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四章

左宗棠认为在乱世中入山避难是可行的一条路,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有根据的:明末战祸纷起,有一位叫孙夏峰的人带领几千人躲入易州五公山避难,还有一位叫魏敏果的带家人避入蔚州德胜呰,后来都得以幸免于难。

持有这种看法的不仅左宗棠一人,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郭嵩焘。当时,湘阴人翰林院庶吉士郭嵩焘正好丁忧返乡,道光三十年(1850年)秋,左宗棠同他一起到湘阴东山考察。经过多日寻觅后,认为湘阴、长沙交界的青山一带非常适合避难。青山在湘阴东部,与长沙交界,离左宗棠老家仅十里地,山谷深邃,群峰连绵,洞穴众多。他们特意选择了一个叫“白水洞”的地方作为两家今后避难的场所。

咸丰元年的战事主要在广西境内,次年(咸丰二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准备由湘江顺流而下,直取长沙。左宗棠友人江忠源率领楚勇在新宁阻击,太平军转而向东,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江华、蓝山、桂阳州、郴州等地。当时,新湖南巡抚张亮基还未到任,太平军西王萧朝贵已经在七月二十七日率领5万大军兵临长沙城下。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只好仓皇布防,迎战太平军。二十九日,萧朝贵在阵前指挥攻城,不幸被城中的大炮击毙。太平军的攻势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面对已经打到家门口的太平军,左宗棠依然选择逃避。在八月中秋节后,按照原计划,把全家老少都搬到了“白水洞”,还临时盖了一些茅草屋,以便供给跟来的亲友居住。另外,郭嵩焘和他的两个弟弟带着全家也来了。

左宗棠的隐居计划是做长久打算的,因为他感觉太平军起义之火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扑灭的。他还认为:“是我无害于贼,贼无所忌于我,亦无所利于我也。”的确,太平军在乎的是大城市,怎么会在意一个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左宗棠和太平军是可以相安无事。但左宗棠会这么安稳地隐居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注定不属于名声在外的他。

在这种时刻,左宗棠的好友需要他,大清更需要他。这就是名人,想置身事外也是一种奢望。所以,当你看到一些名人风光无限时,也不必过分羡慕,因为他们也在羡慕你平平淡淡的生活。千呼万唤始出来

略显寂寞的隐居生活注定不属于左宗棠,胡林翼和新任巡抚张亮基原来都是林则徐的部下。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非常赏识张亮基的才能,曾经把张亮基与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比之为自己的左右手,可见林则徐对张亮基是非常倚信的。

为官多年的张亮基非常了解大清王朝文武官吏的实际能力。各省督抚都是以玩笔杆、舞文弄墨而发迹的,对于行军打仗却一窍不通。所以,这次奉命调任湖南巡抚后,张亮基深感责任重大,便开始四处寻找能够协助处理军政事务的人才。

在这里,就要说一说幕宾制度了,这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实质上是统治者网罗地主阶级才智人士,协助主官进行决策和处理军政事务,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和加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这种用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主官以宾师之礼而不以属吏相待,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顾问和参谋作用。

身为地主阶级的“绝世奇才”,左宗棠自然属于被搜罗的对象,他也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身份踏入了官场。

胡林翼作为左宗棠的姻亲兼挚友,一直为他不能进入官场发挥才能而感到遗憾万分。当得知新巡抚张亮基广泛搜罗人才时,便第一个推荐了有真才实学的左宗棠。他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信中这样介绍道:“左季高的才学品行超冠群伦,曾三次荐呈。为人廉洁耿直,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社会上的一般人士大有不同。他胸中怀有古今地图兵法,熟悉本朝国章,又精通时务。另外,他对名利看得很淡,即使是自己谋划成功的事情,也不愿意受赏。”

对于好朋友推荐的能人,张亮基很感兴趣,所以,在由云贵进军长沙的途中,就派专人带上礼物去湘阴邀请左宗棠出山,为国效力。

当时,左宗棠正在白水洞避乱,他十分清楚封建官场的积弊,对那些无能腐朽的大官僚也比较鄙夷,张亮基自然也在他疑虑的范围之内。再说,他还准备进一步观察一下形势,看看是否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刻,如果大清真的气数已尽,他可不愿意为大清殉葬。所以,他回信辞谢了巡抚大人的好意。

胡林翼得知后,立刻给左宗棠写了一封劝说信。信中这样写道:“张中丞派专人备礼请先生出山,先生怎么能回绝呢?张中丞是少见的肝胆血性之人,林文忠把他推荐给宣宗皇帝,被委以重任。先生最敬服林文忠,张中丞也是林文忠这样的一流人物。先生想独善之身,可是如果楚地都被贼人占领,先生的家乡柳家庄能幸免吗?”

另外,长沙守备江忠源也来信敦促左宗棠出山。

面对好友的劝说,左宗棠开始动摇了。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过,动摇归动摇,他还是没有打算要出山。

如果张亮基就此放弃了左宗棠,也许历史上就会少一位英雄。幸运的是,张亮基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只要是他看中的人,就一定要把他弄到自己的帐下才罢休。于是,他进入长沙城后,就又派人去请左宗棠出山。

堂堂巡抚一省之长能礼贤下士一介寒士,在晚清是不多见的。古有三顾茅庐,难道左宗棠也得张亮基三顾白水洞,他才肯出山吗?

此时,宗植和郭氏兄弟也劝说左宗棠出山。虽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面对所有人都劝自己出山的事实,左宗棠不再认为自己隐居山间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了。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如果战火蔓延开来,生灵将遭到涂炭,苦的还是老百姓。如果湖南被占领,家乡也未能幸免。“保卫桑梓”的思想在左宗棠心里根深蒂固,他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危难当头,自己岂能独善其身。于是,他应邀到长沙参加了张亮基的幕府,这是他第一次出山。

再说,张亮基果然是林则徐一类的人物,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左宗棠很庆幸能为他出谋划策,这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左宗棠这匹千里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一展心中的抱负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