经常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去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他却依然感谢社会对他的精神赐予和物质赐予,这种心态下就会知足,就会常乐。

西方曾有位哲人这样说:“成功是没有标准的,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发挥出了所有的力量和潜能,而且也尽了应尽的财力和物力,这样,即使结果仍不是最优秀的,但仍不失为一种成功。”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人一定要知足,做什么事情都不必追求最好的结果,只要尽力就好,因为成功并不意味着都是第一。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自有它的独特之处。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就像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如果人们总是为了名、为了利而上下奔波,为了钱、为了权而日夜烦恼,让种种不断攀升的欲望,驱使着我们努力去工作,去赚钱,结果只能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陷入了一个越来越深的痛苦深渊,到最后不仅期望的快乐不会如期到来,反而会沦为欲望的奴隶。所以,永无止境的欲望就像是一碗致命的毒药,无论谁喝了都无药可医。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常常感到快乐,因为只有经常知足,才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强迫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大富翁,他家里非常富有,钱多到以至于他雇了几十个账房先生来管理,但还是忙不过来。虽然拥有这么多让别人羡慕的财产,可这个富翁却是每天寝食难安,愁眉不展。而在他的隔壁有一对穷苦的夫妇,他们靠卖豆腐过日子,尽管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老两口每天从早到晚,却有说有笑,显得十分快乐。富翁觉得很不明白,便去问一位账房先生:“为什么我这么富有却快乐不起来,而隔壁的邻居日子那么苦还能那么高兴呢?”账房先生回答说:“老爷,你先不要多问,只需隔墙扔过去几锭银子,就会知道了。”于是,富翁趁晚上夜黑无人,将五十两银子扔到了豆腐店里,卖豆腐的老夫妇捡到了“天下掉来的馅饼”,欣喜若狂,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财。于是忙着藏银子,又考虑如何花,还要担心被别人偷……这些银子弄得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日夜难安。从此以后,富翁再听不到那往日的歌声和笑声了,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让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这些钱财啊!”

对于富翁来说,财富虽然给他带去了无穷的物质享受,但他的内心却从未有过片刻宁静,甚至可以说充满了痛苦。五十两银子打破了卖豆腐的夫妻俩的安乐生活,不知他们是否后悔捡了从天而降的财富?诚然,在永不满足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让人们实现很多的理想,但日子久了,这种可怕的习惯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直到有一天,大火烧了衣服才猛然发觉:原来这样的活法这么累,原来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幸福。

学会知足,我们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的一切,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干扰、牵累和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学会知足,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面前神凝气静,做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执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会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分感觉,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也不会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摆脱虚荣,宠辱不惊,看山心静,看湖心宽,看树心定,看星心明……

对于贪婪的人来说,煮熟的鸭子也会飞。做过股票投资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赢家从来都是那些知足常乐者。我们要敢于做一个知足者,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只有坚决抛弃贪婪,勇于做一个知足者,才能与乐观相伴,唯有常乐者,才能青春永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