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6节 最后的审讯

石达开已经受过三次审讯。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由骆秉章和成都将军崇实主审。两人详细询问了石达开从一开始参加拜上帝会以及其后的起义经过,石达开一一作答,毫无隐瞒。

第三次审讯,却换了人。这次主审的是四川布政使刘蓉和四川按察使杨重雅。刘蓉和杨重雅都是当时儒生,刘蓉勤奋好学,写了不少的古文诗词,名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就是出自他的散文《习惯说》之中。杨重雅也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儒臣,诗文俱佳,书法也颇有成就。在清朝,两人也算是一代名臣。

可惜的是,这两人跟骆秉章一样,“为天下苍生”有一个理论出发点,那就是大清的利益和准则。在他们的脑子里,清廷非但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也是他们的信仰基础。

跟刘蓉相比,按察使杨重雅小人之气更重些。他在审问中呵斥“叛贼”石达开,并大肆吹捧“我朝仁义”,总督骆秉章“通达忠厚,堪为后世典范”。

石达开心里知道他们的审问不过是形式,自己的生死早就是注定了的。因此一开始是抱定有问则答、淡然处之的心态。

但是无知跋扈的杨重雅让他勃然大怒,他猛然站起,回道:“我石达开是叛贼,但是我是汉人,我反的是满清统治,我为的是天下穷苦人的利益,为了让他们能吃饱饭,有衣穿。尔等同是汉人,也算饱读诗书,却甘当满清走狗,欺压自己的同胞兄弟,谁是贼,谁是寇,尚且分不清楚,就不怕惹后人耻笑?天下智者,必以民为本。可大清官员勾结地方恶人,欺负良善,你们不为民请命,却甘当爪牙,还说什么仁厚,恐怕天下贼人,都不及你们丑恶。

“还有你们的骆总督,自食其言,阴险狡诈,他如果能配得上‘忠厚‘二字,那狼狈都敢称‘仁义’了!骆秉章曾说让我‘解甲归田’,众将士可以‘回家与妻儿团聚’,我死也就罢了,我石达开说到做到,死了没有怨恨之心。可是你们‘忠厚’的骆总督非但没有感到羞愧,竟然还派人连夜屠杀我两千已经放下武器的将士!古人尚且珍惜蝼蚁之命,这两千人命,在他的鸟眼里,连蝼蚁都不如吗?汉人的命在他的眼里,不如满清的一个表彰,这是‘忠厚’之人,还是献媚之狗?他骆秉章是汉人吧?你杨重雅是汉人吧?你们如此替满人作恶,试问谁是贼子,谁是‘仁义’?如果你们还分不出来,那你们读书,真是侮辱了圣贤,侮辱了古人!真正的猪狗不如!……”

石达开昂首站立,慷慨激昂,字字如铁。杨重雅被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没有一句反驳的话。素有大儒之称的刘蓉也坐不住了,草草问了几句,就让人把石达开押入大牢。

杨重雅恨石达开恨得咬牙切齿。这个自以为是的“文人”,恨恨地对刘蓉说:“这个贼子,也太猖狂了!”

刘蓉说:“此人是个人才,可惜如骆总督所说,走错了路。可惜可叹。”

杨重雅鄙视地说:“不过巧令言辞,如果他真的是人中龙凤,何以至此?”

石达开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番话,让这个报复心极重的杨重雅怀恨在心。随石达开一起投降的五岁幼子石定忠,其实是不必杀的。按照清朝律令,其未满十一岁的儿子应该“牢固监禁,至十一岁时,阉割后遣关外为披甲人为奴。”骆秉章也批示:归入缘坐案内,照例办理。

石达开被害后,儿子石定忠日夜啼哭,弄臣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杀之。

有个同情石定忠的狱卒谢福,悄悄把这话告诉了石定忠。五岁的石定忠问:“那我死了就可以见到我父亲了吗?”

谢福不忍让他悲伤,就说:“是的,你们父子就能在天上相见了。”

石定忠破涕为笑。谢福看着孩子单纯的笑容,心里异常酸楚。

杨重雅派人杀害石定忠的时候,小孩子还非常高兴,笑着接受了死亡的召唤。

后来,很多大清官员也一致谴责杨重雅的做法过于狠毒,杨重雅却说这是唐友耕向骆秉章献的计策,他只是执行者。

唐友耕听了大怒,找着杨重雅大骂,两人险些动武。

杨重雅之毒辣阴险可见一斑。

对石达开最后的审讯,是在几天后的六月二十六日,由骆秉章和成都将军崇实主审。崇实是满族人,自然是痛恨石达开。他骂石达开等“逆贼,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民众生命”,“下负民众,上负皇上仁爱。”

石达开痛斥他,说:“我石达开如果真的是为了一己私利者,今天就不会为了三军性命,自投罗网。倒是你们满清,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苏州、海宁、广州、赣州、湘潭。此外还有大同、四川,你们的皇太极杀入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血水染红了运河,多尔衮在南方至少杀了六千万人,上百万家庭绝户,你竟敢说你们满清仁爱?!我可以说,你现在能有机会在这里如此妄言,是因为尔等汉人无能,被打断了骨头,自愿当狗!”

骆秉章在旁边坐不住了,大喝:“逆贼,死到临头了,还敢狂言?”

石达开呵呵大笑,说:“真没想到,给人当狗竟然当得如此卖力。骆秉章,你这个满清的奴才,我告诉,你今天有机会杀我,是我石达开瞎了眼,把你当人看,如果我早知道你是一条狗,我会上你的当吗?也罢,我看人不察,该有今日。不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天你杀我,来生我必定杀你!”

骆秉章恼怒,喝令把石达开拉出去凌迟处死。

石达开被凌迟一百多刀,从始至终,一声不吭,刽子手都吓得战战兢兢,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将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三人一起被凌迟处死。

同治二年(1863)的六月二十日,一代豪杰,魂归天国。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