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局面初开(3)

新的营地比较接近海边,可以听到轮船经过时鸣汽笛的声音。梁元明觉得新营地的环境是别有风味的。夜间接近午时,就常常听到有像电影里野狼吠月似的声音,但从来未看到野狼的本身。他仅有一次看到在不远处树丛中跑出一只像獐的动物,一瞬间就跑入另一边的树林中了。另外一种飞鸟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就在上空翱翔,叫着发音像LO-TI-RA声音,华人听了,会听成“六点了”的上海话发音。梁元明当时还想过,把这些鸟捉几只来,放在笼子里,可以当活的闹钟卖给上海人。另外在营地附近一棵野生的大树上结满了桃子,果身乳白色,可桃尖上涂抹着殷红色,完全和上海人家庭里为老人家祝寿时在厅堂上摆设的寿桃一模一样,而且还散发着扑鼻的香气。但是,虽然那仙桃令人馋得流口水,却不敢去采摘,只怕外人看到此桃树被人采摘的痕迹时会怀疑有人在此停留居住。所以那段时间营地里的几个人无事不敢离开营区,更不敢去摘桃子了。

这段时间吴在新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他租下的水稻田让雇来的农工插上秧之后,就变得无事可做,所以就经常会前往红土坎、邦咯岛一带去观察活动。龙朝英在红土坎城内一棵榕树下摆设香烟、水果摊,吴在新会在这里和他交换情况。某一天,吴在新行经红土坎海滨区一条街路时,偶然间看见了一个小洋房外面挂着一个“阅报社”的牌子,门边还贴着对公众开放的时间表。吴在新见这个时候正是这个“阅报社”开放的时间,就走进门来。吴在新本来以为这里面会是个图书馆一样的读书看报的地方,进来之后见厅内没有多少书报,只有几个商人模样的人在一张桌子前喝茶聊天。让他有点吃惊的是他看到屋内堂前挂着孙中山的画像。一位戴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起身迎接吴在新,他自我介绍名叫李淑叶,是《星洲日报》的编辑,也是“阅报社”的负责人之一。吴在新也把自己本是昭南(新加坡)的富户,为逃避抽选兵补而流亡到昔加里,眼下正在山下种稻子的故事讲述了一遍。李淑叶听了吴在新的叙述,觉得他的谈吐不凡,且有殷实的身价,正是“阅报社”的发展对象。于是李淑叶详细向他介绍了“阅报社”的情况。他说“阅报社”是日本当局正在试行推广的一个华人社团组织,其形式是模仿孙中山1905年在马来亚槟榔屿设立的“阅书报社”。日本人设立“阅报社”的目的是想通过它和华人社会建立起情况互通的关系,接受华侨的申诉,放宽对华侨的经商限制,争取华人的合作。这个计划是日本东京商学院一群学者提出的,最初在槟榔屿试点。他们在华人中经推选选出十三名华侨杰出青年,并委派十二个顾问组成了“阅报社”委员会。据李淑叶介绍,日本人还准备通过“阅报社”从泰国运载大米到马来亚,以“阅报社”的名义来抑制物价。吴在新对这个情况十分感兴趣。那以后,他时常会到这里喝茶谈天,和李淑叶很是气味相投。

认识了李淑叶、进入了“阅报社”之后,吴在新的社交范围快速扩大了。他很快与红土坎的华人以及马来人、印度人的头面人物混熟了,而且和红土坎的警察局警备队的头目也都有了交情。吴在新是在广州富商家庭长大的,十分适应城市商界场面上的生活。他出手豪放大方,经常在最好的饭店摆下酒席请人吃饭,皮包里的钱让人看了惊叹,不仅有当地货币,还有美金英镑。他这段时间还认识了一些日本军官。那些日本军官其实收入也不高,每次吴在新请他们到高级的餐馆吃饭,没有一个不会来的。有一天,负责推行“阅报社”计划的槟榔屿州日本军政府总务部长滨田来到红土坎视察督导,吴在新请他在最好的日本人餐馆吃过大餐之后,送了他一个一两重的纯金戒指。不久后,李淑叶告诉他日本人已经批准了他做泰国大米的入口和批发特许生意。于是,吴在新便出资在红土坎大街三十五号租下了一座房子,开始做粮米的贩卖。李淑叶一家住进了这所房子,吴在新也从昔加里的农舍搬过来了。

吴在新当时在红土坎的活动能力从下面这件事可见一斑。某一天,吴在新从李淑叶处得知日军警备队方面获得昔加里山区有可疑分子隐匿的情报,准备次日派日军警备队搜山。吴在新不动声色,连夜赶到昔加里向戴维斯报告,要他们提高警觉注意隐蔽。然后他急速于当天夜里赶回到红土坎,次早先到港口码头去等候。当日本警备队开到码头时,他找机会请警备队的队长喝咖啡吃点心。在交谈中,套出他要去执行的任务和目的地。吴在新趁机说出自己是那一边的垦殖户,在昔加里有“旱稻笆”,所以地形很熟悉。如果警备队长需要向导员,他愿意效劳。那个警备队长正为找不到向导发愁,于是就请吴在新带路去昔加里山区,去搜寻可疑分子。

吴在新带着日军警备队人马,在昔加里山区里一片距离戴维斯营地相当远的丛林里进行搜索。吴在新事先知道这里是山林保护区,有一些海南人在这里偷伐过木头,会留下一些痕迹。这些伐木人的痕迹被日军警备队搜查到了,知道原来这里活动的只是一些非法伐木的毛贼,于是就收队回去。这一次的事件让营地里的成员非常紧张。因为昔加里是靠近海滩的一片矮山丛林,平时没有人迹,如果这次由日军警备队任意采取梳子战术四处搜寻,一旦看到人的脚印,就可能会导引到突击队员的营地来,则后果不堪设想了。因此,营地里的人都企盼着陈平,希望他快点到来,带他们迁徙到安全的地方。

1943年8月19日,陈平以马共霹雳州地委和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代表的身份,首次从士林河游击队第五军团大本营来到昔加里营地与戴维斯相晤。戴维斯早闻陈平大名。戴维斯在日本人入侵之前原本是英国殖民当局警察部专管华人事物的高级警官,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马来亚的共产党(日军入侵之前马共被英国当局视为非法,在地下活动)。那个时候他就掌握了陈平的资料,曾经让霹雳州的警察局多次去抓捕他可没有成功,想不到现在却成了合作的伙伴。当陈平带了两个警卫员来到了昔加里山营地时,戴维斯很惊讶陈平原来是个长着娃娃脸的小青年,虚岁才21岁(按英国人的实足年龄算法陈平是19岁)。然而在开始交谈之后,戴维斯才知道这个年轻的华人游击队指挥员已经是个非常老练、饱经世故的对手。戴维斯介绍了136部队的背景,说他们这批登陆的还只是先头部队,美国、英国和中国国民政府联手在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内地培训了一千多名136特工人员,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分别乘坐潜艇和飞机进入马来亚半岛,和本地的抗日游击队组成联合阵线,开展敌后抵抗运动。对于戴维斯介绍的宏伟前景陈平似乎并不是很受鼓舞,相反,他倒是对于戴维斯等人在昔加里的营地安全表示了相当的忧虑。他觉得昔加里靠着城镇和海边,周边有很多日本的军队和机关,十分容易被发现和受到攻击。陈平说马来亚的抵抗运动中心应该是在怡保一带的山区丛林里,那里有无尽的丛林和大山,横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一直可通往泰国。如果戴维斯的人马要在马来亚扎下基础,那最好还是迁移到内陆的米罗山(Bidor)那边去,只有那里的丛林才是可以隐藏大批人马的地方。戴维斯对马来亚的地理是了解的,觉得陈平的看法很正确,于是就同意了他的意见。他们开始详细商谈迁移到米罗山区的行经路线。因为迁移的人马中有英国人,还要搬运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后勤装备,抗日游击队要派数十人来帮助运送和护卫。这一路上不仅要避开日本人的检查点,还要尽可能避免给沿途居民看到,因此行动时间要采取夜间行军为主,白天则隐藏休息。陈平和戴维斯制定了初步方案,确定了迁移的路线。这个方案陈平还要带回去做精心的安排,包括安排沿途每一站的安全和保密、各站间的当地向导衔接、如何通过桥梁关卡等等。陈平答应回去安排妥当后,再亲自来回复戴维斯。

登陆的136特工人员都已各就其位,准备从昔加里长途跋涉到米罗山新的大本营,那里将是他们未来的前线指挥部。除了吴在新、李汉光、龙朝英几个已在城镇开展工作的成员,其他的都将踏上行程。到了这个时候,向米罗山区进军已势在必行。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