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似乎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编得滴水不漏、言之凿凿的故事,常常越是藏有很深的玄机,有时候,甚至还牵扯出不可告人的秘密。

赵光义继位后,急不可待地修改了老皇帝的年号,俨然一副新君的姿态。一般来说,新君继位会在第二年开始启用新的年号。可是,赵光义修改年号的时候距离新的一年只差两个月。到底是什么隐秘的心态让他连两个月都不愿意等,而急急忙忙地为自己“正名”?又是什么心态,让他后来丝毫不念骨肉亲情而将赵匡胤的几个儿子先后逼迫而死?

大概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心虚。因为心虚,所以掩饰,一份名正言顺的政权是不需要任何借口来掩饰的,辩解有时候恰恰是信心不足的显现。

自从太祖驾崩、太宗继位后,花蕊夫人就如历史飓风中裹挟的一粒尘沙,倏忽间便查不到任何可靠的消息。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前后曾与三个皇帝有着各种感情夹杂的贵妃,竟然如人间蒸发般不知所终了。

而关于花蕊夫人之死,历来也众说纷纭。

在著名的唐宋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谈》中,曾有关于花蕊夫人之死的记载。

说太祖在世时十分宠幸花蕊夫人。有一次在射猎的时候,赵光义引弓调矢,仿佛是要射走兽,结果却忽然回身射向花蕊夫人,“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相传,他还顿足捶胸、失声痛哭、冠冕堂皇地认为花蕊夫人乃红颜祸水,皇兄如果沉迷其间,必定耽误国事。作为兄弟,他愿为天下百姓请命,一人承担射杀花蕊夫人的罪责。宋太祖听后并没有动怒,男人要以社稷为重,女人死都已经死了,何必再怪罪自己的兄弟。此为花蕊夫人之死的说法之一。

也有其他一些文字记载,认为太祖生病时,花蕊夫人侍寝,结果赵光义来探病,灯下美人,我见犹怜,于是便动手动脚,结果惊动太祖。第二天早上,太祖竟离奇死去,太宗顺势登基。至于前一天晚上到底如何“烛影斧声”,只能留给后人无限的猜想。

还有一些小说演义类的记载,认为花蕊夫人当年宠冠后宫,遭到皇后的嫉妒,所以被皇后毒死。还有人说后来宋太祖不喜欢花蕊夫人,导致她失宠后抑郁而死。

关于“花蕊夫人之死”历来说法颇多,可任谁也无法找到翔实的史料来为这个传奇的故事做个恰当的结局。

想当日,花蕊夫人痛别国土,走至剑门道时,曾在葭萌驿的墙壁上留词一首: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国破、家散、心碎,在离开故国的时候一起涌上心头,离恨绵绵,绵绵不绝。杜鹃的哀号在头顶时时盘绕,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这首《采桑子》用词简单、洗练,通过几个凝神的意象将亡国的惨痛深刻地再现出来。至今读来,仍觉一字千金。

可惜的是,花蕊夫人的词还没有写完,就被宋军催促着上路了。于是,这泣血含泪之作,也只能永远停留在上阕。

后人的续作也纷至沓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