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四章

“两希文明”的汇流第2

章合两流文化,汇一脉血统——“两希文明”希伯来,是一种神传的文学,而古希腊却是一种神话的文学,

两流汇合就形成了西方文学这条滔滔无边的“大河”。

一提到希腊文学,就不得不提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无疑是整个希腊古典文学乃至西方古典文学史上伟大的巨著。

整个基督教文化的源头都是希伯来文明,而希伯来文明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他们的犹太教,以及他们犹太教的《新旧约全书》。00

《新旧约全书》如同一条生命的根,扎进了西方人的骨子里。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艺术都是以基督教文化为题材的,表现的也无非是人对上帝的敬畏和皈依。中世纪以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文学在人文主义、启蒙主义的旗帜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无论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拔断流动着基督文化的血管,无法切掉灵魂中神性的生命之根。

人类是一条人性的光河,从源头流向永久,而西方是一条合流的河,我们从渡口溯回到源头。西方的文学是由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播下种子而长成的苍天大树。从创世纪人们对人类源头的思索到希腊悲喜剧对莎士比亚的影响;从希腊罗马学者对人生宇宙的探求到伽利略、布鲁诺科学的发展;从耶稣基督的复活到圣诞节的形成,无不留下了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希腊神话始终闪耀着无穷的文化魅力。希腊神话为西方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灵感,是西方文学永不枯竭的源泉。00

西方文学的这种“两希”传统,是西方人文主义和艺术精神的核心。无论是从西方的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还是从流派更迭和思潮发展上都无不蕴涵和贯穿了深厚而深沉的“人文”精神。

在“两希”文明中,把神作为核心还是把人作为核心,重视人还是重视神的价值观念是直接区别希伯来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鲜明标志。古希腊人淡化了神,使神走下天界,与人共舞,亲切可感。古希腊的神下滑到人的原欲中,与人同形同性;希伯来则把人提升到神的高超境界,与神无限的靠近和皈依。“两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它们之间既对抗冲突又融合互补。

古希腊的神话,神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神的欲望就是人的欲望,神就是人自己,人就是会死去而没有法力的神。宙斯荒淫好色,经常偷下凡间勾引美少女;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与其他神纵情恣欲,放荡不羁。神都和人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人就更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时时追求个人的欲望享受和与自然、命运抗争的英雄豪情。如俄狄浦斯王就是自己抗争不息,始终想摆脱自己的命运桎梏,但无论如何抗争依然是困兽犹斗,无济于事。从这一点看,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无论是怎么彰显人的价值,都笼罩了一层悲剧的色彩。而希伯来即使承认人的原罪,但他们提升人的思想,认为人具有神性,只要真诚地服从上帝、信奉上帝就可以得到赎救。在中世纪,基督教走向极端,西方严重地受到基督教的禁锢和压迫,人人变得异化,基督教成了束缚和制约人性的链条和枷锁。人们压制的欲火如火山一样地喷发开来,盲目地寻求欲望,疯狂地放纵自己。可见,人发展到极端,依然是生命的困惑,人生的无奈,这时,可以接受希伯来上帝的宽恕和博爱。而神发展到极端,却是人欲的泛滥,只能彰显人性的狂妄和肆虐,逐渐重返古希腊人的野性和不羁。

但是,希腊的人本主义倾向也酝酿了古希腊的理性、哲学、史学,使古希腊产生了伟名卓著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史学家。如提倡“认识自我”的苏格拉底;论言“人是万物尺度”的普罗泰戈拉;提出“理念论”的柏拉图;著作《诗学》的亚里士多德等。

这都是人性的张扬,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深远的探索和认识。文学的这种人性内涵,让人依恋人生、热爱生命。而希伯来神话中的英雄们都追随上帝,以上帝的力量来彰显神性的伟大,却不是对人性精神的讴歌。以神性压制人性,敬仰神的崇高和神通广大,使人性缺少了生命的亮丽与灵光。人性变得苍白无力,艺术少了些许的震撼和惊叹。如《圣经》中讲述摩西带领西伯来人历尽千难万险,重重障碍,逃出埃及、跨越红海,重返故土。这不失为一个英雄的壮举,然而,最终摩西的智慧和毅力还是对上帝的皈依,是上帝神性的作用,即使其中也包涵了许多人性智慧的闪光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的智慧和力量直接来自于上帝的启发和指导,是上帝神性的下降和帮助。而阿喀琉斯的英雄壮举却是凭借个人的英勇和顽强的斗志完成的。

其实,如果我们从人文角度去挖掘,基督教宽恕、博爱、仁爱和忍让的教义也具有人文的特点。于是,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便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契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