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儿童教育 > 与爸爸一起成长:父教的意义与方法 > 第 5 章 爸爸的陪伴,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第5节 爸爸缺席会导致孩子更依恋妈妈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爸爸与妈妈能经常守在家里,不管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糟糕。爸爸与妈妈任何一位的缺席,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爸爸的缺席,会导致孩子与妈妈的共生关系拉长,甚至一辈子都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女孩子总觉得自己和母亲“太像了”,简直是妈妈的翻版,而男孩子长大后总觉得自己像女人身边的小男孩,没有成熟男人应有的魅力。而且,当他长大后,他会倾向选择一个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的女人结婚,并不是找一个和他处于平等地位的女性做伴侣。爸爸在亲子教育中缺席或角色发生了错位,往往会导致孩子朝着母系群体倾斜,这样极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孩子对父母有很深的依恋,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心理学家认为,依恋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引发的。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妈妈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都会促进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从而与妈妈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如果妈妈对孩子疏于照顾,经常让他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的状态,或是把孩子寄养在别处,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甚至还会出现自闭心理的倾向,严重的还会形成性格障碍。

亭亭七岁了,是个漂亮可爱的女孩。可是,她的爸爸却是一个大忙人,亭亭心中的爸爸就是一个提着公文包忙进忙出的人,几乎没有时间和她在一起。好不容易,爸爸终于答应下个周末陪她去玩。一天两天……她耐心等待,终于到了周五晚上,吃了晚饭,亭亭高兴地问爸爸明天几点出发,可是,这时爸爸却接到了一个电话,他表情严肃地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开始犹豫明天要不要陪亭亭了。看到别的小朋友们经常由爸爸带着去公园或动物园玩,她也非常向往,于是她希望有个周末爸爸能够和她一起去动物园看大象。虽然她央求了好多次,但爸爸的工作永远都比她的愿望重要。这时亭亭非常担心:“爸爸犹豫什么?这一次又不行吗?”果然,爸爸说:“这一次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办,下一次啊……下次一定……”听了爸爸的话,亭亭的心里好难过,在一阵失望与委屈之后,她愤怒地说:“哼,算了吧。什么下次下次的,根本就不算数。以后,我就只跟妈妈一块生活好了。我讨厌爸爸,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说完就哭着跑进自己的房间了。

上面的亭亭,其实并不是非要去动物园不可,如果她只是为了去那儿玩一玩,那么由谁来带她去都可以。她最需要的只是一种爱的感觉,就是和爸爸在一起,在父女间亲密的接触中感受到父爱和温暖。可惜的是爸爸不理解,没体会到她的感觉,更没有了解她幼小心灵成长的需求,因而成了女儿眼里“讨厌”的爸爸。缺少大人陪伴与沟通的孩子,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感饥饿”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平时不但任性,喜欢撒娇,偶尔还会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尤其是爸爸的缺席,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最大层面就是未来子女没有能力摆脱与妈妈的共生关系,而这样的关系通常会变得相当不健康。

到了一岁多时,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时他们生活中的独立领域开始扩大,为了发展个性,他们需要渐渐离开妈妈的庇护。这时孩子虽然离开母亲心里也同样踏实,可是,他们必须和另一个人建立情感依恋关系,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爸爸。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但他们却能感到自己的愤怒会伤害别人,因而他们常会不知所措。但同时他们又本能地知道,爸爸与妈妈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于是当和父母中的一个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可以放心地去求助于另一个。所以,聪明的小家伙这时候已经认识到:如果自己拥有父爱,建立了对爸爸的依恋关系,那么,他们就可以放心地宣泄对妈妈的不满,从而渐渐走向更独立的自己。可是,如果在这个时候爸爸缺席或是对他们的成长漠不关心,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就只有和妈妈更贴心,变得更加离不开妈妈了,依恋的关系也更加牢固,尤其是对妈妈的“共生融合”会持续延长。

孩子一旦过分依赖妈妈,就无法真正独立。因为孩子会更加粘住妈妈,并会非常小心,不敢惹妈妈生气,生怕妈妈也会像爸爸一样消失。所以,由于父爱的缺失,孩子一味与妈妈“恐惧”共处,就成了孩子的主要情感体验,从而给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一般来说,0~5岁是亲子依附关系最密切的时期,而且,妈妈所占有的位置确实也较爸爸为多。但是,爸爸也能代劳分担妈妈的照护工作,比如日常对孩子生活起居的护理,以及关心与爱护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养护者角色阶段,爸爸如果能适时地参与,就能更好地消除孩子因和妈妈分离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也能更好地培养与孩子的父子依恋,缓解孩子依赖妈妈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孩子体验到不同性别照顾者的特性。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爸爸只知道忙工作,无法照顾家庭与孩子,但并非所有的缺席都有不得已的原因。无论缺席的原因为何,没有爸爸的关心与照顾,孩子最终都不能抵制和妈妈“共生融合”的吸引力,与妈妈的关系过于密切,这都会使孩子长大后很难脱离妈妈的阴影,成为独立的个体,从而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成就。通常“爸爸缺席”有以下几种情形:

1.由于爸爸的去世或离弃家庭,或是父母离婚,家中的确缺少父亲。

2.有些爸爸认为抚养孩子是妻子的事,所以对孩子撒手不管。

3.有些爸爸虽然在家,但是抚养或教育孩子的方式极为不当。

4.有些爸爸和孩子在情感上很疏远,让孩子感觉家中好像没有爸爸一样。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