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0节 宵禁和夜宵

北京有着800多年建都的历史,它的大大小小的社会习俗,都能显示出古老都市在历史前进中演变的痕迹。宵禁和夜宵两种不同的习俗,一种早已消失,另一种延续至今,记录了老北京人夜生活的变迁。

早年京城实行宵禁,就是禁止夜里行人走路,只有元宵节放灯的时候,才开放宵禁三五天。到了清代,夜里只要钟楼敲了定更(晚上7时)以后,“手打梆子或摇着铃”的打更人就出来了,九门提督衙门的巡更人也出来巡街,宵禁就算开始了。那时前门外大街有几条重要街巷,如“珠宝市”、“大栅栏”在这时候关闭了栅栏,开始由自己的“商团”团丁巡更,把守栅栏。1924年9月,九门提督衙门巡更取消,1935年,珠宝市、大栅栏的关闭栅栏、巡更等宵禁活动也逐渐取消。随后北京城实行了临时宵禁,每天晚上7点准时关城门,遇有战事还提前关城或不开城门。那时北京的夜冷冷清清,是凄凉寂寞的夜。

解放初期,首先拆除了城门,在原有城门之间开了许多豁口,城区和郊外打成了一片。“大栅栏”没有了栅栏,大栅栏街里“庆乐戏院”和“前门小剧场”,每晚都在上演京剧和曲剧,大观楼电影院每夜一场接一场放映电影,直到电影散了场,戏院散了戏,游客到自己熟悉的摊位吃夜宵。

说到北京的夜宵,1957年,已故金受申老先生在《旅行家》杂志撰写的《北京的夜》里有详细的记录:当时北京的夜宵并不仅限于大栅栏一处,王府井大街、西单牌楼、鲜鱼口、隆福寺街等都是灯火辉煌。人们来到夜市逛商店、看电影、戏剧,听曲艺,还有重要的一项是吃夜宵。北京的夜宵也叫北京小吃,品种是多种多样,除了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不同风味的小吃外,其余都是有北京特殊风味的小吃。卖夜宵的大部分是街头摊商,有一小部分座商,也有担着担子叫卖的。北京风味夜宵以荤食为主。傍晚开始布置摊子,街灯和摊头电灯一亮,就开始营业。营业时间很长,最早也要过零时,晚的能到后半夜两三点钟。

北京风味的夜宵,最多的是馄饨,馄饨锅里煮着肥肥的肉汤,玻璃阁子里摆着各种佐料,卖馄饨的是现包现煮,两三分钟就可以煮熟一锅,七八位顾客同时吃也能应付。为了营业的旺盛,大都扎堆设摊。比如有卖火烧的,因火烧可以夹肉,旁边就有熏猪头肉的摊子、五香驴肉摊子、酱羊头肉摊子、白羊头肉摊子,顾客可以凭自己的意思随便搭着吃。还有卖卤煮丸子、炸豆腐的、卤煮小肠的。火烧除一般的烧饼、牛舌饼、叉子火烧、油酥火烧外,还有北京特产“褡裢火烧”(俗称肉火烧),卖夜宵的都琢磨透了吃夜宵的顾客心理,都是工作一天的人,所以多半预备了白干酒,供顾客小饮几杯消寒;1956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北京剧场对面的馄饨、肉火烧摊子添加了冰镇鲜啤酒,北京爆羊肚也挨着夜宵摊子摆出来,小锅里的水总是沸腾着,一锅一锅现爆现吃,西四牌楼一家爆肚摊子总要卖到后半夜。为了配合人们的夜饮,沿街卖肥卤鸡、扒鸡的常把篮子放在夜宵摊子旁边,等候买吃夜宵的人。到了初春季节,元宵也是夜宵的一种,摊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吆喝着:“浸透来,滑透来,桂花元宵!”直卖到将近天明。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