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学诸葛归隐柳庄

鸦片战争结束后,左宗棠对时局极其失望,学古人“买山而隐”的念头充斥着他的心扉。对左宗棠来说,用逃避来换取暂时的安宁也许是此刻最好的选择。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囊中没有足够的金钱买地。

我们知道,左家几十亩薄田已经被左氏兄弟送给了寡嫂,还好在陶家坐馆,每年能得到200两银子的报酬。所以,经过多年省吃俭用后,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手里有了部分积蓄,于是,在湘阴东乡柳家冲买了70亩地。

置地后的左宗棠非常兴奋,虽然他对正在遭受磨难的“大家”无能为力,但他完全有能力把“小家”收拾得干净利落。

于是,左宗棠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小庄园。庄园内除了稻田外,还有水塘、绿树等。到了晚上,躺在凉椅上,听着水塘里的蛙叫,很是惬意。世间的一切烦恼仿佛都与这里无关。另外,左宗棠还在屋门前写了“柳庄”二字。他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庄园,感慨道:我总算有个像样的家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周夫人带着三个女儿从湘潭迁到了湘阴东乡的柳家冲。左宗棠仍然在安化教书,但他经常回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左宗棠每次回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庄园后,除了看看家里的妻子和女儿,还在陇亩间巡行,用自己的平日所学监督耕作情况,并自号“湘上农人”,打算从此隐居山林,做一个太平有道的农民。

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家子弟,左宗棠对农业既爱好也熟悉。在三次会试失败后,就开始潜心钻研农业,不仅博览古今农书,还亲自到田间地头做农业试验。

其实,早在湘潭周家,左宗棠就种植桑树,养蚕、缫丝,忙得不亦乐乎。他一直认为民以食为天,把农事看做人生的第一要务,对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视。

在这一点上,周夫人也非常理解左宗棠,对丈夫暂时退隐山林的做法也十分理解,她曾这样安慰左宗棠:“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秋夜偶书寄外》)

虽然对农业非常重视,但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没有“大家”,何来的“小家”,再加上满腔的爱国热情,左宗棠注定不会在山林间退隐一辈子。

我们相信,只要国家召唤,左宗棠那颗暂时蛰伏的心就会狂跳,就会响应召唤,为“大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时,左宗棠大部分时间是在安化教书,他很珍惜每一次回到柳庄的机会,因为在柳庄,他不仅能享受天伦之乐,暂时忘记让人心痛的时事,更主要的是他能专心钻研农事。柳庄虽然不大,但却是左宗棠的一块实验基地,除了种植水稻外,还种茶、桑、竹等,他还饶有兴趣地养蚕、种菜、种花。能和雇工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是此刻的左宗棠感到最痛快的事情。

在柳庄的生活是左宗棠一生中从事农业劳动比较集中和频繁的一段时期,他把从农学书上学到的一些方法作为理论指导,然后运用到实践中,这是一种科学的种田方法。他还把种桑、竹、蔬菜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农民中去,让广大的农民都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如今湘阴之地盛产茶叶,离不开左宗棠的首倡和推广。

在农事方面,左宗棠不仅躬行实践,还著书立说。

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仅27岁的他就写了一篇《广区田图说》,大力推广古代分区种田的区田制。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又撰写了《朴存阁农书》,这部书共十多卷,分门别类记述了各种农事。可惜的是,这部书稿几经变乱,已经无迹可寻了。

虽然隐居柳庄是左宗棠的无奈之举,但他在柳庄的劳作却和时代的主流暗暗地吻合了。一些农业经济史学家就认为:当时柳庄的生产、经营具有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这样说也不无道理。因为左宗棠经营柳庄的方式不再是单纯地放佃收租,而和现代的农场主相似。有人这样写道:他采取雇工耕种的方式,进行商品生产,并亲身指导、经营管理,又进行生产试验和农业科学的理论总结工作,这不仅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也许选择柳庄是左宗棠的一种无奈的“消遣”,但正是这段生活给他后来从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史学家这样认为:他早期经营柳庄的思想和活动,反映了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后来办洋务则代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自古就以农业为本,老百姓的命运掌握在水和天的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靠天吃饭,如果天公不作美,就降下灾荒,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了。

柳庄虽然有山有水,胜似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也抵挡不了老天爷降下的灾难。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湖南在连年苦旱之后遇到大水灾,饿殍遍野。大气候如此,柳庄也没能幸免。禾苗都被淹没了,家里储藏的一点谷子也发了芽。全家12口人不仅吃不饱,还染上了疾病。看着妻子的愁容,听着儿女的呻吟声,左宗棠心如刀绞,感到非常的无助。

这是左宗棠一生中最苦的一段经历,即使如此,他还是抽时间为救灾四处奔忙,劝富有人家捐赈,并发出“吾不欲见一饿毙之人”的呼声。他还在族里积谷备荒,对络绎经过柳庄的饥民,尽其所能给予帮助,并与周夫人用丸药医治得病的逃难者。巨人间的握手对话

在柳庄,虽然有时会遇到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但总的来说,左宗棠过得还是逍遥自在,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那颗甘愿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心只是暂时地休眠了,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就会醒来,并义无反顾地为国分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