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生平概述

以《史记》论纷繁身世

我们从幼年时就知道老子之名,知道他是道家大师,但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老子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老子”之名从何而来?

自从老子降生以来,历朝历代人对老子的出生、姓名、职业身份等各执一词,其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相关的可靠的史料的缺失。正史中关于老子身世的资料极为稀少。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有关于老子身世的最权威和详尽的资料,但也只有区区几百字,而且作者之言不全为肯定之语。

老子故里之争。

《史记》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即战国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关于老子的故乡,历代的文史资料和地方志中都有关于老子出生鹿邑太清宫的确切记载。《史记》之后,有《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列鹿邑为老子故乡,新中国成立后重修的《辞海》也是如此。太清宫有道家的家庙,有历代帝王亲笔御书的巨碑,有现代道教协会会长题写的“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匾额。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之前,老子故里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命题。

老子故里之争,就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张纷争历经20来年,依旧硝烟弥漫。

1990年,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的马炳文给当时的鹿邑老子学会会长张景志写了一封信,称经他考察,老子出生在涡阳的依据比鹿邑多。涡阳是什么地方?安徽省涡阳县地处安徽亳州市的中心地带,是马炳文的故乡。涡阳说一经提出,涡阳人民就开始了积极的争取。他们在媒体刊登文章,称马炳文曾利用1987年回乡探亲之便,进行了老子故里的寻访,于当时在距离县城不远的闸北镇郑店村发现了诸多与当地遗存的史料与传说吻合的地方,更于次年在郑店村的武家河畔挖掘出了九口水井,十余块碑记,以及大量的汉砖、瓷器,进一步印证了老子故里一说。在涡阳积极进行考古发掘,以唐、宋、元、明、清的文化遗存来证明自己的同时,鹿邑也陆续出土了很多周、唐、宋、元时期祭祀老子的文物、碑刻。

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各理,各有证据。老子故里之争从官方到民间,从平媒再到网络,鹿邑和涡阳的人民争执不下,遂以“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试图平息这场没有结果的争论。如今,争论还在不时上演,两地的老子故里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老子”何老?

《史记》云:“姓李氏,名耳,字桞。”众所周知,“子”在古时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韩非子等。那么,既然老子姓李,为何会被尊称为“老子”,而不是“李子”?这“老子”中的“老”是从何而来?

传说古时有一个被称为理氏的妇人在河边洗衣服,她捶打、漂洗,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她弯腰洗衣许久,正要站起来休息一会,忽然看见从河流上游漂下来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乘着清澈的湖水渐渐往下,理氏终于看清,这是一个李子。她停下手,待到李子靠近,一把截住。原来这李子有拳头大小,理氏感慨了几声,将它放在一边,继续洗衣。洗衣途中,她渐渐感觉口干舌燥,她想起了一边静躺着的李子,便把它吃了解渴。没有料到的是,理氏由此受孕,一个伟大的生命即将孕育、诞生。历经了九九八十一年,理氏终于从腋下产出了一个男婴。这个孩子不仅生长时间长久,出生方式非同凡响,脸面貌也非常人所有。虽然刚刚落草,他却长有一张老者的脸,拥有白眉、白发和白白的络腮胡子。理氏因此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老子”。这孩子的智力、思想更是了不得。他从降生之时起,就对外部世界非常熟知。他一坠地就会讲话,指着院中的一颗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了。”

关于老子的出生、老子之名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故事、传说,这是其中较为完整、生动的一个。置于今日,我们多少会觉得它过于神话色彩了一些,与大禹的母亲看见天上流星贯昴,感孕而生了大禹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也应该看到,“老子”不该是其出生之时就有的名称,是当时人和后人对他的尊称无疑。这样的故事,多是后人敬畏大家,将其出生、生平神异化的结果。

有人认为这“老”字源于老子所活的岁数。《史记》这样记载老子的寿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这里的“盖”表达揣测,表述一种可能性。倘若老子不是道学大师,恐怕少有人会接受这种猜测吧。一位活了近两百年的得道高人被尊称为“老子”,这样的说法更能让人接受吧。还有说法称,“老”与“李”在古代是属于同音词,因此后人尊称姓李的老子为“老子”。

老子的出生年份,常与他同时代的孔子的生活年份来进行参照、考证。孔子的出生年月现已有较为确定的考证,即前551年9月28日,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略早于孔子,约生活于前571—471年之间,也有出生于大约前580年和前575的说法。如前所引,由于讲修道德,老子养得高寿。有人相信老子活了160多岁,有人相信他活了200多岁。现在的后人,恐怕更愿意相信老子生活于前571—471年。百岁的道家大师既担负得起“老子”之名,又不至于过度妖神化。

聪敏善思,入周求学 

老子自幼聪慧好学,常缠着大人讲述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其母亲也望子成龙,请了商容做老子的先生。

商容精于殷商礼乐,博古今礼仪,通天文地理,深受老子一家的敬重。作为老子的启蒙老师,商容对于老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老子人格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日,商容教导老子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子问:“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子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回答说:“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于是又答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老子又问:“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子继续问说:“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无奈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到了晚上,老子带着这个疑惑去问家人,家人也都不能回答。老子疑惑不得解,仰头观望日月星辰,低首苦苦思索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寐。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子发问:“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回答说:“皆神所为也。”老子问:“神何以可为也?”先生说:“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于是问道:“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又只能无奈地说:“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这一疑问,老子依旧不能从家人口中寻得答案,于是时时牵挂心中,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子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说:“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又问:“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又只能答说:“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老子依旧不能依靠身边人求得问题的答案。他带着疑问向相邑之士求教,踏遍了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又是一日,商先生说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子问说:“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答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子问道:“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又只能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老子带着疑惑,又开始了向相邑之士请教的旅程,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容博学善教,老子聪敏好学,两人兼师兼友。商容教授老子三年,一日,他突然向老子的母亲辞行,说要离去。老子的母亲大为不解,商容解释说自己见识浅薄,老子心思聪颖,他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教授老子了。他又对老子的母亲建议说,老子出生、成长的地方太过偏僻闭塞,想要将老子打磨成美玉,还要将他送去周都深造,周都有如海之典籍,如云之贤士,不去周都难成大器。

商容向自己的师兄保荐了老子,老子因此得以顺利入周。入周后,老子求学于博士,进入太学学习天文、地理、人伦,遍览《诗》《书》《易》《历》《礼》《乐》,习遍文物、典章、史书,学识有了飞快的长进。

经博士举荐,老子后来进入周都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收藏周朝典籍的地方,汇集了全天下的文与书,可谓无所不有。老子在守藏室为吏,就像是想要腾飞的蛟龙找到了自己的阔海,想要振翅的雄鹰寻得了自己的晴空。老子在知识的宝库中如饥似渴、博览泛观,学识渐渐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了通礼乐、明道德之大学士。三年后,老子升迁守藏室史,相当于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逐渐名声大振。

孔子问礼 老子“犹龙”

老子在周都居住、学习了一些日子,学问日渐加深,名气日渐远播。慕名而来拜访的世人络绎不绝,其中更有后来的儒家大师孔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带着弟子南宫敬叔,一同来拜访老子。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心中大喜。两位大思想家相互交流、切磋,不亦可乎。孔子在周都逗留数日,除了向老子求教,还在老子的带领下拜访了有名的大夫苌弘,观看了神圣的祭神之典。孔子对乐律、乐理的理解得以升华,更对国家的典礼、宣教有了更深的感受,着实受益匪浅。

孔子临走,老子送至屋外,并向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子叩拜,说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走到黄河边,只见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虎啸着向东滚滚而去。孔子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老子听见了孔子的这番话,说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子解释说:“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于是说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过了片刻,老子用手指着浩浩荡荡的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问:“水有何德?”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欣慰地点头说道:“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感激地说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孔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周都,回到鲁国后,弟子们问他此次拜访,有何收获。孔子说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