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第五章

通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中写的是一位艳丽、闲静的美女,由于不被人真正理解,以致“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情绪苦闷。那么,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它是属于诗人前期的作品,还是后期的作品?

宋代郭茂倩在《乐府诗集》里说,曹植的《美女篇》,是以美女比喻一位有学问、有道德、有理想的有志之士,说这位志士希望在明智的皇帝手下做一番事业,如果遇不上好皇帝,即使是被征聘,也不出仕做官。元代的刘履在《选诗补注》里也说,曹植的志向是辅助皇帝治理国家,以便立功扬名,如果理想不能实现,即使封侯封王,心里感到和没有做官一个样,因此托美女以寄怨慕之情。有人根据以上两种说法,认为《美女篇》是“诗人自比之辞”,抒发的是诗人“怀才不得施展的意思”,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我们认为,说《美女篇》是“诗人自比之辞”是符合实际的,但说诗中抒发的是一种“怀才不得施展的意思”,就显得有些笼统,由此推定这首诗是“曹植的后期作品”,更值得商榷。我们知道,曹植在他生活的后期,心情是十分痛苦的,这种痛苦,不单纯是个怀才不遇的问题,而是曹丕、曹叡在政治上有意压抑、折磨他的问题。曹植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对政治迫害的控诉,情绪是激愤的。《美女篇》中的美女,所以“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是因为众人只看到她的外貌美,并不真正理解她“慕高义”的内心世界。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只是一种缺乏知己的感慨,而不是受到压抑的愤怒。因此,《美女篇》不大可能是曹植的后期作品。

根据《美女篇》的内容,结合曹植的生活经历,我们认为《美女篇》是曹植的前期作品。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一年,曹植曾写过一篇有名的作品,叫《与杨德祖书》。在这篇作品中曹植说:“吾虽薄德,位为蕃侯,犹庶儿勠力上同,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徙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蔗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说,曹植并不想依靠既定的社会地位过安享尊荣的生活,也不想靠写辞赋出名,而是想依靠自己的努力,为国立功,名挂史册,若立功不成,则将著书立说,以之立言。然而杨德祖在《答临淄侯笺》中说:“伏惟君侯,少长贵盛,体发旦之资,有圣善之教,远近观者,徒谓能宣昭懿德,光赞大业而已。不复谓能兼览传记,留心文章。”这就是说,当时一般人心目中,曹植只是依靠父业为王为侯,光赞大业的人而已,没想到他还能兼览传记,留心文章,更没有注意到他的欲建功立业的理想。这就不免使曹植产生一种不被人真正了解的世乏知己的感慨。因此,他在《美女篇》中,以“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美女自喻,寄寓他世乏真正知音的无限感慨。如果说上述看法能成立,那么《美女篇》的写作时间,和《与杨德祖书》的写作时间是不会相去太远的,即都在建安二十一年前后。这样,就可以断定《美女篇》是曹植的前期作品。

下面,我们将全诗逐句加以解释。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两句是由虚到实,首先总的赞颂美女艳丽的外貌及端庄的品德,再具体地写出了美女从事的活动及活动的环境。“妖”,艳丽的意思,是说美女的外貌。“闲”,雅的意思,是说美女的品行端庄。“歧路”,是可以通往两处的路,歧路间犹言岔路口。一位妖且闲的美女在岔路口采桑,这样的起句是很值得仔细玩味的。一个美女如果是锁在深闺中,诗人固然也可以具体写出她是如何的美,但对读者来说不免有一种雾中看花的感觉。然而美女“采桑歧路间”,众人则可一睹芳颜,读者也可随着诗人的目光,具体地看到美女的形象,这样就可以十分自然地发生出下面大段的精彩文字。前人评曹植诗工于起调。我们从这里也可以见到一斑。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以上十四句,是紧扣“美女妖且闲”的“妖”字,极力铺写美女的外形美。“冉冉”是柔嫩的桑条摇曳摆动的样子。柔条的摆动,是由于美女攀枝采桑的缘故。“翩翩”,是桑叶纷纷飘落的样子,桑叶纷纷飘落,也是由于美女采桑的缘故。“攘袖”,卷起袖子的意思。这里是说,由于美女举手采桑,衣袖退落下来,从而显现出一双素手和一对皓腕。素和皓都是洁白的意思。“皓腕约金环”的“约”是“束”的意思。“束”的本意是用绳绕一圈把木捆起来,这里是说金环绕腕一圈,把腕约束起来,也就是皓腕上戴着金环的形象说法。“头上金爵钗”,“爵钗”是钗头上装饰着爵的金钗。“腰佩翠琅玕”,“琅玕”,是一种玉石。“明珠交玉体”,“明珠”即指下句的“珊瑚”、“木难”等。“交”,两个以上的东西合在一起曰交。美女把琅玕、珊瑚、木难合在一起佩戴在腰上,所以说“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珊瑚”是一种红色的珠;“木难”是一种碧色的珠。“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衣”,古代专指上身的衣服;“裾”,是上衣的前襟;“还”,飘动的意思。两句是说美女上身穿着很薄很轻的罗衣,前襟随风飘转。“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顾盼”,回头看;“遗”,留的意思;“长啸”,撮口呼气,是古代一种抒情的方式;“气若兰”,是说呼出的气很芳香。两句的意思是说,美女在采桑中间,偶然回头一看,她的如花似月,倾城倾国的容貌光彩,便留在观者中间,给观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她口中吐出的气,芳香扑鼻,沁人心脾。“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徒”,即路上行走的人;“休者”即耕种休息的农民。这两句是说,路上行走的人被美女的绝世容貌所吸引,停止了走路;田间休息的农民被美女的漂亮容貌所吸引,忘记了吃饭。很明显,这是曹植学习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的艺术手法,从侧面烘托美女倾城倾国的绝世容貌,以收束对美女外形铺写的一段文字。

以上极力铺写美女外形美的十四句诗,充分显示出曹植超人的艺术才华,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诗人写美女,不是让读者一下子窥其全貌,而是先将美女隐没在柔条嫩叶的绿色桑林丛中,让读者由柔软的桑条的冉冉摆动中,由嫩绿的桑叶的翩翩飘落中,感觉出采桑美女的存在。接着,才从繁枝密叶丛中,让读者先见一双采桑的素手,一对戴金环的皓腕。翠枝、绿叶、素手、皓腕、金环,色彩是何等的鲜艳!人虽未见,然而光彩已耀人眼目。这就不能不吸引读者必欲见其貌,一睹芳颜的极大兴趣。进而,诗人又从头到身,极力铺写了美女装饰的富丽、华艳。她头上戴着金光灿灿的爵钗,腰中佩着翠绿、赤红、碧色的琅玕、珊瑚、木难等明珠,色彩斑斓,明光闪闪,上身穿着又薄又轻的罗衣,前襟在微风中飘扬,真是飘飘若仙。她不仅装饰华丽富贵,而且是容貌绝世而独立,通身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这样的一个美女,怎能不使人倾倒,不使人陶醉!末了,再用“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两句,从侧面烘托美女的绝世美貌,巧妙地收束了极力铺写的文势,描写得淋漓尽致,收束得生动得体,使读者从手到身,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地看清了美女的动人形象。清人吴淇在评论《美女篇》时说:“乍见美女,何处看起?因其采桑,即从手上看起,而头上,而身中,而裾下,妙有此第。”可谓深得曹植“为文之用心”。“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以上十四句,是紧扣“美女妖且闲”的“闲”字,着力揭示美女不同凡俗的崇高志趣。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安居”,即何居,住在什么地方;“青楼”,是涂饰着青漆的楼,在汉魏时期,青楼是指显贵人家女子所住的地方,与后代专指妓女所居的青楼不同。“重关”,原意是指两道门闩,这里是指从高门到青楼,有好几道门。这四句是说,采桑美女出身高贵,虽家在显豁的大路边,但到她的住处青楼,还要经过好几道门。“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朝日”,是说美女的容貌像早晨初升的太阳那样光辉耀眼;“希”,仰慕的意思;“令颜”,即美颜,好的容貌。“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何所营”,犹言做的是什么;“玉帛”,指古代的聘礼珪璋束帛之类;“不时”,即时时;“安”,定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人都仰慕美女的容貌,经常有人派媒人到美女家下聘礼。“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唯”,“佳人”即美女;“贤”,指贤夫,即具有高尚品德的夫婿,“良”,即诚、实在之意。这两句意思是说,美女敬慕有高尚情操的人,想找一个这样的贤夫,实在很难得。那就是说,在众多的求婚者中,没有一个使美女中意的人。这说明美女不仅有绝世的容貌,还有高尚的灵魂。但世人却只是希“令颜”,徒知其美貌而不理解她还有美好的心灵。“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徒”,空,白白的意思;“嗷嗷”,喧闹声。指赞美美女容貌,闹嚷嚷求婚不止,但哪里知道他们所见的美女,不但有绝世的面容,还具有高尚的心灵呢!正由于世人的徒见其表,不知其里,不真正理解美女,致使美女不得不“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替美女深抒世乏知音的感慨,同时也是以美女自喻,抒发自己只被世人当作一般文人看待、而不理解自己的理想是要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无限感慨。

通过以上的简单串释,我们可以看出,《美女篇》确实是一篇艺术上十分成功的作品。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不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运用许多华美的辞藻,极力铺写了美女的外形美,而且着力揭示了美女的内心美。既有绝世无双的容貌,又有“慕高义”的高尚心灵,这才算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对于美女的“耀朝日”的容华,众人是看见了的,因而“玉帛不时安”,都想聘娶为妻,但对美女“慕高义”的心灵,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因而美女宁可“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而不应聘。这说明采桑美女不是一个想以美色取悦于世的普通女子,而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诗人用这样一个不被人真正理解而不得不“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美女,来比喻世人只把自己当作凭借家世、为王为侯、光赞大业的人看待,并不理解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哀怨情绪,就显得十分贴切。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善用比喻,而且常常是通篇为比,《美女篇》就充分显示出这种艺术特点。

曹植的诗歌,尤其是《美女篇》,所以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与曹植虚心向民歌学习分不开的。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他不像一般文人一样,看不起民间文艺,而是向民间文艺学习。《美女篇》在艺术上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长期被人们传诵的名篇,明显是诗人学习汉乐府《陌上桑》的结果。当然,曹植写《美女篇》学习《陌上桑》,但却不是刻板地模仿《陌上桑》,而是有所创造、有所提高,在描写的细致和词采的华美方面,都带有他所处的时代和他个人的特点。这一点,只要大家把《陌上桑》和《美女篇》放在一起对读,自可明白。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