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3节 婚礼

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在封建社会里,婚姻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上不考虑青年男女双方的感情和意愿。许多家庭讲究“门当户对”。在旧社会,人们还奉行早婚早育,子女十四五岁就开始托亲友或媒人保亲了,一般在家庭子女二十岁以前就为儿女张罗婚事,社会上也有一些以说媒为职业的媒婆。媒婆在给双方说合时往往隐瞒双方缺点,所以不大可靠。北京人更多的是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合适,双方家长就可以相亲了。通过相亲可以进一步加深了解,相亲后都认为满意,就要交换“庚帖”,帖上写着子女的“八字”,然后将庚帖交给星命家测看,算命相。算命相本来是一种骗术,但形成风俗后,就为大多数人所信奉。虽然有人不相信,但为消除亲友的疑虑也只能入俗了。

负责合婚的阴阳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写出鉴定,再选择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选定迎亲日期及婚礼上所忌讳的属性,将这些写在一张红折子上,称之为“龙凤贴”。在清朝时,只有取得了“龙凤帖”才算履行了正式结婚手续。二十世纪初出现结婚证书,叫婚书。此前没有结婚登记和领取结婚证一说,通常的做法是采取结婚典礼的形式来作为男女双方婚姻关系合法化的标志,通过组织婚礼得到社会的认可,按现在的说法,叫“事实婚姻”。

京城里市民的婚礼有一套固定程序。男女双方家庭为确定婚姻关系而举行的仪式叫“放定”,放定又分“放小定”和“放大定”,“放小定”是男方送给女方金银饰物,让她戴在身上,意味着定婚。“放大定”也称“送大礼”,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彩礼。女家也要在出嫁前一天把“婚装”送到男家。

老北京人办事有在自己家里的,也有租用大饭店的,给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招待酒饭,举行婚礼的地方称作礼堂,礼堂要有双喜字、喜联和彩球等作为装饰。新娘一般用花轿迎娶,花轿上要罩有红缎绣片,绣有鸾凤齐鸣、牡丹花卉等图案。旧社会男方迎亲和女方送亲要各请一位年长的妇人为“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并且分别乘轿,娶亲的仪仗队列中有开道锣、红伞、绿色掌扇等,有的人娶亲还要有吹笙、吹笛、吹唢呐、敲鼓等助兴。

喜轿抬到男家后,新郎和新娘合拜天地。民国时期新郎打扮是长袍、马褂,十字披红,新娘是凤冠霞帔,并着旗袍。拜完天地后,新郎、新娘走进洞房,洞房里的仪式有“坐帐”,即按照男左女右位置,新郎、新娘坐在床上喝交杯酒,吃子孙饽饽,长寿面等,之后还要闹洞房。经过一系列程序,仪式方告结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