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自觉为底蕴的,而人的自觉则又以生命的自觉为主体。因此,在文学中表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或抒压抑,或写壮志,甚至在游仙诗追慕神仙的情怀中,也蕴含着企慕生命和留恋生命的意识。

曹操《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然一叹,遗响千古。因为它触动了人生最敏感的生命琴弦,极易引发人生百境的思绪,或因之而壮怀激烈,或因之而及时行乐。其诗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四句为一节,两节为一章,共四章。第一章借酒抒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起调伟壮,酒酣高吟,慷慨激昂。清魏源评曰:“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诗比兴笺序》)曹操从位卑众寡的小军阀,凭借政治军事天才,崛起到相王霸主之尊的地位,历尽沧桑。其悬命于军旅、涉险于宫廷的个中滋味,只有曹操自己能够体味。因此“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不仅仅是人生苦短,亦有着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沦,慷慨向上的人生精神伴着忧愁和着杜康,一并灌注于诗情,这才是生活中的曹操。诗人对生命的体验震动了后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这也是其诗传诵不绝的原因之一。

但是,诗歌的主题还是“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张玉谷《古诗赏析》),这与曹操平素的政治主张与对人才的认识是一致的。《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了曹操与袁绍在讨董卓时的一次闲谈。话题是围绕着依何而争霸天下展开的,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袁绍主张依据地势之险固,而曹操则主张任用天下才智。二人的主张不同,下场也不同,袁绍终败在曹操手中。曹操重视人才、使用人才的策略是一贯的,他曾三次下《求贤令》广搜人才,甚至不顾道德偏短而举用。因此,此诗的思念贤才虽有政治家的功利目的性,但情感未尝不真实。“英雄欺人”(朱嘉徵《乐府广序》)的评价未免过于偏激。

第二章,诗人开始抒写思贤若渴的心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前两句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原句,这首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思念期待情人的情景。这两句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哟,牵动着我悠悠思念的一颗心!曹操借之以抒发渴求贤才的心情。随后,又借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别开生面地描写了欢宴嘉宾的场面,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表达了欢迎贤才的诚恳情意。

第三章,诗人以月比人,借月抒怀。贤才犹如清明之月,何时才能求得;心中绵延不绝的愁绪正由此而来,然后笔锋移转又绘写了一幅贤友奔来赴宴的图景。此章一愁一喜不离渴求贤才的主题,曲折变化的心理情感和情景交融的手法,颇具感人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写景中寄托着寓意,因寓意含蓄委婉,释者众说纷纭。众说之中以陈沆说为最佳,其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折节,何以来之?”“乌鹊南飞”显然有贤才南流之意;“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可见犹疑徘徊之势。曹操正是看到了这一形势,又深谙“贤才择主而栖”的士之传统,所以才欲效“周公吐哺”。周公吐哺的典故见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诗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来勉励自己。

此诗的风格,典型地体现了建安诗坛慷慨悲凉的格调,既有激昂之高格,亦有忧愁之情调。艺术手法的运用纯熟自由、丰富多姿,熔炼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且比喻生动形象,寓托含蓄委婉,用典自然恰切,尤其是借用《诗经》成句竟能信手拈来,不露痕迹。

曹操是雄居一方的一代霸主,不管后世褒贬如何,奸雄也好,野心也好,雄心也罢,英雄也罢,但曹操确“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曹操的个性气质非凡超俗。《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了这样一则佚事:曹操将接见匈奴使者,自以为形貌短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