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著书与思想

《墨子》:广博的墨家经典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是研究墨子及墨家思想的重要依据。有传言说《墨子》为墨子所著,但其中的篇章未必全是墨子所写。比较中和的说法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以及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秦代之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如《新序》《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等。据记载,西汉刘向将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著录成《墨子》,共整理成71篇。经六朝后历代亡佚,目前所传的共有53篇,其中有墨子本人、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清人孙诒让的《墨子闲诂》和《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是现在较好的《墨子》通行本。

《墨子》全书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诸多方面。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前期墨家思想的部分;一是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并包含着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的部分。后一部分包含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被称为“墨辩”或“墨经”,是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论著,包含了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等。这部分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与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并称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

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活动家,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曾根据《墨子》中所含篇目的内容,将全书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7篇。

此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銛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修身”则为儒家之言。《所染》篇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法仪”疑是法家之言。《法仪》《七患》《辞过》《三辩》是墨家对墨学概要的记述,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25篇。

此类是墨家主要政治思想的代表。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其他各篇都有“子墨子曰”四字,这被认为是墨子弟子记述的墨子言论。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6篇。

此类即是上文提及过的“墨辩”“墨经”。这6篇比较难译难懂,有较多的古字词,辩理比较深奥,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梁启超认为这6篇是墨子所著,孙诒让认为是后人所著。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5篇。

此类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言论、行事的篇章,也可算作墨子生平的记录。其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等守城各篇,共11篇。

此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这11篇都以守备之法为主题,有很多古字词,较多的古代兵法、阵法用词,较难通译。

和梁启超的分类相似,学者一般将《墨子》一书分为五组。第一组即为两梁启超所分,被认为是墨子早期作品,前3篇掺杂有儒家理论,被视为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所留下的痕迹。后4篇主要谈论了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的24篇又为一组,系统地反映了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这十大命题,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以及《大取》《小取》6篇,即为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的“经”,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由《耕柱》到《公输》的5篇,是对墨子言行的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有墨子弟子辑录,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是一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因其制度与秦相近,被认为是战国时秦国的墨者所作,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墨子》一书文辞不事藻饰,文风平实质朴,但也有部分具有诘屈聱牙之弊的内容。文章讲究形式逻辑,重视论辩技巧,善于从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历史事实出发,由小到大,层层类比,进行推理论证。《墨子》的文体显示了文章由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痕迹。书中仅《耕柱》《公孟》《贵义》《鲁问》等4篇是通过简单的对话形式进行说理,保留了语录体的形式,其余许多篇章则已初具议论文的规模和特点。

《墨子》是我国古典哲学、自然科学著作中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我国思想史和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墨子》成书千年以来,历史上比较少有人问津。时至近代,人们在认真解读之后,才发现二千多年前的墨家已对光学、数学、力学有了较为科学、深入的认识,对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给出了正确的见解。这一发现震惊了学术界,人们开始对《墨子》、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愈加刮目相看。

特色的认识论和首创的逻辑学

墨子思想多彩,在哲学、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思想造诣,在千年之后的我们看来,依然光亮璀璨,叹为观止。

墨子对于我国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认识论的发展。墨子将“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判断事物的有无不能仅凭个人臆想,要以大家的所看、所听为依据,这是墨子遵循的认识之道。从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著名的“三表法”将“事”“实”“利”综合,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了个人的主观成见。针对于名实关系,墨子主张以实正名,以求名副其实,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在哲学思想上,墨子代表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群体,其思想具有不可克服的二重性和局限性。其中的合理因素得到了后来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神秘主义理论也被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吸收和利用。

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这是墨子认识论方面的不足。此外,墨子的世界观也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命运的不是“命”,而是“力”,因而提出“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了“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他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把“天”看作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提出“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为了“顺天意”,就要“兼相爱,交相利”,不可“别相恶,交相贼”。墨子认为鬼神能够“赏贤而罚暴”,如此即将天、鬼的意志与百姓的利益混为一谈。

墨子是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在作品中较为自觉地大量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思想。名必须与实相符的思想,就是由墨子最早提出。他还是提出辩、类、故等逻辑概念的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人。《墨子·耕柱篇》中,墨子要求“能谈辩者谈辩”,更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在反驳他人观点时,墨子常以“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为由,并把“无故从有故”,即没有理由的,要服从有理由的作为辩论的原则。墨子思想中的“辩”虽然是统指辩论技术,却是建立在“知类”“明故”基础上的,符合事物之类,拥有理由根据,因而属于逻辑类推理论证的范畴。上文已有提及的“三表法”作为墨子言谈的思想标准,就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此外,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在论辩中取得主动地位,争取成功。由于墨子的作则和倡导,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良好传统,并为我们建立了第一个古代逻辑学体系。

“兼爱”的社会理想 “非攻”的政治期许

墨子在政治上代表了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利益。其政治思想建树,主要在于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个方面的主张。这十者涉及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除天志、明鬼带有较明显的封建色彩外,其余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则是贯穿墨子政治思想的一项宗旨,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条治国平天下的救世方略。

兼爱,即不分等级、远近、亲疏,博爱天下所有人;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社会和平;尚贤,即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尚同,即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统一;节用,即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节葬,即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非乐,即反对奢靡的娱乐活动,节约人力财力;非命,即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天志,即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者,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明鬼,即辨明鬼神的存在,明晓鬼神扬善惩恶的作用。“兼以易别”,以“兼”代替儒家所提倡的“别”,将“别爱”发展为“兼爱”,是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则是具体的行动纲领。墨子认为,社会成员只要能够“兼相爱,交相利”,社会就不会再有恃强凌弱、以贵傲贱、凭智诈愚的丑态,各国间的相互攻伐也将不复存在。统治者因发动战争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他们在日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是墨子揭露和批判的一大方面。墨子主张统治者不应任人唯亲,而要任人唯贤,如此才能“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激活社会普通大众的热情与才能。墨子还主张任用天下贤人来担任天子、诸侯国君、各级正长,而人民要服上,服从贤者的统治。

全面而实用的“备御之法”

军事思想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军事思想主要有二,一为非攻,一为救守。非攻,即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救守,即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我们可以看出,墨子的军事思想,是战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自卫学说。

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墨子看来都是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他认为,自古以来的许许多多国家,都是因战而亡,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可以从战争中幸存。《墨子·非攻》各篇中,墨子反复强调了非攻的大义,斥责战争这一凶事、祸事。医治了上万人,仅治愈了几人的医生,自然不是良医,战争并非治病良方的道理也在这里。要想平祸乱、收天下,兼爱、德义才是王道。兼爱可以止攻、去乱,非攻是兼爱的必然结果。

墨子的非攻,是针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而言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在墨子看来,因这些原因而兴起的战争都应该被制止。墨子坚决、客观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苦难。战事贻误了农时,破坏了生产,百姓衣食之源失去了保证。纪律松散的军队入城、进村抢劫财富,杀人越货,大行不义之举。因战争需要,民众往往被强征入伍,不从者即被杀死,从军之路更是一条没有生命保证的不归路。以是否兼爱为标准,墨子将战争严格区分为“诛”和“攻”。“诛”即诛无道,是正义的战争;“攻”即攻无罪,是非正义的战争。历史上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等,都是有兼爱精神的正义战争。这样的战争“上中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是符合上天、鬼神、人类利益的,因而可以得到天命的指示,鬼神的帮助。

墨子从“非攻”出发,向我们讲述了“备御之法”。国力弱小的国家要如何进行积极防御,确保国家安全?墨子深刻认识到,仅凭口舌之辩,是无法说服大国君主放弃对小国兴兵的。因而,墨子主张“深谋备御”,要通过积极的防御达到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墨子·备城门》篇以下11篇集中论述了防御作战理论,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大体包括下述三方面。

首先,小国要积极、认真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守备是一国之重要举措,“城者,所以自守也”,城防是一国之自卫大计。一方面“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一国没有备用军队,即使出师有名也不能去征讨他国。另一方面,“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城防不牢固,会置国家、人民于险境。只有在军备、城防、后勤、内政、外交等诸多物质和精神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守城防御战斗中争取到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才能保卫国家、保全人民。再者,在进行守城防御时,要遵循“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路线。墨子所认同的防御,不是一味被动,而是守中有攻,积极歼敌。战争中亦步亦趋,对方一击,于是自己一守,是消极的防御,不能取得最有效的防御效果。“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拖延战争以等待救援之兵,更是战争中的下策。要做到“亟伤敌”,积极地挫败敌人,一要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地排兵布阵,二要以都城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层层阻击,消耗敌人,三要将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适当结合。最后,在具体作战方法方面,墨子也提供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在《备城门》等篇章中,借助禽滑厘的询问,墨子针对12种攻城方法,提出了一一相对的有效防御措施。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均为当时先进的攻城术,墨子为此都有别具匠心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解说了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为打破敌人攻城阵术,取得防御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大保证。

墨子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这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对传统兵学的完备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墨子理论在我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防御战术的阐述,多生发于《墨子》。

成就奇异的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墨子另一个取得了极高成就的领域。墨子的著作有涉及学、光学、声学等多门自然学科,现代科学中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在墨子文章中有最早的记载。墨子还在作品中阐述了微分学原理,这要比西方早得多。宇宙论和数学,是墨子在科学领域成就、贡献较多的方面。

在墨子眼中,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和局部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分发,是整体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即整体包含个体,个体构成整体,两者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墨子以这一连续的宇宙观为基础,建立了他的时空理论。“久”是墨子定义的时间,“宇”则为空间;“久”是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是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两者都连续不间断。在为时间、空间做出定位之后,墨子开始论述时空极限的问题。他认为,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对于部分来说,则又是有穷的。

墨子还给我们指出了时空的组成——时空元。他将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的组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的组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连续无穷的时空由最小的单元构成,于无穷中包含有穷,于连续中包含不连续。这就是墨子的时空理论。

墨子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运动论。他将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相统一和相联系,认为在连续、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时间上的先后差异,以及空间上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可见,墨子的运动论是很有现代物理科学精神的智慧。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性的数学命题和定义。

墨子提出了“倍”的概念。《墨经上》有云“倍,为二也”,即两份原数称为“倍”,两寸就是一寸的“倍”,墨子又说“平,同高也”,即同样的高度称为“平”;“同长,以正相尽也”,即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完全相等,称为“同长”;“中,同长也”,“中”即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圆,一中同长也”,即说圆是到一个点距离同等的点的集合。在墨子之前,圆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圆做出精确的定义,仍是墨子的一大贡献。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