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这一段,作者分成三个层次来写,先写出了自己登楼的目的是为了“销愁”,然后写登楼后所见到的美好景象。最后,写美好景物勾起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文字流畅,气势跌宕,确是描绘的妙笔。

在第二段里,作者紧接上文,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思乡怀归的强烈愿望。原文是这样的: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这一段里,“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二句中,“纷浊”是纷扰、污秽的意思,用以比喻时势混乱。“逾”是超过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遭逢乱世,从迁徙到现在已经超过了十二年。“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二句中,“任”字作“担当”、“禁受”讲。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望乡怀归的感情是这样的强烈,这种忧思有谁能承受得了呢?以上四句是叙述自己的不幸经历,说明了自己怀归的原因。下面作者放开笔触正面抒写自己怀归的心绪。“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这四句的意思是:自己凭栏远望,迎着北风,敞开衣襟,极目望去,多么想望见北方的平原,那里是自己的故乡所在啊,可惜被荆州的高冈遮住了。下两句“路逶迤而迥兮,川既漾而济深”,“逶迤”是曲折,“迥”是远。这两句的大意是:到故乡的路途漫长而遥远,水势又汪洋深邃,难以渡过。路长川深,表面是讲归途遥远艰难,同时也暗喻出到处动乱,困难重重。故乡阻隔在千里之外,自己思乡而不得归,诗人怎能不悲伤?怎么还能控住自己,不让眼泪纵横交流呢?人在心情郁闷之时是最容易发生联想的,王粲在思归而不能归的悲痛时刻,自然想到了深深怀念故土的仲尼、钟仪、庄舄三个历史人物。这里,作者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这一典故出自《论语》,讲孔子周游到陈国遇难,思念鲁国,因而对门生发出“归欤归欤”的慨叹。“钟仪幽而楚奏”,这一典故出自《左传》。钟仪,楚国人,乐师出身,被俘于郑国,又被转献到晋国。囚禁中,他面对晋国君主,不忘故土,操琴弹奏楚国的曲调。“庄舄显而越吟”,典出于《史记》。庄舄是越国人,身任楚国显要官职,病中思乡情切,操用越语。作者举古人是为了和自己相比。于是他说:“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和先人一样,他同样有着爱国爱乡的情怀,怎么能因为自己所处的地位是穷困还是显达而两样呢?

这一段,作者回顾自己遭逢乱世的经历,正面抒发了怀土思归的心情。

下面,我们看第三段,原文是这样的:

唯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两句中的“河”指的是黄河。《左传》中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句子。相传黄河水一千年清一次,“河清”比喻太平盛世之时。这两句的意思是:光阴一天天地逝去,但天下太平的日子却一直没有到来。“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冀”是指希望的意思。“高衢”是大道,用来比喻帝王对国政的良好措施。“骋力”就是施展才智。这两句的大意是:多么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安定啊,到那时,我将像一匹骏马,在光明的大道上驰骋效力。接下两句“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用的是两个典故。“匏瓜”是葫芦。葫芦吊在藤上是不能吃的。《论语·阳货》篇上有“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说:“我难道是个葫芦,怎能只是吊起来不吃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无用之人,非常想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畏井渫之莫食”,“渫”是淘井的意思。《周易·井卦》中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的句子。意思是说淘干净了井而没有人吃水,是很可痛心的。这里是作者自喻,说明他愿意为国家效力,唯恐无所作为。

以上这六句,作者抒写了自己的才志抱负。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王粲幼有才气,能诗善赋,很有政治远见。动乱中,他来到荆州,投奔刘表,就是为施展才能。不料刘表以貌取人,使王粲无所施展。仕途蹉跎,自己希望国家统一,太平盛世的理想难以实现。因此作者引用典故,进一步叙写自己沉痛的心情。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这几句的意思是:就在自己徘徊遐想的时候,太阳即将下沉,风从四面八方同时刮起。一时间,天昏地暗,暮色惨惨。由于风声怒号,走兽都像发狂一样,各找各的同类,飞鸟也一边叫着,一边鼓动翅膀,飞回窝里。田野间空旷寂静,农夫都回家了,只有远行的旅客还在路上行走不息。其中“征夫行而未息”还暗示着在这动乱之中,人民漂流不定的苦处。

请看,日匿、风兴、天色惨淡、兽狂、鸟鸣、空旷的田野中来去匆匆的征夫,这是一个多么悽怆感人的环境。处于这样的环境,怎能不倍生愁情!

接着,作者写道:“心悽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僭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这几句的意思是:看到了四处的景物,心中有感触而悽怆不已。顺着楼梯走下来,忧愤的感情交集于胸中。直到半夜还不能入睡,心中思来想去,身体翻来覆去,深感惆怅不已。本来是为了消忧而登楼,结果登楼之后反而更添一层愁,而且由登楼引起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心情一直持续到走下楼来,竟至于夜半不寐,这感情是何等强烈深切。

王粲的这篇抒情小赋之所以深切感人,首先取决于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在作品中抒发了他拥护统一和愿为统一事业贡献才智的思想,应当给予高度的评价。

东汉末年,军阀混乱,天下大乱,人民痛苦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促成国家的统一,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是历史前进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心愿。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王粲为国家的混乱而感到忧虑,希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愿意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的统一事业,而“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反映了作者积极的进取精神,但可惜他所投靠的刘表是庸碌无能之辈,这就只能使他空怀壮志,不能施展,蹉跎年华,徒兴悲叹了。

《登楼赋》之所以感人,除思想内容之外,还在于作者真挚感情的抒发。强烈的感情借助艺术手段生动地抒发出来,往往会形成作品感人至深的力量。《登楼赋》的艺术魅力就突出地表现于它强烈的抒情性。作者在文章一开头点明了登楼消愁的心意之后,对此楼所处的环境做了一番详尽的描写,极言异乡风物之美,但紧接着这些赞美之后,把内心深藏的思乡情绪有力地反衬出来。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自己怀归之情的陈述。作者站在城楼上,迎着北风,极目远望,渴望看到故乡平原,想到故乡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不禁热泪涟涟,反映出作者思念故乡的强烈感情。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放笔渲染了白日将尽、天色昏惨的环境气氛,全力突出了作者有志难酬的悲怆之感。作品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脱尽了汉赋铺陈堆砌的习气,显示了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从汉代王、蔡以来,骈偶这种形式已为赋体作家所喜用,到了王粲,技巧更加成熟。从这篇赋里也可以看出,不但作品感情真挚,而且文辞华美,气度从容,表现了作者铸炼语言和抒发感情的高度技巧。汉代杨雄曾经说过:“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意思是说,诗人写的赋不但文辞优美,而且意义严正;而辞人写赋,不过只注意外表华丽而已。如果用杨雄的话作为准则来衡量,王粲的《登楼赋》,称之为“诗人之赋”当之无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