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四章

工业心理学主要包括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以及人事心理学等几大块的内容。其中,管理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所经常用到的。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内容有:员工的甄选、录用、培训、绩效评价、使用等人事组织问题,同时还研究领导行为、组织结构、工作动机、激励机制、意见沟通等心理学问题。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前提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或者说研究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工程心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即研究人与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与技术设计有关的人体生理、心理的特点,并为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关人的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使人适应机器的要求,这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关于人机关系的基本特点。那个时候,工程师们在设计机器的时候,往往只着眼于机械力学性能的改进,很少考虑到使用者的要求与特点。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工程心理学开始采用信息接收、传输、加工、反馈、信道容量、系统控制等概念来分析人和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使人机系统的概念得到了深入发展。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人机结合”方式和人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例如,在系统中,人由原来的操作者转变为监控者,体力负荷大大降低,心理负荷渐渐增大;人机间的信息交换方式由机械式转为了对话式等。认知因素是现代人机系统的核心问题,认知实验心理学成为现代工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这种种变化给工程心理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在现代工业劳作中,员工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也是其研究内容之一。

工程心理学研究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20世纪50年代,工程心理学的发展主要是开展操作合理化和技工培训方面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工程心理学开始结合航天、航空、铁路和电站建设的要求开展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程心理学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六、军事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Military Psychology)是指心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在军事活动中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分类,军事技术和武器的学习掌握过程,军事活动所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战术、宣传与反宣传等。军事心理学把军事组织看成是一个小的社会整体,其中的社会过程和关系,比如指挥员和士兵的关系,战争条件下群体内部情绪的相互影响,军队士气的作用等,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兵种的特点,军事心理学可分为航海心理学、航天与航空心理学三类。航海心理学主要研究军事人员在长期离开陆地情况下的心理特点,舰艇操纵和海上战斗时的特殊心理学问题。航天与航空心理学除了研究一般军事活动的心理规律以外,还研究宇航员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训,在失重、超重的条件下的心理变化以及适应能力等。

军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测试、训练、实验、人的因素、临床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世界各国的军事心理学研究成果都是严格保密的,除非已经失去了军事价值、失去了现实意义,否则不可能公开发表与透露。

回眸心理学的诞生及学科建立

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学属于哲学的一部分。在西方,最早尝试研究心理学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psyche”的意思是“心理”或“灵魂”,当时的希腊学者认为,宇宙之中存在着灵魂,灵魂是一种能使事物变化的力量。

古希腊的医师、西方医学之父兼伟大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说,认为人体之所以患病是由于体液或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液体的不均衡所造成的。体液说指出,人的疯狂是由于体内的黑胆汁质过多造成的。在某些地区,体液说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们所认可。希波克拉底把人体的疾病看做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现象,他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医师的责任在于他所应当尽心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本身,更应该是所患疾病的载体——病人。同时,希波克拉底还制定了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他还主张,在对病人的治疗上应当注意全面观察和具体分析不同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病人患病的影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同时也不忽视药物方面的治疗,一定要注意对症治疗和预后。希波克拉底对骨骼、关节、肌肉等方面的研究也都颇有成就。

希波克拉底“医病更重在医治病人”观点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神秘巫术、宗教为根据的观念。作为古希腊的伟大医师、哲学家,作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重大贡献不仅表现在首先制定了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且在医学观点和医疗实践方面,都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发展在中世纪,即公元5~15世纪的时候,西方学者注重从宗教而非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各种行为。这个时期的学者对于自然的兴趣要远远胜过医学。当时的人们都普遍认为:那些行为不正常、与现实不符合、不合常理的人是被邪恶的灵魂所支配和控制了,或是受到了魔法、巫术的影响与支配。而治疗的目的也就是释放这种邪恶的灵魂、可恶的魔鬼。由此,也就产生了中世纪的“汗屋”。

所谓的“汗屋”就是采用闷烧树叶以释放出大量的浓烟,以这些浓黑的烟气来熏出隐藏于人体的“魔鬼”。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个方法对于治疗那些受痛苦折磨的人是非常有效的,或者说是不容置疑的。魔法或宗教的行为在当时也是很流行的。那些受害者被某些人宣称是不正常的,是精神错乱者,是为这个社会所不容的疯子。这些受害的人在宗教的命令之下接受了所谓的“治疗”,然而事实是——大多数的受害者被迫沦为了乞丐或者是游民。

在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上的研究者们不再注重研究动物,转而研究人类的行为和解剖学,心理和脑解剖的研究恢复了生机。在1506年,克罗地亚的人本主义者马可·马乌力首先使用了“心理学”这一专业术语。

当时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身心关系二元论。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他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还在其他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笛卡尔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彼此独立的,但是相互之间又有着极其强有力的影响。他指出:人的躯体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机械的运作方式,而人的灵魂的运作方式不是物理的、不是机械的,而是经过脑与躯体的互动而产生的一种智能。时至今日,这种身心关系的二元论仍然在相关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荷兰哲学家布拉什·斯宾诺莎(1632~1677年)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与笛卡尔的观点不同的一点是,斯宾诺莎认为身心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而是共同地、平等地影响着行为,人的身心受到同一个刺激物的影响,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导致了心物平行论。所谓的心物平行论认为:脑活动的过程和心理活动过程是共存的,不需要相互影响就能发生变化。

在此时期,有一个词语“疯人院”渐渐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走入了人们的思维。在17世纪之前的欧洲地区,那些被认为“属于正常社会之外、为正常社会所不容的人”都被禁闭在疯人院等诸如此类的机构中,这些被认为“属于正常社会之外、为正常社会所不容的人”包括心理疾病患者、残疾人,还包括一些罪犯和游民。

当时的疯人院是由教堂或是慈善机构来建立的,在当时看来它不像一所救死扶伤的医院,而更像一座冰冷残酷的监狱。自愿前来为这些“属于正常社会之外、为正常社会所不容”的人进行治疗的医师是为数不多的,而且也并不是经常前来。他们只是在某些时候会去这些机构中给这些病人服用一些由灌木、药草等做成的药品,例如促使呕吐的药物,或者是泻药。在这些机构中,大多数的病人是被沉重的枷锁锁着,并用链子固定地锁在墙上或者是捆在紧身衣之中。在这类疯人院中,最古老的、最著名的就要数英国伦敦伯利恒市的圣特玛利医院了,虽然冠以“医院”的名号,但是类似疯人院的这里确是一个充斥着冷漠、忽视、残忍、鞭笞、枷锁、无情和污秽的地方。伯利恒市因此渐渐成为了“骚乱”“暴乱”的代名词。

在1793年,法国的著名医师菲利浦·皮内尔(1745~1826年)被任命为法国巴黎的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和以往的机构负责人不同,菲利浦·皮内尔对于心理疾病患者一直受到非人道、无人性的对待非常反感与同情,他要求给精神病院中的那些病人除去手铐、脚镣,卸下所有的枷锁,并要给他们舒适温暖的房间,允许他们适当地在训练场进行锻炼,让他们过着正常人、健康人的生活。菲利浦·皮内尔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之所以表现得像动物,就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残酷、残忍、无情、非人的对待。这种观点对于传统观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将人们的思维引向——精神疾病导致了人们的行为表现如动物一般。虔敬而谦逊的天主教徒菲利浦·皮内尔提出了非常具有人性的、道德化的治疗方法。他将精神疾病分为这样几类:精神抑郁、狂躁、白痴和痴呆等,他还停止了给病人总是吃催吐药、泻药或者是放血等治疗方法,转而采取和病人尽可能地进行交流的方式,并允许病人参加适当的锻炼与活动。而在当时的纽约和英格兰,精神病院的不善管理以及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残酷程度令人震惊。1796年,无比愤怒的信徒们组建了一种充满了平静、温暖、舒适、温馨的良好氛围的慈善治疗机构。值得一提的是,图克派——管理这个机构的非常富有的一个茶商家族,在转变人们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态度与看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13年,塞缪尔·图克(1784~1857年)给由大不列颠政府组成的议会委员会投递了一封措辞非常激烈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要求人们“去看看疯人院”。他在报告中真实地描述了疯人院的各种治疗方法,将这些治疗方法比喻成充斥着残忍、野蛮、冷漠和管理不当的地狱。经过图克派的努力,心理疾病被看做是一种需要特别治疗的疾病的观点开始为人们所广泛认同。

美国及其他一些地区的精神病治疗法都是由英国的模式发展而来的,人们正在渐渐转变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看法与态度,并积极寻求治疗方法。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8世纪早期“疯人院”渐渐更名为“精神病院”。精神病学家约翰·卡诺里(1794~1866年)是英格兰南部的米德尔塞克斯的一个大精神病院的主要负责人,约翰·卡诺里努力使自己负责的这家精神病院成为一个人性至上的舒适的、温暖的休养所。他支持非抑制疗法(与抑制疗法相对,抑制疗法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放血,通过放血来使病人保持安静、保持镇静),鼓励医生编写、分析个案以记录病人的心理以及社会背景。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到的一个词语是“颅相学”。颅相学最初是由弗冉兹·加尔发展起来的(1758~1828年),他认为人脑是思想和意志的器官,人的头颅里的肿块决定了人的性格。虽然颅相学在现在看来是属于伪科学之列,但是它却是精神病学发展史和心理疾病人性化治疗史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约翰·卡诺里就是以颅相学为证,将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完美地联系了起来,成为一个包括精神病学和行为研究的运动。

在此期间,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观点,即心理疾病起源于人体,而且有可能产生于人脑。而且,有关心理疾病的书籍和心理医生在这个时期急剧增多。

1841年,第一个专业的团队——精神病院官员产生。1853年,英国出版了《精神病院杂志》,后来又更名为《心理科学杂志》。至此,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本质以及治疗方法的兴趣大大增长了,人们对心理疾病可以治愈抱有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在19世纪中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仍然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独立开来。到了19世纪后期,在医学和生理学方面接受过系统、专业学习与训练的威廉·冯特(1832~1920年)在德国出版了第一本实验心理学杂志,自此以仔细、认真地观察为基础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真正建立起来了。这些做法有助于将心理学从哲学和精神病学中彻底地分离出来,使其有自己独立的身份而稳步、快速地发展。

精神病学上最著名的方法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法。在最初的时候,精神分析法是一种治疗策略,也是一种心理失调的理论,是了解人类本质的途径。弗洛伊德认为:深藏在人的潜意识里的力量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发展至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已经成为两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心理学工作者研究正常和变态的行为,精神病学属于医学领域,精神病学者致力于脑和心理障碍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这两者之间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交叉。1879年,人们使用了“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临床心理学家们以心理健康为工作中心,并常在富有经验的精神病医师手下接受相应的训练。心理学工作者和精神病研究者一起联合起来,帮助病人解决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疾病问题。

讲述心理学中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从诞生之初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并由此衍生了许多的流派,主要包括构造主义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讲述。

一、内容心理学派

内容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内容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希纳和冯特。其中,费希纳主张的是心理物理学,在此研究中他曾经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察法、正误法以及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应用到了心理学中,为后来的心理学提供了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过程来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构建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冯特(1832~1920年)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奠基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从来都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成果极其丰硕。1865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经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大力肯定,而《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更是被心理学界看做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得意而忠诚的学生铁钦纳带到了美国,并且在19世纪末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形成了一个在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极其相似但是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内容心理学派的理论兴盛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内容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的人的直接经验就是指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感受到的,例如感觉、知觉、情感等。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这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而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把人的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一个导师的身份聚集他的同事、学生在实验室里从事心理研究工作。冯特指出:“心理实验就是被试者系统地进行自我观察,而一切实验手段都是自我观察的辅助手段。”在冯特和他的学生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而直接感觉到自我“经验”,也就是人的“直接经验”。

二、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这个学派是由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以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这两个学派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当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研究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组成元素以及构造原理。“构造主义”这一词语是铁钦纳在美国和威廉·詹姆斯的机能主义论战时采用的概念。

构造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或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组成部分或构造原理,找出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他认为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第二,怎样,即确定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第三,为什么,即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这个心理过程。铁钦纳打破了冯特的限制,把内省法应用到了高级心理过程。

构造心理学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但是构造心理学派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的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不关心个别差异、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也不关心其他一切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所以显得非常狭隘。三、机能心理学派

从广义上来讲,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符茨堡学派等。而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指美国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又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派。

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主观方面扩大到了心理的客观方面——外部行为。因此,机能心理学派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和卡尔。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一门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他反对冯特式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詹姆士认为内省属于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可以通过采用实验法来进行研究,并且还可以把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对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而且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杜威的心理学思想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安吉尔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科学类,认为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而且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应当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它们的生理基础以及外部行为,也包括儿童的、动物的以及变态的心理。安吉尔还主张内省法不仅仅可以用来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具体的心理元素,还可以用来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体适应环境所执行的机能,而且他还主张使用物理科学的客观观察法来补充内省法所不能得到的材料。

卡尔的机能心理学有这样两个基本的概念:反向弧概念和适应性行为。他认为心理学应当同时采用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也可以采用文化产物分析法,同时他还主张采用日常生活的观察资料以补充系统的科学观察的不足之处。

以上就是狭义的机能心理学,通常也可以称为芝加哥机能主义。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以及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