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读书方能无敌 富兰克林

正当我一心从文的时候,读到了一部《英语文法》(记得为葛林武德所著),书末页附有讲解修辞与逻辑的短论2篇,后者篇末载有苏格拉底辩论法范例一则。不久,我又购得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回忆录》,其中关于这个方法的例证更为详尽。我对这个方法爱之入迷,并学着试用,于是摒弃了我以前那种生硬反驳与正面辩论,且处处以一个谦逊的探询者与存疑者态度出现。当时,我读过沙夫斯柏里与柯林斯等人的书,他们对宗教教义的若干处早有疑议,故我感到辩论时采用这个方法对我极为有利,且对我的对手而言则使其颇具困惑,因而我耽之不倦,并经过不断练习而日臻精熟。这时,即使许多学问高于我的人也每每为我所折服,因为辩论的结局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致陷入窘境之中而不能自拔,结果每辩必胜,而实际上,不论我的能力或主张都未必如此高明正确。这个方法我曾连续用过多年,但也渐加放弃,而仅将谦逊的表达习惯保留下来。凡遇有所主张因而可能起争辩时,“当然”、“无疑”以及其他自以为是的词语便很少出口,而宁可使用“我把某事理解为如此如此”、“由于某种某种理由,在我看来,或我不妨认为如此如此”、“依我的想法,某事可能如此”或“如若我没记错的话,某事可能如此”等客观引导词。这个习惯,我认为,每当我从事某种措施的推行,需要发表见解和说服人们的时候,往往给我带来极大便利。另外,既然交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供情况、了解情况,使人心悦与使人乐从,因此我深愿一切好心聪明的人士,切勿因自己的主观自持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应有作为。因为那种态度势必会引起反感,招怨树敌,甚至使我们处处遭到失败。那时,即使是一副天生的语言才能(亦即提供或接受情况与乐趣的才能),也必无济于事。如果你的目的在于提供情况、发表意见,过分自信与专断的态度每每容易产生龃龉,使人不能耐心聆听;如果你的目的在于从他人处获取情况和增长知识,但同时对你目前的看法却又表现得十分拘执,厌恶争辩的谦虚的人们必将望望然而去之,听任你错误如故。因此,以这种态度出之,既不能为你赢得听话人的好感,也不能获得你所争取的乐从。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