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刘桢,字公幹,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其父刘梁字曼山,少有清才,以文学见贵,终于野王令。汉末建安中,刘桢因才学闻名当时,被曹操辟为司空军谋祭酒、丞相掾属。历仕平原侯(曹植)庶子、五官中郎将(曹丕)文学等职。

刘桢博学才高,但性格倨傲,不拘礼法。《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典略》云:“建安十六年(211年),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曹操)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又注引《文士传》曰:“桢性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坐平视甄夫人,配输作部使磨石。武帝(曹操)至尚方观作者,见桢匡坐正色磨石。武帝问曰:‘石何如?’桢因得喻己自理,跪而对曰:‘石出荆山悬岩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光洁),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帝顾左右大笑,即日赦之。”刘桢不拘礼法被罚磨石,又因善辩轻易被赦。其实刘桢作为邺下文人集团成员之一,与曹氏父子交往甚密。其《赠五官中郎将》诗曰:“昔我从元后(曹操),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曹丕)共翱翔。”曹丕不见怒,曹操释其罪,均爱其才,友其人。尤其是曹丕对其文学侍从刘桢,相知笃深。刘桢死后,悲伤怀念,品评赞颂,不绝于书。刘桢好友王昶在《诫子书》中说:“公幹博学而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博学高才、傲岸不羁,可谓是刘桢人格的写照。刘桢才高辞妙,触笔生花,时人颇为叹服。曹丕曾赏赐他一条廓落带(腰带名),后来曹丕的老师去世,想借取为师设像一用,就作书戏之曰:“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至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刘桢生性倨傲,非唯唯诺诺之辈,遂作书答曰:

桢闻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解貂之尾,缀侍臣之帻。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尚可纳也。

刘桢与芎丕交往甚密,但亦难以容忍如此贱视。其贵贱之论贯注着一股不平之气。不卑贱者,不骄贵者,颇有平交诸侯的气骨,显示着其平素傲岸不拘的性格。此书以“辞旨巧妙”为人称道,立意有据,行文骈散兼行,华美而无晦涩之气,显示了其文才的高妙,由是特为诸公子所喜爱。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曰:“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说其气度狭窄,即指曹丕取带不与之事;言词壮厉,情思惊人,即指此书。其实过错在于曹丕以尊贱下,倒是刘桢答书中闪烁着人格平等的光芒。刘桢性格傲岸,但人格坦荡。他在为平原侯曹植庶子时,邢为家丞。曹植近刘桢而疏邢。邢也是德才兼备、正直不屈之士。刘桢作书谏曹植,自以不及其人而受礼遇,劝曹植礼贤下士。同僚相称荐,决非气量狭小之人所能做到。

刘桢的诗作以五言最佳,曹丕称“其五言之美者,绝妙时人”(《与吴质书》)。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是《赠从弟》三首,其诗曰:其 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何扰弱。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 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其 三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这是刘桢写给堂弟的三首诗。其一,以托物寄意的手法,写苹藻生长于清水洁石之上,花叶纷弱,可荐之宗庙,可宴享嘉宾,以其味美质洁来喻人格的清幽脱俗。其二,以比兴手法写松树临风凌霜卓然挺立的本性,以松柏比喻人格的坚贞傲岸。松柏象征人格是传统的意象,孔子即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名句,它磨砺着传统士人的志节操行。其三,以借物抒怀的手法,写凤凰孤独苦闷,但羞与黄雀为伍。抒发着愤世嫉俗、高迈不群的情怀及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何焯《义门读书记》评曰:“此教以修身俟时。首章致其洁也;次章厉其节也,三章择其几也。‘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要唯此等足当之。”对其诗内容、风格的品评十分精当。其诗不尚雕琢,纯朴浑成,气盛骨高,雄健遒劲,艺术品位颇高。所以,曹丕誉为“妙绝时人”。钟嵘列为上品,非虚言也。钟嵘在评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同时,又言其不足曰:“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其实,钟嵘囿于齐梁人审美观念,特强调文质并美,因此把曹操列为下品,陶渊明列为中品,对朴素不尚雕润的诗风,未能以多元的审美趣味加以充分肯定。陈祚明就认为钟嵘“气过其文”的评价不公允。他认为:“公幹诗笔气隽逸,善于琢句,古而有韵。比汉多姿,多姿故近;比晋有气,有气故高。”(《采菽堂古诗选》)

刘桢性格孤傲不羁,骨气凛然,故前人多以“气盛”评之。谢灵运曰:“刘桢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熙载《艺概》曰:“公幹气盛,仲宣(王粲)情盛,皆有陈思(曹植)之一体,后世诗率不越此两宗。”

刘桢与徐幹、陈琳、应玚、王粲均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桢以“曹刘”并称于世,诗名尤高,五言诗“妙绝时人”。钟嵘《诗品》评曰:“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曹植)入室’。”言其诗雅正无邪,合于孔子的思想人格。其文变“辞旨七妙”,可惜留存绝少。本有集四卷,多散佚。今存诗十五首,文三篇,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公幹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